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抗御「薩斯」問題的「非典型」議論 關於抗御「薩斯」問題的「非典型」議論

本欄連續多天討論「非典型肺炎」問題,連筆者自己也感到「悶」,有意轉換話題。但似又是意猶未盡,仍有一些可能會被大家視為「枝節」、但實際上卻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如骾在喉」,不得不說:

一、關於「非典型肺炎」的稱謂問題。自廣東省的呼吸道傳染病專家將新爆發的這種傳染病命名為「非典型肺炎」〔ATP,ATYPICAL PNEUMONIA〕之後,海峽兩岸四地的官方和媒體,都跟隨這一叫法。但自世界衛生組織於今年三月初將其正式命名為「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EVERE

ACVTE RESPIRATORY SYNDROME,縮寫為「SARS」,台灣地區翻譯為「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之後,許多地區都棄「非典型肺炎」或「ATP」的名稱,而改以「薩斯」、「沙士」或「SARS」稱之。

但在內地和澳門,仍繼續將之稱為「非典型肺炎」。我們的官方媒體常說,「要與國際慣例接軌」,但身為世界衛生組織會員國的中國,以及曾派員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出席世界衛生組織會議的澳門,卻偏就是在這一傳染病名稱上堅持不與世界衛生組織「接軌」〔而攪笑的是,無權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的台灣當局,卻是自覺地與世界衛生組織接了「軌」〕。筆者懷疑,當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來澳門考察時,特區政府的衛生官員是如何與專家們溝通交流的,難道是以「AIP」來VS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口中的「SARS」?這豈非是「雞同鴨講」?如果澳門特區的衛生官員是按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將之稱為「SRAS」的話,為何他們在面向澳門市民時,卻又是繼續使用不符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的「非典型肺炎」?

如果說,在這種「怪症」剛爆發時,由於人們對它不夠了解,而用一種內涵和外延都比較寬泛的「非典型肺炎」來命名之,還是情有可原的話,但在人類智慧和醫學專業知識已經對這種「怪病」有一定的了解,而世界衛生組織亦已將之正式命名為「SRAS」之後,仍然繼續以比較寬鬆的「非典型肺炎」來稱之,就不夠科學、不夠嚴肅了。為此,曾有人侃調,北京某些醫學專家仍然堅持將之稱為「非典型肺炎」,可能是要掩蓋其「衣原體病源」的錯誤判斷。

更攪笑的是,前日香港《文匯報》聲稱,「非典型肺炎」早於去年二月間就在美國費城出現,其中一人死亡,七人留院治療,八十多人疑受感染,出事酒店受隔離。《文匯報》的用意,可能是要「澄清」非典型肺炎的原發地是中國廣東省的說法,以証明現已肆虐全球三十多個國家的這種「怪病」,並非是中國「輸出」的。但如果《文匯報》的這一說法成立,亦即既然「非典型肺炎」早在廣東省發病之前就已發現,那麼,廣東省當局在發病之後未能像美國費城那樣及時採取隔離措施,那就更應對當今「非典型肺炎」的擴散蔓延負上政治責任,從而坐實了境內外「張德江必須道歉」的要求。可以說,這種「愛國表現」,只能是弄巧反拙。

因此,為了實事求是,並與世界衛生組織接軌,也是為了証明內地醫護人員面對的是「前所未有」的「怪病」,使他們的未能及時遏阻疫情擴散的解釋有其「合理性」,希望內地和澳門的衛生官員,都不要再使用概念比較寬鬆、而且過去就已經出現過的「非典型肺炎」,而是老老實實地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口吻,將之稱為「薩斯」。反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所開列的三大類三十五種法定管理的傳染病中,是有「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艾滋病」、「布魯氐菌病」等,是採用外語音譯的,故採用「薩斯」的名稱,並不存在「不愛國」的問題。

二、保証政務運作安全的問題。在台灣地區,繼「交通部」一位科長因感染「SRAS」而死亡,導致其工作單位的員工全部隔離之後,昨日又傳來馬英九專用新聞攝影師發燒,導致其辦公室工作人員全部隔離的消息。另外,「外交部」禮賓司司長馮寄台也受其女兒的同學是疑似「SRAS」病者而須全班隔離之累,也請假自動居家隔離。

而在北京中央政府,也曾有一位副司長感染了「SRAS」,致使他的同事也得接受隔離。另外,據說陳雲遺孀于若木的女僱也是疑似「SRAS」病人。對此,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視,要求中央和國務院機構不要「出事」,以保証中央中樞指揮機關的正常運作。高層官員不要外出會見任何人,不要參加人多的聚會,避免交叉感染。

這種情況,也值得澳門特區政府重視。儘管政府高官的生命並不見得比普通民眾更為矜貴,但倘高官及其身邊工作人員染病就必須對其工作部門進行隔離,而必然會導致政務運作停頓,所造成的損失肯定是比一般民眾要嚴重得多。看來,在抗禦「SRAS」期間,高官及其身邊工作人員還是要作些「犧牲」,不要為了「搏出鏡」而頻繁出席人多的聚會場合。

三、第一線醫護人員的裝備問題。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在來澳門實地考察之後,對澳門的預防措施咸表滿意,但又認為醫護人員的防護裝備「超標」。這位專家可能是從關心醫護人員荷重負擔的角度出發,是一番好意。但如從另一角度看,由於澳門是一個只有四十多萬人口的自治地區,醫務人員的人力資源有限,且醫療體制自成一格,如果澳門發生疫情「零的突破」,防止醫護人員感染就應成為防治工作的首務。否則,倒下一些醫護人員之後,也就缺乏「前仆後繼」的「後備兵源」。因此,第一線醫護人員加重防疫裝備,「寧左勿右」,是符合澳門實際情況的。

當然,根據廣東省的經驗,醫院通風良好是防止院內感染的一個重要因素。為此,倘若真的發生疫症,醫院還是停用中央空調為宜。而時令已是初夏,醫護人員的厚重裝備,可能會令他們難以忍受高溫及焗悶。因此,在衛生當局的「備戰措施」中,似是還宜加上一條「配置電風扇」。另外,昨日《北京青年報》報導,北京一家工廠已試製成功「冰防護背心」,並已運送隔離醫院供醫護人員使用。澳門特區政府倘向中央提出「物資援助」要求時,不妨亦考慮將此項裝備列入「清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