「反恐」是台當局重大戰略調整的一張王牌

台灣當局府院黨高層前日舉行的「三芝會議」,趁在時間上適逢「九一一事件」一周年前夕之機,炒熱「反恐」問題,並將「反恐」提升至與「民主」戰略相提併論的高度。實際上,在陳水扁的「十點結論」中,就有兩點涉及到「反恐」問題,除了是表達「我們堅定支持美國政府的反恐行動,並願意繼續以具體行動參與」之外,還聲稱「中共加速發展類似於恐怖主義攻擊手段的超限戰方式,已嚴重威脅我國家安全和台灣人民福祉」。陳水扁似是覺得言猶未盡,又趁明日是「九一一事件」一周年紀念日,將在「總統府」專門發表有關「反恐」的談話,進一步發揮他在「三芝會議十點結論」中有關「反恐」的內容,並將會就台灣當局在二十一世紀所處的時空環境,從更高的層次、更大的格局提出一些思考內容。

由「國安會」主導的「三芝會議」,以所謂「新思維、大格局、高視野」對大陸政策進行戰略調整,大打「人權」、「民主」和「反恐」三張「王牌」,將會對國際社會產生一定的欺騙性。如果操弄成功,可能將會使北京當局陷於更為被動的尷尬境地。而這種戰略調整及戰術運用,也只有被稱為「新潮流戰略之神」的邱義仁,才能想得出來,這並非是只懂得耍下小聰明的「總統府童子軍」,及偏重於學術研究的民進黨中國事務部所能比擬的。

台灣當局將兩岸關係政策提升到「反恐」的高度,其用意是十分陰險的。其一,以「反恐外交」來爭取美國對台灣當局的支持,以圖促使美國人將美國、中國大陸、台灣的「三角關係」的邊線,調整到美國接近台灣的態勢。實際上,由於在「一個中國」原則之下,台灣當局根本上無法在「反恐」問題上插得上手,曾眼看著美國因為需要中國在「反恐」問題的支持而與她接近而乾瞪眼,也曾為自己因不是聯合國成員而被排除在國際「反恐」鬥爭陣營之外而乾著急。但經一段時間觀察,發現中國與美國在攻打伊拉克的問題上存在重大分歧,即中國不贊成對伊拉克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主張在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架構內通過政治方式解決問題,而美國卻一意孤行,決心繞過聯合國直接攻打伊拉克。於是,台灣當局就在攻打伊拉克問題上找到了爭取打入國際「反恐」鬥爭陣營的「缺口」,並意圖藉此宣示自己是美國的「反恐堅定戰友」,及藉以離間中國與美國的關係。於是,陳水扁就在「十點結論」中聲稱,「我們堅定支持美國政府的反恐行動,並願意繼續以具體行動參與」。而邱義仁更是明言直說「台灣支持美國攻打伊拉克」。另一方面,台灣當局又千方百計爭取紐約市長彭博邀請其派出代表參加「九一一事件」一周年的紀念活動,並由陳水扁夫人吳淑珍「代打」、「出征」美國,進行包括紀念「九一一事件」一周年活動在內的「夫人外交」。台灣當局意圖通過「反恐外交」來將自己綁在美國的「反恐」戰車上,以示在海峽兩岸只有自己才是美國的「堅定戰友」,並間接挑撥離間美國與中國的關係的用意,已是十分明顯。

其二,台灣當局利用美國人民對國際恐怖主義深惡痛絕的心理,及西方社會將恐怖主義的性質定位為「挑戰人類民主、自由」的推斷,以及歐洲議會最近所通過的「友台決議文」中的幾點評價,採用類似李登輝一九九六年曾使用過的手法〔詳見本欄昨日評析〕,將自己美化為「民主楷模」,進而暗示中國大陸堅持「不放棄對台動武」立場及軍方在福建沿海部署導彈戰鬥群是「准恐怖主義」。於是,陳水扁就在「十點結論」中聲稱,台灣當局「更充分體認反恐是追求和平的積極手法」,而「中共加速發展類似於恐怖主義攻擊手段的超限戰方式,已嚴重威脅我國家安全及台灣人民福祉」。另外,陳水扁在致詞中還聲稱,「民主是台灣最偉大的成就,也是與中國間最大矛盾與差異」,「台海兩岸存在許多差異,最大矛盾在於台灣人民享有自由、民主、人權,海峽的對岸沒有。台灣願意跟對岸進行民主的競爭、經濟的競爭,然而中共

不斷增加對台的飛彈部署,進行針對性的軍事演練,這是對自由、民主、人權的最大威脅,也是對人類文明普遍價值的漠視和倒退」。台灣當局要在美國已將中國列入「導彈打擊對象國家」名單的基礎上,扮出一副「台灣的自由民主正受威脅」的可憐相,煽動美國將中國進一步列入「邪惡國家」名單亦即「反恐」對象的陰惡用心,已是昭然若揭。

台灣當局之所以對大陸政策及策略作出如此重大調整,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受到當今中國大陸週邊環境變化的啟發。實際上,本欄在去年六、七月間,就曾述評過陳水扁的智囊人物正在研究中國大陸周邊環境的問題,意圖在大陸的大後方找出「突破口」,透過美國拉攏與中國大陸有矛盾摩擦的印度等作牽制力量,使解放軍在發動懲獨戰爭時有「後顧之憂」。而在「九一一事件」之後,中國大陸西部邊界形勢發生重大變化,美軍長驅直入阿富汗,俄羅斯和中亞四國對美態度轉變,巴基斯坦也被迫向美軍提供方便,這就對中國大陸西部邊境的安全構成重大威脅。台灣當局認為這是可乘之機,並將這一切都與「反恐」緊密地聯繫起來,從而設計出這麼一張「反恐王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