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二年兩岸交流有新進展並具多項特點

中華大地的「抗炎」鬥爭已到了尾聲,海峽兩岸近日都錄得了「SARS」新發病例和新死亡的「零紀錄」。按此趨勢發展下去,已經停頓了近兩個月的兩岸交流,可能很快將會逐步恢復。

自一九八七年台灣當局開放老兵赴大陸探親以來,在兩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兩岸人員往來和各項交流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一方面,到祖國大陸的台灣居民,從每年三萬人次大幅增加至三百萬人次,台灣二千三百萬人口中到過大陸的已超過四百萬人;另一方面,赴□的祖國大陸居民,從每年幾百人次逐步增加至五十多萬人次。而兩岸交流和人員往來的層次也逐步提高,交流內容丰富。台灣方面的「立委」、政黨高層人士等絡繹不絕地奔赴大陸,自不待說,大陸人士赴台交流也已達到了相當高的層次,包括許多領域的著名專家、學者、知名人士,也包括黨政領導幹部。據《台灣問題讀本》披露,已有一百三十多名副部級副省級以上領導幹部,直到體育、科學部門的現職部長,曾以民間身分赴台交流,對推動兩岸交流產生了積極影響。

據台灣海基會向筆者提供的資料顯示,二零零二年度大陸地區赴台從事專業交流活動共三萬一千二百三十人。其中教育學術五千二百四十三人〔佔百分之十六點七九〕,表演藝術二千四百一十人〔佔百分之七點七二〕,經貿九千二百人〔佔百分之二十九點四六〕,科技一千五百一十七人〔佔百分之四點八六〕,青少年一千九百零四人〔佔百分之六點零九〕,大眾傳媒二千三百八十六人〔佔百分之七點六四〕,其他〔包括文學、美術、文物、宗教、體育、法律、交通、醫藥、環保、消防、營建、地政、勞工等〕八千五百七十人〔佔百分之二十七點四四〕。

二零零二年大陸地區各類官員隨赴台灣交流的人數,為四千零四十四人,佔去年大陸地區人民赴台從事專業交流總人數百分之十二點九五。其中各級台辦官員〔包括國台辦、地方台辦、中央部會台辦、地方廳局台辦〕五百五十人〔佔官員總數的百分之十三點六〕,比上年增加二百四十八人;各級官員三千二百三十二人〔佔官員總數的百分之七十九點九二〕,比上年增加一千三百八十九人;縣市長一百九十七人〔佔官員總數百分之四點八七〕,比上年增加一百一十三人;台研系統六十五人〔佔官員總數的百分之一點六一〕,比上年增加三十三人。

海基會指出,去年兩岸交流的特色,有以下幾點:一、中共去年對兩岸交流的原則是:積極主動,進一步密切兩岸經貿合作,加強兩岸人員往來及各項交流,推動兩岸直接「三通」。

二、在台灣當局實施金門、馬祖「小三通」後,中共曾藉陸續推動「兩門」〔金門、廈門〕、「兩馬」〔馬祖、馬尾〕簽訂合作協議,之後則開始積極展開對澎湖交流,先後有:四月下旬赴台參訪的「大陸記協理事訪問團」,主動要求安排赴澎湖參訪;五月上旬,海南省瓊海市交流考察團曾赴澎湖停留達四天之久。

三、福建對台交流逐漸將重點放在交通及農業兩類。在交通交流方面,因該地區具地緣優勢,對兩岸「三通」期盼最為殷切,故交通界人士多次組團訪台。農業交流方面,由於福建的氣候、風土民情與台灣最為接近,因此對台農業交流最為積極。

四、大陸赴台交流早期大多為省、市級單位,近年來已擴及到縣、市級單位城市,並由都市擴及農村。

五、赴台參訪成員層級當中,由早期的主管單位首長延伸到事業單位的層級,如局、處級的處長、主任等,顯示兩岸在交流的層級上,已進入實際執行單位的接觸,而非只是上層指導單位的「參觀訪問」而已。

六、由於大陸經貿專業人士赴台的活動申請,台灣當局有「每年總申請人數不超過三十人」原則,導致台灣方面部分人士紛紛自行成立符合資格的兩岸及經貿事務團體或借牌行為屢見不鮮。

七、教育交流除一般大學間之互訪外,逐步擴展至一般高中與技職專業學校,特別是兩岸加入「WTO」後,雙方皆感受到教育市場對外開放的壓力,加上大陸目前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大專院校整併工作,故均加速了對岸向外發展的觸角,也使得雙方交流更趨密切頻繁。

八、兩岸加入「WTO」之後,財政交流日益增溫,包括銀行通融、消費金融、証券投資、保險業務等,雙方業者動作頻頻,或正式設立代表處經營業務,或暫以迂迴方式設點卡位。在銀行往來方面,彰化銀行、世華銀行、土地銀行等已分別獲兩岸政府核準在大陸設立辦事處;至於大陸銀行赴台設點方面,台灣「財政部」已透過管道與大陸溝通,將考量秉持對等原則,同意部分大陸銀行赴台設立辦事處。

九、台灣方面赴大陸參加的交流活動,除少數專業交流活動外,大陸在行程安排及活動主題上大部分以「文化尋根」及「名勝古蹟」為訴求重點,如「國學文化尋根之旅」、「孔孟故里尋根夏令營」、「中華青少年歷史文化教育交流團」、「錦並江南行」、「長城萬里行」、「華東行」等活動。

十、在兩岸農業交流方面,大陸基本上以福建福州、漳州兩大農業合作實驗區的對台交流最為積極,多次組團赴台觀摩,並大量引進台灣優良農業品種達二千多種。

十一、從趨勢來看,教育學術交流中無論是校際交流、團體互訪、學術合作或專業研討,都呈現雙向成長,尤其兩岸加入「WTO」後,為因應全球性的競爭,兩岸大學院校的互動更愈趨頻繁。

十二、盡管大陸大量科技人士赴台參加會議,但根據台灣主管機關「國科會」的統計,兩岸交流至今大陸科技專業人士實際赴台人數僅達該會核準數的一半,可見大陸方面管制仍嚴,交流不離「對其有利、為其所用」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