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甲申三百年祭》防犯勝利時驕傲錯誤 重溫《甲申三百年祭》防犯勝利時驕傲錯誤

溫家寶總理在「兩會」中外記者會上指出,今年是農歷甲申年,提起反腐敗我就想起六十年前,毛澤東主席向全黨推荐過一篇郭沫若的文章《甲申三百年祭》。他諄諄告誡我們不要犯勝利使人驕傲的錯誤,不要犯生活腐化的錯誤。後來他又要求全黨務必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六十年過去了,我們黨許多同志經受住了考驗,但卻也有人沒有經受住考驗,在糖衣炮彈面前倒下了。

甲申年重溫《甲申三百年祭》,在今年一月二十二日農歷甲申年正月初一,本欄也曾以《內地與特區官員都應重溫〈甲申三百年祭〉》為題,談及到此問題,並鄭重建議中央,號召內地各級領導幹部重溫《甲申三百年祭》,以深化學習「兩個務必」的活動,筆者還分析認為,澳門盡管實行「一國兩制」,但《甲申三百年祭》所揭示的歷史教訓,亦同樣對澳門特區政府各級官員具有警誡作用。尤其是澳門回歸後,實施「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針較為順利,特區政府各項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贏得了一片贊揚之聲,中央也指示要認真總結經驗之際,更應重溫《甲申三百年祭》。以李自成為鑒戒,「不要重犯勝利時驕傲的錯誤」,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以奪取更大的勝利。

整整三百六十年的今日,明崇禎十七年亦即一六四四年的三月十九日,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率軍攻進北京城,明朝滅亡。也是整整六十年前的今日──一九四四年三月十九日,郭沫若先生為總結歷史教訓,寫下長篇歷史論文《甲申三百年祭》。文章在重慶《新華日報》發表後,引起各界廣泛關注。這篇一萬七千字的文章揭示了明末政治的腐敗,同時也描述了李自成農民軍推翻舊制建起新朝後,又很快歸於失敗的史實。在同一個甲申年,明王朝和推翻它的起義軍都落入了歷史的悲劇之中,其中有許多值得總結的經驗教訓。《甲申三百年祭》問世六十年以來,一直在為現實提供了歷史鑒戒的意義上被人們一次次回顧。

我們今天重溫《甲申三百年祭》,並非是認為澳門特區的發展事業,將會面臨「黃宗義定律」的怪圖。然而,《甲申三百年祭》所揭示的「九牛一豪莫自誇,驕傲自滿如翻車。歷覽古今多少事,成由謙遜敗由奢」〔按:陳毅詩〕的現象,卻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實際上,澳門回歸四年多來,取得了各方面的成就。這些,大家有目共睹,也受到了中央政府的高度肯定。然而,與「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針的應收到的效果要求相比,甚至是與內地沿海省市近四年來的發展進度相比,真是「九牛一豪莫自誇」。這四年間所取得的成就,僅是萬里長征剛走完第一步,還有許多工作需要去做,也存在著許多需要改進的空間,更需要牢記「成由謙遜敗由奢」的道理,注意避免重犯「勝利時驕傲」的錯誤。

為此,在這幾年間,我們還可以看到,尚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比如,人們呼聲強烈的公共行政改革和司法制度改革,如今仍是慢如蝸牛。再如,特首何厚鏵在晉見胡錦濤主席時所說的「有飯吃了就開始斤斤計較」,揭示了特區仍存在著不少「不公平」、「不平等」的現象。再如,澳門經濟雖然有長足的發展,但並非是各行各業及大多數居民都能享受到這一成果。

目前最令人詬病的,是一些官員的居「功」自傲,滋生了各種特權觀念,大搞拉幫結派的「辦公室政治學」,聽不進監督意見。其實,這些全靠「回歸因素」,才在「公務員本地化」浪潮中擁據各種負責職位的中高級官員們,由於缺乏長期的公共行政歷練,「底子」尚很薄弱,應是繼續磨練,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及技能才對。但遺憾的是,有個別人自以為「毛長翼大」,不再努力鑽研業務,而是把一門心思放在人事鬥爭方面。這些人,連值得驕傲的資本都沒有「起碼犯了驕傲錯誤的李自成,是率領農民軍推翻了明王朝」,卻是「驕傲自滿如翻車」。

有些官員,雖然在主觀上並無驕傲自滿的心理,且亦樂於進修,提高業務水准,但卻又是犯了另一種錯誤,就是「只顧低頭拉車,不顧抬頭看路」,將自己埋首於浩繁的官僚技朮作業之中,而忽略了政治方向。這是另一種的「驕傲自滿如翻車」。

郭沫若在《甲申三百年祭》的結尾部分,有這樣一段感慨深沉的論述:「大凡一作開國的雄略之主,在統治一固定了之後,便要屠戮功臣,這差不多是自漢以來每次改朝換代的公例。李自成的大順朝即使成功了〔假使沒有外患,他必然是成功了的〕,而他必然也會做到漢高祖、明太祖的藏弓烹狗的『德政』,可以說是斷無例外。然而對於李岩們的誅戮卻也未免太早了」。郭沫若所要說的,是李自成在勝利後,就聽不進忠言逆耳了,卻偏信負恩賣友的中金量的讒言,殺了能進諫忠言的制將軍李岩,重蹈了封建王朝開國之君屠戮功臣的錯誤。我們不敢說,特區成立四年來也發生此類現象,但有人卻要假借辦公權力甚至是最高行政首長之爭,來「殺戮」在澳門回歸過程中曾做出程度不同貢獻的人和事,卻是存在的。

因此,在李自成攻進北京城二十六個甲子,《甲申三百年祭》發表一個甲子的今日,我們更應牢記不要「重犯性利時驕傲的錯誤」。

重要更正:昨日本欄第二段「白志健」為「白英偉」之誤,特此更正,並向白志健主任致歉。

〔發自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