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流系已取代童子軍控操戰略決策大權

以「三芝會議」及「大溪會議」為標並,民進黨「新潮流系」開始進佔黨內政治戰略決策高地。這對陳水扁今後的大陸政策趨向將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頗為值得關注。

自前年「五•二零」之後,本欄曾多次評議過「新潮流系」在「新政府」內的發展走勢。最初,陳水扁為了凸顯其「四不一沒有」的溫和路線,有意與對大陸政策持強硬態度的「新潮流系」保持一定的距離。因此,在民進黨首次「組閣」時,「新潮流系」撈到的位置並不多。盡管「勞委會」主委陳菊、「內政部」次長李逸洋等都是「新潮流系」幹將,但倒不如將他們劃歸「台北市府團隊」成員更為貼切。除了此二人之外,當時「新潮流系」所能佔據的位置,只有邱義仁任「國安會」副秘書長,吳乃仁任民進黨秘書長,顏萬進任海基會副秘書長,都不屬「內閣」成員。後來,「內閣」改組,邱義仁調任「行政院」秘書長,才使「新潮流系」能夠進入行政部門權力核心,但亦只是「行政院長」張俊雄的幕僚長而已,並未掌有實質的決策權。

今年二月「內閣」再次改組,適巧爆發「國安局泄密案」,政黨屬性為中國國民黨的「國安會」秘書長丁渝洲被迫辭職,邱義仁得以回鍋「國安會」並升任秘書長。這就使「新潮流系」得以借助這個「戰略制高點」,謀劃全面佔領民進黨的「外交」、「國防」及大陸政策決策權的陣地。實際上,連「新潮流系」自己也明白,由於「新潮流系」在意識形態方面鮮明的強硬態度及強悍作風,黨內各派系都十分顧忌,故要在行政系統佔有部份部會首長的職位,較為困難。這就不如揚長避短,發揮本派系組織嚴密、長於思考,尤其是較具戰略眼光的特點,以「務虛不務實」的手法,讓開出任部會首長的「大路」,佔領影響以至主控民進黨執政當局政治決策的「主峰」。

為此,「新潮流系」進行了縝密的組織安排。在「內閣」中,除了「行政院」秘書長由「新潮流系」的流員劉世芳接任之外,並不強求其他各部會首長的職位。就連民進黨秘書長的職位,也樂意讓出〔原任此位的「新潮流系」骨幹吳乃仁改任「台糖」董事長〕。但是,卻緊緊抓往民進黨政策委員會不放,覷准屬於「正義連線」的沈富雄為了接任黨副主席而決意放棄政策會執行長之機,由「新潮流系」骨幹林濁水搶佔了政策會執行長的位置,並讓曾任中國事務部副主任、剛從英國修讀博士學位返台的「新潮流系」流員梁文傑出任副執行長,並實際主持政策會的工作〔林濁水是「立委」,須將主要精力放在「立法院」的事務上

〕。至此,「新潮流系」已緊緊抓住了政策會這一重要陣地。

為了加強政策會的決策影響力,「新潮流系」決定將其搬離民進黨中央黨部所在的華山商務大樓,搬到靠近「立法院」的青島東路。其美其名曰「加強對民進黨黨團及立委的服務」,實質上是要加強對黨籍「立委」和黨團的引導。事實上,政策會自搬到「立法院」旁鄰之後,與黨團及黨籍「立委」的互動確是加強了。再加上距離較近,較為方便,「立委」們跑政策會比到中央黨部還要勤快,使它儼然成了黨中央的「中央」,而民進黨黨團的戰鬥力亦確是有所增強。

但是,此時「新潮流系」仍無法對陳水扁的「外交」、「國防」及大陸政策發揮影響。相反,陳水扁五月十日「大膽講話」的內容,還與「新潮流系」的理念背道而馳。不過,「新潮流系」並不氣餒,仍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頑強地表現及宣揚自己的理念。七月上旬,台灣當局派駐海外的「外交」官員返台輪訓,邱義仁在向他們作形勢報告時,就提出了「攻擊性外交」亦即「烽火外交」的策略意圖〔據說此會議是閉門進行,但因門未關好而讓在門外等候的記者們聽到了邱義仁的報告內容,並因其充滿刺激性而大幅報導〕。

七月二十一日,陳水扁接任民進黨主席。也正在這一天,中國與瑙魯建交。消息傳到台北後,民進黨上下一片錯愕,但邱義仁卻是掩飾不住自己的驚喜,在民進黨「十全會」會場與

「總統府」之間穿梭奔走。有心的人注意到,當天晚宴陳水扁臨上台演講時,邱義仁在陳水扁耳邊說了一番「悄悄話」,陳水扁的臉色即由愉悅轉為凝重。果然,陳水扁在致詞的過程中,突然拋開事先擬好並已派發給記者們的講稿,加插了指責北京大挖台北「外交牆腳」的內容,並聲稱「要走咱台灣自己的路」,大有「告別大膽講話」之勢。

從七月二十一日到八月三日發表「一邊一國論」之間,邱義仁對陳水扁的「政策急轉變」起了什麼作用,筆者手頭並無佐証資料。不過,自陳水扁「八三講話」之後,邱義仁全面主控民進黨當局在「國家安全」范疇內的政治政策決策權,卻已是公開化了。實際上,陳水扁主持召開的「三芝會議」,就是由「國安會」發出通知的,並由邱義仁作「政策解畫」,游錫?接到開會通知時就一臉的不高興。而在「大溪會議」中,邱義仁更是直截了當的說,陳水扁構思指示「國安會」,統合規劃「大溪會議」已有段時間,主要是針對經貿、兩岸、「外交」政策的戰略整合,集思廣益、凝聚共識。「大溪會議」是由「國安會」負責幕僚作業,「國安會」負責思考整個戰略層次,至於個別政策則尊重「行政院」和各部會的意見。至此,由邱義仁主控的「國安會」已經全面接手民進黨執政當局的兩岸及「外交」戰略決策,而民進黨政策會則作為「國安會」的政策研究機構,馬永成等「童子軍」則回歸制度,純是作為陳水扁的日常辦公幕僚,已是公開於眾。而「三芝」和「大溪」會議所宣示的「結論」,其內容也確是充滿了「新潮流系」的縝密戰略色彩。韜晦了兩年多的「新潮流系」,終於達到了影響及引領及民進黨執政當局的「外交」及兩岸政策的目的。而一向在大陸政策上主張持溫和態度的謀士們,包括陳淞山等人,則顯得頗為失落。

「新潮流系」並不滿足於此,近日又大張旗鼓地成立了「台灣產經建研社」,其成員有一百多人,涵括了行政部門的中高階文官,下設金融、兩岸經貿、產業科技、人力資源、投資環境等五大論題,儼然是「新潮流系」的「影子內閣」。看來,「新潮流系」的下一步,就是在已操控民進黨執政當局的戰略決策權的基礎上,還要進一步染指行政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