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對台事務雖著墨不多但仍有微妙變化

今次北京「兩會」,引起台灣媒體極大關注。他們以常理分析,認為去年中共「十六大」實現執政黨的領導機構平穩交接班之後,今年「兩會」也是換屆的大會,隨著北京黨政領導人的更替,有可能會在對台政策方面花大篇幅,以體現中共新一代領導人對完成鄧小平提出的二十世紀三大任務之一的國家統一大業的信心和決心。因此,台灣各媒體都派出了龐大的採訪隊伍,前往北京採訪「兩會」新聞。其中,深受即將於四月十八日創刊的《台灣蘋果日報》挖角之苦的《聯合報》〔被挖去了該報專跑大陸新聞的兩名主將賀靜萍、陶允正〕,還由該報大陸新聞中心負責人王玉燕親自出馬,率領該報專跑「大兩岸」〔即輪派在北京專跑兩岸新聞〕及「小兩岸」〔即專在台北跑「陸委會」和海基會路線〕新聞的記者,到北京實地操練一番,以迎接《台灣蘋果日報》的挑戰,砸下了不菲的採訪經費。

然而,與台灣記者原先的預料相反,今次「兩會」在台灣問題上著墨並不多。比如,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台灣問題的論述,只有短短的二百五十餘字,佔整份「政府工作報告」的百分之一點三九。與往年「政府工作報告」談到台灣問題時往往有三百至四百字,佔「政府工作報告」總篇幅的百分之二點四左右相比,顯然是「不夠重視」。在政協方面,第九屆全國政協的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也有類似的情況。而且,「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台灣問題的內容,基本上也是重申一貫的立場和提法,未給人們帶來太大的驚喜,尚不如中共「十六大」報告中,有在「一個中國」前提下,什麼問題都可以談,可以談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問題,可以談台灣地區在國際上與其身份相適應的經濟文化社會活動空間問題,也可以談台灣當局的政治等問題……等具突破性的提法。因此,不少台灣記者的「失望」心情,也就可想而知。

「政府工作報告」之所以在台灣問題上著墨較少,看來是與今年的全國人大是換屆的會議,朱鎔基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需要總結過去五年來的工作體會,及向其繼任人提出工作建議,佔用了大量的篇幅〔此兩部分內容共約佔「政府工作報告」總篇幅的五分之三〕,從而擠佔了台灣問題的篇幅。實際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論述港澳事務的篇幅更少,只有一百二十五字,也較為少於往年。當然,這也有可能是與朱鎔基的厚道所分不開。實際上,早在去年初他就曾經表示,為了避免給其繼任人造成壓力帶來負擔,他在其任期的最後一年不會推出新的經濟改革舉措。如以此推理,朱鎔基也有可能是不想在對台事務上,予人「將自己的想法加於他人頭上」的錯覺。

其實,對台事務是政策性甚強的敏感問題,不可能是個人「說了算」,而必須由中央集體議決。與此同時,也應保持其穩定性和延續性。實際上,內定為新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的吳邦國,日前就已強調,中央的對台政策,將保持穩定性和延續性。由此看來,中央的對台政策,不會因為政府換屆而有所更改。

因此,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及「江八條」,反對「台獨」、「兩個中國」和「一中一台」,進一步推動兩岸人員交往交流,積極推進兩岸直接「三通」,仍將是新一屆中央政府的對台政策主軸。不過,朱鎔基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有一個提法,卻是與過去有所不同,而又有可能會被忽略的,這就是將以往的堅持在「一中」原則的基礎上恢複兩岸對話與談判,調改為爭取在「一中」原則基礎上盡早複恢兩岸對話與談判,亦即將以往的「堅持」調改為「爭取」,並加了「盡早」二字。這個微妙變化,一方面凸顯了中央對推動兩岸複談抱有緊迫感,另一方面又折射出中央政府對恢複兩岸談判將持主動積極態度。這極有可能是鑑於陳水扁的任期即將屆滿,而「連宋配」也已經成形的新形勢,而作出的悄悄調適。

實際上,台灣地區目前的政治局勢,對於「複恢兩岸對話談判」的議題,確是頗為尷尬,但也存在著頗大的機會。一方面,陳水扁的任期即將屆滿,他為了「拼連任」,極有可能會在「總統」選戰打熱之後,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行政資源,打出「三通牌」和「恢復兩岸談判牌」,以吸引廣大中間選民的選票。北京方面如果在這些議題上不爭取主動,就極有可能會被陳水扁們倒打一耙,被攻擊為「拒絕恢複兩岸談判」,及被亂扣「麻煩製造者」的政治帽子。陳水扁們以此來欺騙島內選民和美國白宮、國會山,並打壓「泛藍軍」。另一方面,倘若不幸讓陳水扁的「拼連任」成功,他就極有可能會因為自己再也不能競選連任,而在其第二個任期內,破罐子破摔,索性往「台獨」的邪路上滑下去,屆時「恢複兩岸對話與談話」就將會遙遙無期。因此,中央主動地「爭取」在「一中」原則基礎上「盡早」恢複兩岸對話與談判,應是先發制人,以掌握主動權的策略安排。

然而,只要民進黨仍然執政,要實現在「一中」原則基礎上恢複兩岸對話談判,就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因此,對「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爭取在「一中」原則基礎上早日恢複兩岸對話與談判的提法,似是也可以將之解讀為中央政府對已經成形的「連宋配」能夠挫敗陳水扁的「連任夢」,懷有一定的期待。這是因為,只要承認「一中」原則及「九二共識」的連戰、宋楚瑜二人能夠贏得「總統」大選,在「一中」原則基礎上恢複兩岸對話與談判,就自然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