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為長期執政研擬中程對美「外交」策略

民進黨黨內研判,台灣地區政治板塊已是「綠肥藍瘦」,將使民進黨除了可以實現「全面執政」之外,還可實現至少二十年的「長期執政」。為此,為因應「五•二0」的「內閣」改組,將會放棄四年前借助泛藍官僚技術人才的做法,基本上是全部起用「自己人」。而且,由於陳水扁已無「連任」壓力,在擬定施政政策方面也就無須有所顧忌,而是「放手去幹」。因此,在「外交」領域上,陳水扁也就消除了「外交」工作涉及「一中」原則,較為敏感須謹慎行事,及「外交部」官員大多是泛藍背景,必須小心遷就的顧慮,決意「有所突破」。除了是委任老牌「台獨」分子陳唐山出任「外交部長」之外,還擬定了比過去四年更凸顯「中華民國已是獨立主權國家」的中程「外交」策略。

這份由「行政院研考會」主導,並由「國安會」諮詢委員林文程主持的台灣當局二零一零年「外交」策略「調研報告」,除了本欄昨日所引述的在「加入世衛組織」方面的對策的之外,還提出,台灣當局面對目前艱難的「外交」處境,必須靠創意、耐心、謀略、不畏艱難和不怕挫折的決心來累積「外交」資本和拓展「外交」關係。「報告」聲稱,台灣必須深入研究、確實掌握國際形勢發展及中共的動態,捉住最有利的時機,將「外交」資源運用到刀口上,以實現「外交」的目的:在「國家安全」戰略目標方面,繼續維持台灣作為「獨立主權國家」的地位,以「外交」來作台灣當局「國家安全」戰略的支柱之一;在「外交」政策目的方面,增加國際社會對台灣的支持,並在國際上形成一股制約北京對台用武的力量,使台灣能夠與中共進行時間競賽,避免在中共內部出現量變到質變〔即「政治自由化」和平演變〕之前被中共所「併吞」。

在對美國「外交」方面,「報告」認為提升對美國關係仍然應是台灣當局最重要的「外交」工作。近程的目標在於強化台灣與美國的安全合作關係,包括強化軍事交流合作,建立定期安全對話及提升對話的層級,建立定期部長級協商機制,解除美國在對台互動所調置的一些障礙,解決美國出售潛艦給台灣的一些技術問題;中程目標著眼於二零零八年的美國大選,台駐美代表處應積極地接觸、加強與未來可能成為美國總統候選人及其幕僚的聯繫;長程上,台灣當局應努力扭轉美國民意〔美國民意支持美國武力介入台海衝突的比例不高〕,宜從草根「外交」、對美國民間組織的拉攏,及深耕式的宣傳層面面,來爭取美國民間對台灣的支持,同時爭取或培養美國新一代親台學者,扭轉美國學界向中共傾斜的「不良」現象。更重要的是,台灣必須扭轉美國根深蒂固的「一個中國」政策,台灣應當用自身地緣戰略地位的重要性,以及美國及日本視中共為「潛在威脅」,因而不愿見到台灣被中共所「併吞」的心理,爭取美國對台灣的支持,促使美國少提「一個中國」政策。

林文程這份題為《尊嚴自主的外交關係》的「調研報告」,研擬了對美「外交」的几項具體策略:其一,是加強與未來可能的總統人選聯繫。在二零一零年之前,美國有兩次總統大選,不管小布什是否連任,台灣都必須著手拉攏具有潛力的總統候選人,甚至是未來的美國總統。不能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必須同時對共和與民主兩黨下功夫。對二零零四年美國大選,對共和黨的重點在於拉攏親近小布什人士,對民主黨則宜責令駐美單位評估、物色可能出馬角逐總統的政治菁英,並積極展開邀訪拉攏工作。至於二零零八年的大選,以切尼的身體狀況,他出馬角逐總統寶座的機會似乎不大,故駐外單位應注意有潛力的政治菁英。台灣駐美共有十三個代表處及辦事處,「政府」應責令這些駐美單位依其責任區,列舉出有潛力且值得拉攏的菁英,作為長期工作的對象,同時也要與可能入閣的重要學者專家建立密切的互動關係。

其二是促進對美國的軍事合作。「報告」建議「扁政府」把握對台灣最為友善的小布什政府的執政時期,推動台灣與美國的合作關係。如將當年美國國會所推動的「台灣安全加強法案」拿出來檢討,將其中一些可以提升美台軍事合作的項目加以落實。並推動解除一些美國對美台軍事合作的限制,例如不准將官訪台的限制等。

其三是鞏固國會及民意對台灣的支持。雖然目前台灣與美國的行政部門的溝通管道較以前暢通,但國會的支持仍是台灣不可或缺的保障,故對美國國會的工作必須持續不斷的進行。新進議員因對台海兩岸問題、「與台灣關係法」的制定歷史、中美間共享利益等問題較為陌生,台灣必須下更多的功夫來建立相互的認識,及爭取他們對台灣的支持。駐美單位應主動將有關係海兩岸問題、台灣政經發展情況、台灣當局的大陸政策及「國家」安全政策的資料提供給美國國會議員,增進他們對台灣問題的認識和興趣。應對在人權、西藏、廉價紡織品傾銷等問題上反對中共的議員借力使力,並提供奧援,以壯大反對中共的聯盟,及減握丹@對台灣的壓力。

其四是化解美國精英對台灣的不利認知。目前美國有不少學者對台灣的防衛、購武、大陸政策等有「誤解」,認為台灣是「麻煩製造者」。「政府」應防止這種認知繼續擴散,可派遣由官員及學者專家組成的訪問團,以具體的數據向美國的主要智庫、重要學者、媒體、官員說明,化解美國部分人士對台灣的「誤解」。

其五是扭轉美國學界向中共傾斜的趨勢。首先是台灣應培養親台灣的種子學者,如「蔣經國基金會」應提供至少十名獎學金給撰寫與台灣有關論文的美國博士候選人。其次是「蔣經國基金會」或「國科會」應支持台灣學者與美國學者合作從事有關台灣政經議題的研究案,「台灣民主基金會」也應鼓勵外國學者研究有關台灣民主發展的經驗與問題。第三,「教育部」、「國科會」、「外交部」應從網路上取得在美國舉行有關係海兩岸問題、東亞安全的國際會議的消息,贊助台灣學者或在美國任教的台裔學者出席會議。第四,鼓勵「中央研究院」及大學與美國學術機構交流合作,雙方教授互換短期講學。第五,贊助美國學者來台就美台關係或台灣問題進行短期研究。第六,贊助台灣學者專家赴美國智庫進行蹲點研究。第七,定期組成訪問團赴美國智庫、媒體說明台灣的「國家」安全情勢與政策。第八,設法恢復「史丹佛中心」,吸引美國有志學習中文的學生到台灣學習中文,以培養親台灣的「中國通」。

其六是整合民間對美工作的資源。協調整合在美國的台灣游說團體,進行分工合作,以避免工作重疊、浪費資源。協調台灣的學術單位,進行分工合作,從事對美學術交流合作,及推動對美的「第二軌」安全對話,以有限資源爭取最大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