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高兩市選舉藍軍選情穩中求進影響深遠

台北、高雄二市市長及市議員選舉的參選人登記作業,已於昨日下午五時三十分結束。在台北市方面,共有二人登記參選市長,參選人依登記順序為中國國民黨籍的現任市長馬英九,民主進步黨籍的李應元;另有一百一十五人參選市議員,爭奪五十二個議席。在高雄市方面,共有五人登記參選市長,分別是民進黨提名的現任市長謝長廷,無黨籍的黃天生、張博雅、施明德及中國國民黨推荐的黃俊英;另有一百一十四人參選市議員,爭取四十四個議席。「中央選舉委員會」已決定,候選人號次抽簽於十一月十五日進行,十二月七日投票。

今年台北市長選舉的選情,比以往兩屆要「冷」得多。由於現任市長馬英九是「泛藍軍」中唯一能令民進黨「超級選將」陳水扁敗選的「實力派」,而台北市的選民結構較為特殊,且擁有影響力的電子和平面媒體都是「捧馬派」,這就決定了挑戰馬英九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因此,在前一段時間民進黨內都蔓延著一片畏戰情緒,擔心如果在台北市長選舉中折翼斷翅,就將會使自己日後的政治前程「飛」不起來,故連被認為唯一可與馬英九一較高下的羅文嘉,也擺手擰頭說「不」。於是,民進黨只好徵召時任「行政院秘書長」、與馬英九同是美國哈佛大學博士的李應元,希望能藉他的親切笑容及「爆發力」來實現民進黨「光復首都」的美夢。

按照中外選戰經驗,在野者挑戰在任者,必須把選情煽「熱」,才能動員不滿在任者政績的選民關心選舉並前往投票。而在任者應對挑戰者的最有效辦法,就是千方百計澆「冷」選情。因此,李應元要成功挑戰馬英九,應當是把選情炒「熱」。但馬英九卻採取穩並穩打的策略,盡量壓低選情,對於李應元的「每日一問」,都是由市政府相關局會的首長回答,自己則繼續其市政活動行程,不予理睬,使到李應元要找馬英九的「碴」是無從下手,難以著力。而與此同時,李應元卻由於一來其本人提出的「柔性訴求」戰術根本上就是與炒「熱」選情的要求背道而馳,二來李應元競選總部發生內哄,自亂陣腳,受陳水扁委托為李應元競選操盤的羅文嘉懷有私心,希望李應元「選不上」,使其四年後失去民進黨再次提名的正當性,再由自己爭取民進黨提名參選,利用馬英九不能再參選連任的有利因素爭取「一擊即中」,因而在操盤過程中往往與李應元意見相左,並強勢主導競選總部,故被李應元驅趕出去。這看在陳水扁的眼中,就滿不是味兒。因此,台北市長選舉的選情,根本「熱」不起來。

陳水扁目前正陷於兩難:如果自己不親自為李應元助選,眼看李應元的選情一塌糊塗,將會嚴重損害民進黨日後在台北市的政治版圖;但如果親自「?落去」,卻又會形成台北市長與「總統」之間的「不對稱」選戰,大為抬高馬英九的層級,等於是為馬英九在兩年後的「總統」選舉中代表「泛藍軍」挑戰陳水扁鋪設台階。

同樣,李登輝對是否為李應元站台助選,也將是面臨「兩難」的境地:倘李登輝出面支持李應元,固然可能會拉走馬英九的部分本土群眾選票,但同時亦可能會促使部分中間選票,以至原本支持民進黨、但卻對李登輝近日在漁農會信用部等問題

上的發言頗為反感的選民,轉向馬英九。更為尷尬的是,四年前李登輝曾拉著馬英九的手高呼「新台灣人」,現在又來幫助馬英九的對手來打馬英九,這必會使李登輝的道德人格嚴重受損。

高雄市長的選情,則仍然膠著。不過,隨著黃俊英的民意支持度逐漸攀升,使到曾因國親合作破局陷於「無望」的「 泛藍軍」選情,又再初現曙光。從種種跡像看,很可能最後是以施明德宣佈退選,國民黨催生「棄保效應」、製造「棄張保黃」耳語,而親民黨則放任自流的方式,使選票資源集中支持黃俊英。故此,曾經信心滿滿,並狂傲地聲稱「拔劍四顧心茫茫」、「無敵是最寂寞」的謝長廷,未必能坐穩高雄市長的椅子。

現在對「泛藍軍」有利的因素,有以下几點:一、經過協商之後,國、親兩黨有可能會以全力支持施明德所主張的「經貿自治港市」政見為條件,全力勸退施明德;而施明德亦以自己的政見已得到認同,達到了目的為由,宣告退選。二、國民黨答應由黃俊英來充任「母雞帶小雞」的角色,為親民黨提名的市議員候選人站台助選,以換取親民黨放棄對張博雅的支持。三、國民黨抓住張博雅身為有給職的「總統府國策顧問」,享受部長級的薪資待遇,屬於廣義的公務員,卻未有宣佈辭職或請假就登記參選高雄市長,違反「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指其沒有辭職凸顯其並無心在高雄市任職,及被媒體揭發曾「向高層狠削三億」等缺失,以及張博雅的民調已落後於黃俊英等的有利條件,製造「棄張保黃」耳語。四、宋楚瑜近來已不再堅持支持張博雅,並放言任由基層自行扶擇,這有助於「棄張保黃」效應的成形。五、謝長廷四年來的政績欠佳,部分市民早就有「換人做做看」的心理;而他的狂傲言論,更激

_部分市民的逆反心理,失分不少。

有熟悉國、親兩黨政治生態的台灣政壇人士對筆者表示,這次國親兩黨在高雄市長選舉議題上的「破局」,並不一定是壞事,而且很可能會轉化為大好事。這就是使國、親兩黨及早發現妨礙合作的「死穴」,可以提前防範,在後年「總統」選舉時就不會重犯類似的錯誤。否則,如果是到了後年「總統」選舉的關鍵時刻,國、親兩黨的合作才發生「破局」,屆時如要挽救,也已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