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原則是加強愛國愛澳大團結的政治底線 堅持原則是加強愛國愛澳大團結的政治底線

特首何厚鏵日前就加強澳門各界愛國愛澳大團結問題,提出了「堅持原則,擴大團結,居安思危,薪火相傳」的十六字方針。這個十六字方針,可能是何特首及特區政府在總結特區成立四年來,甚至是上溯上世紀中葉以來,澳門各界同胞在發揚愛國愛澳大團結精神及傳統方面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當前澳門特區實施「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針,及維持及發展穩定繁榮大好形勢的實際需要,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棄的推敲琢磨、分析研究而提煉出來的。而這十六字方針的四個詞組之間,又存在著層次鋪排、互為作用的辯証關係。實際上,「堅持原則」是基礎,「擴大團結」是方法,「居安思危」是惕勵,「薪火相傳」是目的。四者之間,互為作用,密不可分,脫一不可。只有堅持這「四項基本原則」,才能圓滿地實現全澳各界同胞的愛國愛澳大團結。

何厚鏵在闡述「堅持原則」是愛國愛澳大團結的政治基礎時指出,「堅持原則」就是正確將愛國愛澳力量的真諦堅持下來。也只有堅持愛國愛澳力量的政治底線,才可以令社會求同存異,可以多元化。如果「多元」與「求同存異」是犧牲了澳門的管治原則與愛國愛澳力量的政治底線,最後只能帶來災難,而非「開放」。

在這裡,涉及到如何正確處理堅持愛國愛澳大團結的政治底線,與「多元」及「求同存異」之間的關係的問題。鄧小平曾在第五屆全國政協第二次會議的開幕式上,就「發展愛國統一戰線」問題發表講話指出,台灣同胞、港澳同胞和國外僑胞心向祖國、愛國主義覺悟不斷提高,他們在實現統一祖國大業和支援祖國現代化建設等方面,日益發揮著重要的積極作用。而隨著中國對香港和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日期的日益接近,港澳同胞的結構也開始發生變化。大多數擁護祖國統一,擁護「一國兩制」,根留港澳、建設港澳,其中不少人投資大陸,直接參加祖國建設。但也有極少數人,由於對內地政策不夠了解,或偏聽偏信,離開澳港,跑到其他國家和地區,成為新的海外僑民。為此,鄧小平語重心長地指出:「新時期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的任務,就是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努力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維護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而奮鬥」,「應當積極開展工作,發展愛國統一戰線,促進台灣早日歸回祖國,實現祖國統一大業」。因此,一切熱愛祖國的個人和團體,不受社會制度、政治立場、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等等限制,都可以且都能夠加入到愛國統一戰線中來,為振興中華民族出一份力,盡一份心。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大家站到一起,共同奮鬥,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就是團結合作的重要力量。

正因為如此,鄧小平指出,「愛國者的標準是,尊重自己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不損香港的繁榮和穩定。只要具備這些條件,不管他們相信資本主義,還是相信封建主義,甚至相信奴隸主義,都是愛國者。我們不要求他們都贊成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只要求他們愛祖國,愛香港。」鄧小平這段話十分明確地回答了愛祖國與愛港澳之間的關係。對港澳地區的同胞來說,愛國的標準首先並不在於是否贊成社會主義制度,而是是否尊重自己的民族,有中華民族的自豪感;是否贊成「一國兩制」方針,並為祖國統一而積極努力;是否積極參加當地的建設,為保持當地的穩定和繁榮而貢獻力量。為此,他在一九八四年十月三日會見港澳同胞國慶觀禮團時表示,「我們不是有個口號叫『中華民族大團結萬歲』嗎?只要站在民族的立場上,維護民族的大局,不管抱什麼政治觀點,包括罵共產黨的人,都要大團結」。在民族獨立和振興的旗幟下,通過「一國兩制」,全體中華民族團結起來,為民族的共同利益而努力奮鬥。民族利益高於一切。在民族利益的基礎上,各方消除不利因素,取長補短,求同存異,攜起手來,團結合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這就是何特首所指的只有堅持愛國愛澳力量的政治底線,才可以令社會求同存異,可以多元化的原因所在。

然而,我們在追求「多元化」、「求同存異」的時候,並不能背離愛國愛澳大團結這個基本政治原則,亦即不能跳脫愛國愛澳大團結去奢談「多元化」、「求同存異」。實際上,「樹欲靜而風不止」,總是有那麼一些消極因素、反對和破壞的力量,在藉口「多元化」,伺機製造混亂,企圖破壞愛國愛澳大團結,達到干擾社會穩定、經濟繁榮之目的。因此,我們一定要做好真正的愛國愛澳大團結,利用統一戰線的中堅力量,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盡可能地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利用某種力量阻礙澳門特區的「一國兩制」、破壞澳門的穩定和繁榮的行為;堅決反對任何組織和勢力,利用澳門進行干涉我國內政,破壞我國統一的不法行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