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殺捧殺馬英九並未能抹殺其高尚品格

由於國親聯盟在「三•二0」大選失利後連續多次發動街頭政治抗爭以至演變成流血衝突事件,使到身為台北市長而必須負起維持該市社會治安責任的馬英九陷入極為困難的境地。繼日來綠營先是到「監察院」按鈴控告馬英九「失職」,及《自由時報》、《台灣日報》連續發表「社評」嚴厲批評馬英九,以及親民黨籍「立委」也高聲呼喊「馬英九下台」之後,在昨日開議的台北市議會中,馬英九又成了中國國民黨、親民黨、民進黨、新黨黨籍市議員的炮轟對象,其中親、新、民三黨黨團還要求馬英九必須在本周五向市議會提出關於處理「四•二0」警民衝突流血事件的專案報告。這是馬英九自從政以來,首次遭到「自己人」與「政敵」聯手「炮轟」的境遇。更嚴重的是,由民進黨籍市議員王世堅等人發起的「罷免馬英九市長職務」連署,已經跨過了四萬人的「提案門檻」,將於今日向「中央選舉委員會」申請「提案聯署」。王世堅等人能在短短幾天內,徵集到四萬多人參與「罷免馬英九」的聯署,這對於一向形象較佳,且受到媒體百般呵護的馬英九來說,不能不說是一個嚴重的警訊。盡管說,王世堅等人要進行第二步的「提案聯盟」要在台北市民中徵集到二十多萬人參與聯署,以至要在「罷免投票」中獲得過半票數〔約八十萬票〕,並不容易,但已開了台灣地區對行政首長進行「罷免投票」的先例〔二零零零年十月「核四風波」時,藍軍也曾揚言要對陳水扁發動「罷免投票」,但最終未能付諸實施〕,這對向來形象清新,而且施政滿意度及民意支持度都甚高的馬英九來說,就像是「忠臣受屈」那樣,真是情何以堪!

其實,本欄早在半個月前,就在《國親聯盟宜以大集會作為結束抗爭下台階》為題,分析了馬英九在當前台灣政局中的尷尬處境:一方面,他是中國國民黨的副主席及連宋競選總部的總幹事,必須執行國親聯盟組織群眾抗爭活動的指令,積極支持及參與此類抗爭活動;另一方面,他又是台北市長,負有維護台北市社會秩序及治安的責任,如果抗爭活動失控,他就有失職之虞。民進黨當局正是利用馬英九所面臨的這種尷尬境地,有意「火上澆油」,陷馬英九於更為困難的處境。其手法是,一方面將本來是屬於政治事件,應由「中央」出面處理的「總統府廣場」群眾抗爭活動的定位,降為一般的治安事件,要由馬英九獨力承擔處理責任;另一方面,又不斷放話,要馬英九負起責任,甚至台聯黨還到「監察院」按鈴控告,指責他失職。這樣做,實際上是故意消耗馬英九的政治威望,淹沒其作為藍軍「明日之星」的光彩,削弱其作為代表藍軍參加二零零八年「總統」選舉的前景,提前將他踢出局,從而使民進黨在二零零八年「總統」選舉中爭取永續執政去除一個可怕的對手。本欄當時的分析預估,竟是不幸而言中。

然而,馬英九目前所遭遇到的困境,還不止於「棒殺」,還有「捧殺」。實際上,近日藍軍中的一些「淺藍」人士,就提出了「世代交替,王馬共治」的要求,迫使連戰、宋楚瑜下台交「棒」。而民進黨「立院」黨團也竟然「鸚鵡學舌」一番,管起了人家的家內事,聲稱連戰應為選輸負責,讓王金平、馬英九接任政治的理論,連戰連續兩次「領銜」參選都告落選,早就應當下台一鞠躬,以示負責〔而親民黨因是「一人政黨」,必須要有宋楚瑜「撐住」,故不存在宋楚瑜必須「下台負責」的問題〕。但由於連戰決定發動政治抗爭的樂觀意圖,是要「拼真相,爭公道」,故而他並不認為自己已經「敗選」,而在客觀效應方面,連戰也確是收到藉群眾抗爭而迴避自己承認「敗選責任」問題的效果,故在此時提出「連戰下台」並拱抬馬英九「接班」,這無疑是陷馬英九於不義,至少是要「提醒」連戰須提防「搶班奪權」的馬英九﹗同樣,綠營早就聲稱,親民黨藉在代表多次政治抗爭活動中扮演著「衝鋒陷陣」的角色,除了是要為年底「立委」選舉打好民意基礎之外,也是宋楚瑜藉此要「幹掉」馬英九,堵塞其參選二零零八年「總統」之路,以利於自己屆時再選,在馬英九與宋楚瑜之間挑撥離間。這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對馬英九的「捧殺」。

盡管馬蘇九目前遭遇到自他踏上從政路以來最困難的局面,但仍有不少人對他寄予同情,並說了公道話。其中,一向言論「偏綠」的台灣《萍果日報》「萍論」,昨日就指出,馬英九是這幾天抗爭的焦點,他的表現有三項特點:一、他批准「四•一0」集會,是基於人民的「憲法」權利,明知可能失控,還是遵守「憲法」,是守法而且勇敢的表現。二、前天的集會產生暴力行動,有黑幫分子以武器衝撞警方,馬英九下令強制驅散,是正確的決定,也是維護法治的必要手段。三、馬是藍營中的核心人物,更是藍營的未來希望,竟不避諱被藍營責罵奚落,毅然下令驅散,是勇氣的象徵。台灣有幸在敗客泛濫為禍的今天,有馬英九這樣的政治家,不懮讒是譏,不譁眾取寵,敢於擔當,其素質遠超過那些吵著要「罷免」他和痛罵他的親民黨跳樑小丑。要知道,在群眾運動中,誰敢呼籲理性冷靜,誰就被打成懦夫叛徒,需要極大的勇氣才敢冒自己人唾棄的後果堅持法治理想。這正是馬英九素質高尚的地方。

其實,這幾天台灣一些政界人士在與筆者的私下議論中也認為,馬英九目前的困難處境,可能會「壞事」變好事。一方面,親民黨籍「立委」及部分藍軍支持者雖然現在痛恨馬英九,但到馬英九參選「總統」時,還是將會以大局為重而支持他。何況,四年後這筆「仇恨」早已煙消雲散。另一方面,正如「萍論」所言,他的遵守法治的表現,為藍軍挽回了大量流失的中間選民。事過境遷後,曾經「痛恨」他的泛藍中人,也將會回頭領悟到他的良苦用心,並因此而成為他屆時與綠營推出的候選人相比,更具法治觀念,更有擔當的象徵。

更正:本欄昨日第六段「世龍」為「世襲」之誤;第七段「後凡沒」為「黨內各」之誤;第八段「辦主解散派小」為「力主解散派系」之誤;「七月中可」為「七月中旬」之誤合更正。

〔台北專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