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區重建符合澳人利益惟宜因地制宜實施 舊區重建符合澳人利益惟宜因地制宜實施

「舊區重建」,這是近日來有關第二任行政長官競選活動中出現最多的另一個關鍵詞。不過,坊間似是另有聲音,認為還是「舊區重整」的提法較為適合澳門的實際情況。但不管是「重建」,還是「重整」,要將舊區這幅雜亂無章的「舊圖畫」進行「重描繪」,要將舊區這片又髒又亂的「舊山河」進行「重安排」,已是何厚鏵在第二任行政長官任期內的一項重大施政決策。

舊區,是相對於新口岸等填海發展新區而言。既有的是作為澳門開埠發韌之地的老「澳門街」的新馬路及內港一帶的橫街窄巷,也有的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之後才開發,但與現代城市的標準相比照,已不適應形勢發展的黑沙灣、祐漢新村區域。當然,昔日土生葡人聚居的望德堂區及龍嵩街、高樓街、萬里長城沿線,也可被列入「舊區」的範疇。

舊區,沉淀著澳門發展的歷史,造就了當時「省港澳」三角中的「澳門街」的繁華盛世,養育了千千萬萬的老居民同胞,同時也哺育了無數的志士仁人:從鄭觀應、孫中山、冼星海,到何賢、柯正平等,都在此留下了歷史痕跡。連現任特首何厚鏵,也是舊區的「老街坊」。「舊區」曾是澳門的驕傲,曾盛載了澳門同胞的愛國情。多少可歌可泣的歷史壯劇在此演出,包圍白眼塘警署的人群仍在身影浮現,「四界救災會」的戰歌仍在聲聲催征……。因此,「舊區」也應是澳門居民進行愛國愛澳教育的基地。

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市區建設的發展,舊區已經落伍,成為名符其實的「舊區」。下水道等基礎設施及戰前建築物的破殘,漁船供應品等傳統行業的破落,以致賭船的遷出…等,導致這些區域顯現出一片蕭條破敗的景象。遭到連場大雨時又變成汪洋,使區內居民的綜合生活品質受到頗大的影響。而且也使在經濟結構中較為依賴旅遊業的澳門,未能向旅客呈現出一幅完整的美麗觀景〔外來遊客大多對澳門留下了「美麗小城」的印象〕。盡管「澳博」等商業機構以「十六蒲」等計劃,對「舊區重建」作出有益的嘗試,但卻遭到業權複雜等障礙。因此,無論是以發展澳門旅遊業以至整體經濟的基點,還是從發揚「以民為本」精神、改善居民生活品質的角度,改造舊區應是到了擺在特區政府議事日程上的時候了。

近日何厚鏵在其競選活動過程中,專門考察了新馬路及望德堂一帶的舊區,也與當地坊眾進行座談。為此,他作出了「舊區重建」的承諾,表示有決心做好「舊區重建」這一大手術,從根本上解決舊區的生存與發展。他還透露,特區政府將設立跨部門的工作小組,與社區團體加強溝通,摸清舊區的實際需要,透過修法等方法解決舊區重建將會遇到的各種棘手問題。

何厚鏵提出「舊區重建」的重大決策,振奮人心,得到廣大「澳人」尤其是舊城區內的住戶及商戶的擁護。不過,也有不同聲音,如街總社區經濟事務委員會主任黃耀球就認為,要將舊區搬遷再重建工程龐大,未必適合澳門的實際情況。為此他建議政府,以整頓的方式改善舊區的環境。重整某部分舊區,比起重建整個舊區相對較為容易。

有不同聲音是好事,這符合民主社會的思想自由和言論自由的特質,也有利於「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針的全面、準確貫徹落實。何況,真理有時會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因此,何厚鏵的「舊區重建」計劃,固然是他有魄力、有膽識,下定決心要打破舊思維,集中力量攻克舊城區發展滯後這一阻礙城市建設發展的重大障礙的表現。而黃耀球的考慮,也不無道理。但盡管如此,在「重建」與「重整」之間,都有一個「重」字,都展現了大家要改造舊城區的意愿和決心,只不過是對改造的深度及廣度有不同看法而已。大可求同存異,實事求是地分別對待。凡是拆遷條件相對成熟的區域,就實行「重建」;而業權複雜一時難以拆遷的,就予以「重整」。其實,福隆新街和婆仔屋一帶的「重整」方式,相信頗有參考價值:與其將舊城區成片拆卸後興建現代樓宇,不如在整修中保留舊城區的傳統特色,為澳門旅遊業塑造一個與其他旅遊城市不同的形象及氛圍,更為符合澳門旅遊業發展的最大利益。

從重整新馬路的安排中,我們想到了對已擱置了二十多年的「國貨公司大廈」興建計劃是否應開放「綠燈」的問題。實際上,現時新馬路西端極為缺乏一、兩家可起吸引及聚攏人流的大型商戶,而百貨公司應是可以起到此作用,並可將其吸引人流的效應輻射到附近街區。當年前澳葡政府之所以對它判予「死刑」,是藉口按城市發展的規劃,此地段不能興建高樓,而且也難以配建停車場。如今,新馬路一帶已有一些建築物是以「保留門面」的方式改建高樓,而內港也已興建了公眾停車場,相關的「理由」已經不再是理由。如果該地段的業主仍對「國貨公司」計劃有興趣,特區政府不妨予以研究。倘若批准興建,應是可助「舊區重建」規劃一臂之力,也可在「個人遊」政策的背景之下,帶旺新馬西端的商鋪,讓新馬路重現昔日的繁華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