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爭取成為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對澳門有利 湛江爭取成為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對澳門有利

湛江市長徐少華在向澳門特首何厚鏵、經濟財政司司長譚伯源等介紹湛江市基本情況時指出,湛江市以石化為重點的臨港工業發展較快,充分發揮海洋與港口資源的優勢,重點發展與海洋及港口有緊密聯繫的工業項目,以石化工業為龍頭的臨港工業基地初步形成。湛江港「三大工程」部分竣工後,湛江的優勢更加明顯,對外資的吸引力變得更強。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海石油三大石油公司已經加快進入湛江步伐,目前已陸續在做徵地、收購項目、申請批准立項等建設大型工業企業的前期工作。西南地區的一些著名大企業也進入湛江考察,准備建設臨港型大型化工企業。臨港型工業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現有的較大型化工企業有中國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東興石油有限公司、新中美化工有限公司、湛化企業集團公司、俄羅斯塔里氏集團湛江公司、凱米拉複合肥〔湛江〕有限公司、大丹蘭複合肥公司等。

徐少華市長在接受澳門媒體訪問時還表示,湛江市政府現正積極向中央政府要求,將國家石油儲備基地設在湛江市。雖然現時內地不少城市都在努力爭取這項國家大型設施,但

湛江市仍是有足夠的條件和設施作為國家的石油儲備基地。這是因為,海洋石油是湛江市其中一項重要而豐富的天然資源,其鄰近海域是世界海洋油氣聚集中心之一,而中國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的總部正設在湛江。近期隨著國際形勢發展嚴峻,石油儲備成各國重要的戰略,一些國際油商開始尋求中東以外的氣油地,最近有些中東石油商來湛江考察,探索中國的油源,湛江有足夠的條件和設施作為國家的石油儲備基地。

徐少華提出的設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問題,正是具有前瞻性的戰略問題。據有關資料顯示,自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我國未發現新的大油田,石油原油產量低速增長,勘探投資嚴重不足,石油進口逐年增加,生產成本急劇上升,石油產量供不應求,未來原油產量年增長率還將下降。八十年代我國石油尚能自給自足並有少量出口,九十年代以來逐步由出口轉為進口。一九九六年我國原油進口量比一九九五年躍增百分之三十二,達到二千二百六十二萬噸,原油出口量達到二千零三十三萬噸。這是我國原油進口量首次超過出口,標並著繼一九九三年我國成為石油產品淨進口國之後,從一九九六年開始已由原油淨出口國變為淨進口國。目前,我國盡管年產油一億六千萬噸,但由於經濟快速增長,去年進口石油已達七千萬噸,佔國內石油消耗的三成。預計二零一零年前後,我國石油進口量約佔到百分之四十。

據推算,我國石油資源蘊藏量為九百一十億噸左右,居於世界前十位。但得到証實的儲量極為有限,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只有一百八十億噸左右,其中,可採量為五十億噸。目前,已累計採出二十億噸,剩餘可採量僅為二十多億噸,只夠開採十五年。按人均剩餘可採量計算為每人一點九噸,僅相當於世界人均剩餘可採儲量的百分之八。

自美伊戰爭開戰後,又有一些新的問題擺在國人的眼前:一、如果戰爭導致原油價格升,已成為石油淨進口國的中國的經濟發展就將受到石油加價的嚴重影響。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石油加價導致國際經濟發展遭受重大衝擊的情況,人們仍記憶猶新。二、中國的外購石油有一半來自中東,如果敵對國家封鎖馬六甲海峽,或是襲擊運油船隊,就將會切斷我國的石油大動脈。因此,建立戰略石油儲備,已成為當務之急。

實際上,戰略石油儲備是石油消費國應付石油危機的最重要手段,所以西方國家都把建立石油戰略儲備作為保障石油供應安全的首要目標。美、日是建立戰略石油儲備最早、儲備量最多的國家。美國戰略石油儲備的目標是五億八千萬桶,可供三百天使用﹔日本擁有可供一百六十天使用的石油儲備。顯然,戰略石油儲備已超出一般商業周轉庫存的意義。它不僅具有保障供應、減少風險、穩定價格的作用,更著眼於石油的政治後果,力圖使本國在國際政治的風雲變幻和激烈競爭中站穩腳跟,取得主動,避免受制於人。為此,中國政府已經規划,盡快建立一至二個月儲備即以三千萬噸左右的國家石油儲備庫,初步目標是在二零零五年具備六百萬噸石油儲備能力,相當於九至十天的石油供應量。

據說,除了湛江市之外,江蘇省南通市也在爭取成為國家石油儲備基地。而從安全、分散、與供應國距離、土地及港口設施等條件看,湛江市獲得中央批准成為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基地之一的可能性,將會較高。倘若如此,「在水漲船高」之下,澳門特區的油品供應也隨之得到有力的保障。這不單止是在遇到石油危機時,中央政府為了支持澳門特區的「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事業,而必會對總消耗量不大的澳門予以大力支持,而且也是因為「近水樓台先得月」,澳門距湛江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基地及茂名煉油基地不遠,不存在運輸困難的問題。

因此,我們樂見湛江市政府向中央政府爭取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基地設在該市,也祝福這一意願得以成為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