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台宣傳工作要改變文風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據廈門《海峽報導》報導,國台辦主任助理、新聞局長張銘清最近在廈門做調研時,要求廈門的新聞媒體要解決思想,丟棄條條框框,以新思路、新舉措和新的突破,來開創對台宣傳工作的新局面,並創出特色,創出名牌。張銘清指出,全國沒有任何地方有廈門這樣的對台工作外部條件,所以廈門更應該當好對台宣傳前沿陣地的角色。他說,廈門媒體的對台宣傳工作已經上路,勢頭很好。現在的任務是,應在對台宣傳的破題上多做些工作,思想再解放些,步子再邁大些。特別是要改變文風,講求針對性、有效性,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要徹底改變過去那種對台報導「宣傳味」太濃的做法,要以拉家常的宣傳,讓台灣同胞既易於接受,卻又不認為你是在宣傳,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宣傳效果。另外,我們的報紙、電視和廣播都要有好的欄目和節目來吸引讀者和觀眾。要在抓住民間,爭取民心,辦出地方特色上加大力度,作出成效。

張銘清的這番話,對對台宣傳工作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不但適用於廈門市的對台文宣部門,也同樣適用於全國的對台文宣部門。看來,張銘清是要以廈門為試點,在摸索出對台文宣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新突破」之後,再向全國推廣。這就像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去年九月上旬在到福建省考察該省的對台工作,作出「要堅定不移地維護一個中國原則,堅決反對一切『台獨』分裂言行;要採取措施,加大力度,繼續推動兩岸直接『三通』,進一步加強兩岸人員往來和各項交流,積極發展兩岸經濟合作,依法保護台灣同胞的正當權益,努力發展兩岸關係,推動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指示後,在今年一月中旬的全國台辦主任會議上,正式決定將推動「直航」與政治、「一中原則」、陳水扁連任相「脫鉤」,因而以務實靈活的手法,催生了「台商春節包機直航」,從而衝破了台灣當局「兩岸關係條例」的桎梏,為推動兩岸以「民間對民間,行業對行業,公司對公司」進行「直航」談判,提供了良好樣板那樣。

過去長期以來,大陸的對台宣傳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果。但也不容諱言,在宣傳內容、文風等方面,仍存在著不少「盲點」。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張銘清在廈門所指出的「對台報導宣傳味太濃」,作者在撰寫各類對台文宣品時,好像是要寫給上級領導看,以求搏取「政績」以至「拿獎」,而立誓不是給台灣民眾看似的,其作品使台灣同胞難於接受,甚至是頗為反感。而且,沒有考慮到台灣民眾的閱讀習慣,也不了解台灣的實際情況,甚至是閉門造車亂彈琴。比如,分不清主責「國防」的「國軍」與負責內衛的保安警察的不同職能,對台灣「內政部」將僭越職權,妄顧沿岸炮艇難敵菲律賓海軍導彈驅逐艦的事實,自作主張要到南沙群島「宣示主權」的「保七總隊」〔相當於大陸的公安邊防武警總隊〕召回的實事求是做法橫加指責;又如,將陳水扁行使台北市長職權,拆卸蔣緯國濫用特權霸佔公地及違章修建的住宅,「裁贓」在李登輝的頭上等,都令到效果與動機不統一,並因一、兩篇「亂打炮」而抵銷其餘對台文宣作品的戰鬥力。甚至,某些「大批判味」甚濃的文宣作品,不是以平等的姿態擺事實、講道理,而是氣勢洶洶、居高臨下,卻又是堆砌了一大堆「火力很強」的形容詞,並無什麼實質內容,被台灣當局「逆用」,煽動台灣民眾的逆反情緒,從而使這種文宣作品起到了「民進黨候選人最佳助選員」的作用。因此,內地對台文宣部門確實是需要吸取這些教訓,深刻領會張銘清所說的「特別要改變文風,講求針對性、有效性,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實際上,在一個多世紀以來,由於複雜的歷史境遇和兩岸長期隔絕,台灣同胞對祖國大陸缺乏了解。他們有著被清政府拋棄、國民黨當局殘酷鎮壓「二•二八事件」和受專制統治壓制的親身經歷或歷史記憶。特別是在李登輝當政的十二年間,台灣當局公開地奉行「兩個中國」的分裂政策,企圖割斷台灣與祖國大陸在歷史、文化、法律上的聯繫。陳水扁上台後,台灣分裂勢力更為活躍。這就導致有相當部份的台灣民眾對以「一國兩制」的方式實現統一還有疑慮,對自身狀況有一定的滿足感,希望長期維持兩岸「不統不獨」的現狀。這就決定了對台文宣工作不能滿足於「罵得痛快」,而是要切合客觀實際,發揚針對性強、並實有效的文風,引導台灣民眾從自己的切身和長遠利益出發,爭取他們認同和支持按照「一國兩制」方針實現和平統一的目標。

對台文宣工作說到底是爭取台灣民心的工作,這就決定了該項工作必須注意把握台灣民眾心態,採用他們容易接受的形式,突出他們所能理解的內容,以拉近與島內民眾的距離,增進台灣同胞的認同感。具體做法可以很多,包括利用兩岸同胞共同關心的話題開展宣傳;講究對台宣傳藝術,盡量採用台灣民眾習慣的語言和形式,增強對台宣傳效果;對台宣傳內容要有的放矢,做到入腦入心,以理服人。尤其是要善於及正確把握「求和平、求安定、求發展」這一台灣社會的主流民意和民眾心態,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開展對台文宣,切實做好台灣人民的工作,促進早日實現祖國完全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