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立委」建議裁軍以節省軍費購買武器

最近,港台媒體報導,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進行大規模軍事改革與裁軍計劃,中共中央軍委將撤銷原有以地域劃分的七大軍區,改以美軍的作戰編制為借鑑,建立聯合作戰指揮部性質的大軍區制。同時,中央軍委也將裁掉八個集團軍共約五十萬人,其中尤以陸軍首當其衝,將有四十萬人要轉業、復員,或是轉到空軍的空降部隊。陸軍根本性的改革還將包括:大幅裁減野戰步兵人數,改師為旅減少冗員,將省軍區改為兵站及設立地方警備區等。據說,裁軍的其中一個目的,是將節省下來的「人頭」費用,用於購置先進武器,以提高軍隊的科技含量及戰力。

無獨有隅,由民進黨中央政策委員會組織及主持的「政策研究報告系列」中的一個報告──《台灣兵力規模研究報告》,也提出了類似的主張。它建議台灣當局裁軍十三萬,亦即由現時的三十八萬五千五百七十四人裁減至二十五萬六千人左右,以節省三百六十三億一千萬元〔新台幣,下同〕的軍費,用以購買先進武器。

這份名義上是民進黨籍「立委」李文忠〔國防〕、林濁水〔法制〕、段宜康〔法制〕、陳忠信〔國防〕、湯火聖〔國防〕、蕭美琴〔外交〕及台聯黨藉「立委」何敏豪〔國防〕簽署提交的《台灣兵力規模研究報告》,實際上是由民進黨中央政策委員會〔主委陳水扁、副主委張俊雄,執行長林濁水、副執行長梁文傑〕下屬國防組的專職或兼職研究員余文琦、林志松、黃雅詩、劉奇豪、蘇紫云等人執筆撰寫。當然,「報告」中的意念,主要還是來自上述「立委」。「報告」全文長約六萬字,並附錄有「國防部」整合評估室及戰略規劃司分別對該「報告」的初稿提出的研析意見與建議。「報告」內文共分「我國安全環境之評估」、「台灣防衛戰略綱要」、「兵力結構:資源與戰力最佳化的關鍵」、「國防預算調整:資源運用最佳化」、「結論及建議」等五大部分,每一大部分之下又分數章節。另有「台海武裝衝突分類表」、「國軍軍種比例人數表」等二十一個表格。

李文忠、陳忠信等「立委」在該「報告」的「序言」中指出,「國軍」過去在「建軍備戰」時期,人數高達七、八十萬人。現在「國軍」員額雖然已經縮編,但隨著戰爭型態改變,低技述兵種的重要性已大幅降低,少量的高技述人員與精密武器系統的配合成為遂行現代化高技述作戰的重要關鍵。但是,相較於先進國家,台灣「國防」預算中超過五成的人事維持費實在是太高了,且有相當的部分是被義務役的人員所佔用。高比例的人事維持費已經對作業維持費〔武器裝備的零件更換及維修費用〕及軍事投資〔新武器裝備的生產及採購費用〕產生排擠效應,所造成的結果就是新一代武器裝備的妥善率及出勤率大幅下降,以及遲滯未來五至十年內的軍事建設。

「報告」本文則指出,台灣現有的「國防」預算規模很明顯已無法滿足未來十年將近九千億元的軍備需求,這就形成了預算缺口。故除了沿用以往的編列特別預算的方式外,「國軍」也應將人力維持的支出合理化。若能將兵力規模降至二十五萬六千人,則每年將可樽節將近三百六十億元轉用於裝備投資,對於縮減預算缺口將有極大助益。

未來戰爭將更倚賴專業人力,提高專業軍人的比例將是打贏未來戰爭的關鍵。因此,為了避免人力維持費膨脹、並兼顧提高專業軍人的比例,縮減兵力規模將是合理的途徑。「報告」建議未來的武裝部隊能夠依照職缺專長來區分志愿和義務役的人力需求。經試算,如能將志愿/義務役比例由目前的三點六比六點四,提升至六比四,仍能將人力維持費控制在百分之五十以下。

「報告」透露,二零零一年「精實案」完成後,台灣的現役部隊已減少五萬餘人,目前約有三十八萬五千五百七十四人〔包括戰鬥與非戰鬥人員〕。其兵力配比如下:陸軍十九萬九千二百三十七人〔佔百分之五十一點七五〕,海軍五萬六千二百八十四人〔佔百分之十四點六一〕,空軍五萬五千一百七十人〔佔百分之十四點三三〕,聯勤部隊一萬五千零十五人〔佔百分之三點八九〕,軍管部六千五百四十五人〔佔百分之一點五七〕,「中央」單位三萬九千一百五十五人〔佔百分之十點一七〕,憲兵一萬四千一百六十八人〔佔百分之三點六八〕。同時,後備部隊的總數,計有三百四十八萬四千餘人,約佔全台灣地區總人數百分之十五,其中軍官三十萬九千餘人,士官一百三十九萬五千餘人,士兵一百七十七萬九千餘人。

「報告」又透露,自一九九八年度開始,「國軍」人員維持費支出所佔比例將近佔總體「國防預算」百分之五十,且逐年增加中。至二零零三年度,「中央」總預算為一兆五千七百二十四億元,其中「國防」預算二千六百一十五億五千萬元,而人員維持費則達到一千四百二十六億五千萬元,佔「國防」預算比例百分之五十四點五四。

「報告」建議指出,只要能強化陸軍的機動力及火力,則台灣所需的常備兵力總額以二十五萬六千人為最理想規模,陸、海、空三軍比例則為二:一:一。即使考量義務役人員戰力素質較低,而擬以數量彌補,至多也不應超過二十六萬人。未來義務役軍士官兵役期縮短,將逐步朝向一般事務性以及低技述性功能演化,以擔任地面防衛的守備兵力為主。而志愿役軍士官兵則以攻擊為主要任務。亦即朝著「科技先導,常備打擊,後備守土」的理念,來規劃未來兵力結構戰力整建。在接戰二十四小時內,至少動員三十萬〔約三個年次的年輕後備軍人〕後備戰力支援作戰,四十八小時內總計達到一百萬後備兵力投入作戰或後勤支援工作。

目前台灣的兵役制度為徵、募混合制。基層軍官、領導及專業士官,以及士兵大多是義務役人員。如「國軍」精簡兵力總員額至二十五萬六千人,且志愿役比例由百分之三十六大幅提升至百分之六十,人員維持費就可維持在一千零六十二億九千萬元,約佔「國防」預算的百分之四十點六,樽節約三百六十三億一千萬元。且義務役期也可減至九個月。若能如此,不但職業軍人可得到更好的待遇,軍事投資得以增加,且國民的服役時間得以縮短。一且「國家」遭逢危難,又有經過正規軍事訓練的龐大後備部隊得以運用,對台灣的防衛事務將可造成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