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研擬二零一零年「外交」工作策略大綱

由「行政院研考會」主導、「國安會」諮詢委員會林文程主稿的《尊嚴自主的外交關係》「調研報告」,除了是提出了二零一零年的對美「外交」策略〔詳見本欄昨日引述〕之外,還提出了一系列的二零一零年「外交」策略建議。其主要內容,有以下幾點:

其一、鞏固及爭取「邦交國」。「報告」聲稱,鞏固及爭取「邦交國」仍是台灣當局「外交」工作的重點之一。因為這不只影響台灣作為「獨立主權國家」的地位,而且關係到國人的民心士氣。為此,必須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一、落實「邦交」預警機制。應該就已經建立之「邦交預警機制」加以精緻化,建立指標來預測中共對台灣「邦交國」的活動和影響。例如中共與台「邦交國」的貿易變化情形、「邦交國」國會議員及反對黨人士應邀訪問中國大陸的頻率、中共在台灣的「邦交國」設立館處及投資金額、「邦交國」媒體報導中共文章的頻率及內容,或「邦交國」政治精英主張與中共建交的言論等,作為評估台灣與「邦交國」的紅、黃、綠燈的危險程度。目前巴拿馬是值得觀察的重點國家,教廷的動態也非常值得重視,也不排除其他「邦交國」在經濟困難無法解決的情況下,被中共「重金收買」的可能性。二、對「邦交國」的援助。「報告」承認,台灣的「邦交國」大部份與台灣沒有文化、經濟、政治體制上的共同性,「建交」是基於台灣對這些國家提供援助。因此,台灣爭取或維系這些「邦交國」主要是靠提供援助,而如何使這些援助能夠發揮最大功效是首要考量。「報告」就此提出了幾項建議,包括繼續派遣農耕隊及各種技術團;援助應朝長期、分步驟、讓當地人民可以感受到的項目來進行,且避免一次給錢,以免變成「肉包子打狗」的現象;……等。三、鞏固有可能生變的「邦交國」。「報告」分析指出,在二零一零年之前,中共將繼續「破壞」台灣的「邦交國」。台灣的「邦交保衛戰」應鎖定在中美洲,因台灣與中美洲一些「邦交國」關係已經歷史久遠,且中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的「邦交」關係連成一片,失掉任何一個較大的「邦交國」可能會因此而引起骨牌效應。

其二、參與國際組織。一是精緻耕耘既有會籍之國際組織。台灣目前參與的政府間國際組織有十七個,應當仔細經營。如鼓勵學者專家深入研究「APEC」

的議題,提供台灣出席該組織的代表參考,力求在該組織中取得議題上的主導權,力求在議題創新、觀念貢獻、促進會員國合作上作出貢獻,使其他會員國重視台灣的存在與參與。二是透過「 WTO」拓展「外交」空間。對如何藉參與「WTO」來創造「外交」動力,應有全盤規劃。台駐「WTO」代表處應加強與各國的互動,尋求與重要「無邦交國」接觸的機會。對於未來申請加入「WTO」的國家,應提出雙邊談判的要求,爭取這些國家部長級官員赴台的機會,為雙方未來發展關係鋪路。三是爭取加入「WHO」〔詳見本欄前日引述〕。四是利用非政府國際組織的途徑。「報告」承認,台灣爭取參與政府間國際組織的阻力相當大,但參與非政府國際組織所受到的干擾較小。而目前政府間國際組織與許多非政府國際組織建立伙伴關係,很多重要活動或宣言的草擬,委托非政府國際組織作初步意見彙整的工作。例如聯合國籌備「經濟社會發展高峰會」的宣言草擬工作,就是委托與聯合國具有伙伴關係的非政府組織作初步籌劃工作。這些與聯合國具有伙伴關係的非政府組織的會員可獲得識別証,以自由進出聯合國總部。台灣可積極參加與聯合國及聯合國專門機構具有伙伴關係的非政府組織,間接參與聯合國及其周邊組織的活動。一方面培養參加多邊國際會議的人才,另一方面建立人際網絡關係。

其三,深化對日本與澳洲的「外交」工作。「報告」分析認為,日本是美國在東亞最重要的盟邦,故加強對日本「外交」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在於藉日本來強化美國對台灣的支持。在此角度上而言,澳洲亦然,但台灣的東亞「外交」重心仍是日本。「報告」指出,日本與台灣同樣面臨來自中共的「威脅」,最近幾年日本對中共反感日增,故而大幅削減對中國大陸的經濟援助,拒絕公開宣示對台的「三不支持」政策,卻兩度公開表示支持台灣參與「WHO」。未來應持續推動台日雙方重要智庫間的安全對話,增進雙方的情報合作關係,如邀請與日本防衛廳有關的智庫專家學者赴台灣,邀請現任或卸任防衛廳官員秘密訪問台灣,或是派遣「國防部」官員秘密訪問日本,就日本周邊事態問題交換意見。還應贊助學者專家赴日本重要智庫從事駐點研究。

其四、加強對歐盟工作。一是應將強化對歐盟的關係列為未來外交重點,透過各項活動來提高歐盟及個別歐洲國家對台灣及台海兩岸關係的興趣。二是應善用台灣留歐學生的資源與網絡關係。三是駐歐洲國家的代表處應鼓勵對台灣友好的國會議員在國會中成立「友台小組」,並考慮推動雙方的國會交流。

其五、爭取東南亞國家在安全議題上的合作。推動與東協建立「東協加台灣」的對話機制,但在推動與東協國家的「外交」工作時,不必有過多的幻想,必須抱著「裡子重於面子」的思維,重實際成果,不必強調象徵性的形式接觸。

其六、建立跨黨派「外交」共識。

其七、整合「國家安全」體系的力量。「外交部」、「國防部」、「新聞局」、「陸委會」、「國安會」,及「國家安全局」等與「國家安全」及對外關係有密切關係的「政府」機構,應整合成一合作無間的團隊,定期進行早餐會報,分享情報、分析「外交」及「國家安全」政策所面臨的問題,討論對「外交」及「國家安全」的策略,以及對「外交」及「國家安全」政策的統一口徑。

其八、「外交」人才的訓練與培養。

其九、配合重大時事從事文宣或「外交」出擊。國際社會有一些事件是既定的,這些事件可能影響到台灣的對外關系,或是對台海兩岸關係產生衝擊,間接影響到台灣的「外交」處境,也可將會為台灣帶來「外交」機會。要針對這些事件預作因應措施,或是針對這些事件發揮台灣優勢來進行國際宣傳。」報告」開列一個表格,列舉了二零一零年之前的重大事件。主要有每年的「G八高峰會」,聯合國大會,「APEC」高峰會,「WHA」年會,及「六四」十五和二十周年,美國大選,聯合國成立六十周年,中國加入「WTO」緩衝期結束,中共「十七大」召開,中國實施第十一個五年計劃,香港回歸十周年,北京主辦「奧運,中日友好條約三十周年,中美建交三十周年,「與台灣關係法」三十周年,澳門回歸十周年,上海主辦「世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