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採發展人力資源與降低失業率雙管齊下 宜採發展人力資源與降低失業率雙管齊下

從特區政府成立「人力資源發展委員會」的思路來看,特區政府不但重視如何協助失業工人重新就業的問題,而且已經覺察到隨著賭業的發展和澳門經濟的全面復甦,「工源短缺」的問題將會更為嚴重於「工人失業」的問題。因而決定及早未雨綢繆,摩厲以待,集思廣益,調查研究,研擬因應對策,面對目前澳門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以新思維、新模式來解決人力資源問題。

「人力資源」,按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新詞語大詞典》詮釋,是「指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所需的具有必要勞動能力〔即智力和體力的有機綜合〕的人口」。也就是說,「人力資源」不單止是通常所說的「勞動力」,而且更是帶有必要技能及一定智力的勞動人口。它與「勞動力」相比,更偏重於經營管理和技術人才。因此,開發人力資源的投資,也就是生產性的投資。從長遠來看,辦好正規教育及職前教育,是挖掘、儲存人力資源的根本之道。如今特區政府成立的「人力資源發展委員會」,還加以了「發展」一詞,可見特區政府對即將到來的經濟大發展將會遇到人力資源供應不足,懷有十分迫切的緊迫感。除了是要從教育入手,以保障長遠的人力資源供應之外,還須採取各種有效的短中期措施,以滿足近期因賭業等行業的發展而急需的人才。

這一思路,與回歸以來工會及工運團體所強烈訴求的「解決失業問題」,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實際上,隨著賭業的開放,也隨著內地居民「個人遊」港澳政策的擴大實施,更隨著「CEPA」協議的貫徹執行,再加上澳門特區「三個商貿平台」的落實進展,「珠澳跨境工業區」的投入使用,及「九加二區域合作」效應的良性發酵,澳門特區需要一大批「智力與體力有機結合」的新型勞動人口,已是擺在人們面前的緊急課題。而澳門現時仍然處於失業或待業的一萬餘名「失業人口」,除了其中部份經過職業培訓,是可以為這經濟發展新形勢所用之外,其餘大多數年齡偏高、學歷偏低,且欠缺職業技能或所懷職業技能已不適應經濟發展結構改變形勢的失業工人,是難以承擔上述人力資源需求的角色的。因此,特區政府今後的勞工政策,除了是繼續設法全面降低失業率,為現已存在的「結構性失業」的勞動人口提供就業機會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投入更多的精力,集思廣益,制定合理的人力資源政策,想法設法向經濟發展提供足夠的適用勞動人口。

其實,澳門賭業開放將會遇到人力資源緊決瓶頸的問題,有識之士早就已經提出了預警。實際上,早在勞工及工運團體還在高呼「失業情況嚴重」之時,立法會議員周錦輝、馮志強、陳澤武等人就已指出,在獲得賭牌的美國賭商投入運作之後,澳門博彩業將會面臨「人力短缺」的威脅。如果未能及時解除這個咸脅,賭牌開放為澳門經濟發展帶來的正面效應,就將會受到損害及被扯低。而從事態的發展來看,果然是証實了這些有識之士的預見。──現在僅是「金沙」、「華都」開業,就已將歷年積存的「畢業即失業」青年吸收殆盡,甚至還令不少商號流失大量員工;如果日後「永利」、「銀河」、「美高梅」及「新葡京」,以及「澳博」屬下的幾家新賭場,以至路(乙水)填海區的「金光大道」都落成開張,以及其周邊行業,包括酒店、餐飲、旅遊、會議展覽、交通……等的膨脹擴展,人力缺口的現象就將更為嚴重。屆時,工會及工運團體的「降低失業率」、「提供就業保障」口號,就將完全失焦,喪失力度。

當然,特區政府也不能因此而忽略這部份失業工人的就業權益。他們在澳門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曾經出過力、流過汗。當年澳門工業從神香、炮竹等舊傳統工業向製衣、玩具等新傳統工業的轉型過程中,他們曾經扮演過「主角」。是他們的辛勤勞動,才使澳門順利地實現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工業及經濟的第一次轉型,為澳門今日及日後的經濟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們對澳門經濟發展的貢獻,不容抹殺。他們目前的失業狀況,是澳門經濟再次轉型發展的犧牲品。值得同情,也值得特區政府和全社會伸出援手。當然,由於歷史的原因,也由於經濟的發展,他們的年齡、體力及智力、技能等狀況,卻又無法滿足新形勢下的用工需要。除了透過前幾年的職業培訓,有部份失業人口成功地找到了自己的「就業第二春」之外,大多數仍是失業在家,生活較為困難。無論是以兌現何厚鏵在競選第二任行政長官時作出的「全面提升澳人生活品質」的良好意愿,還是從維護社會穩定的角度出發,都應及早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因此在「人力資源發展委員會」成立調研專業小組和政策專責小組,對就業及職業培訓政策提出建議的同時,也宜在現有的勞動行政主管部門架構內,成立專責機構,研擬解決「失業工人就業」問題的政策及措施,調動一切手段,協助他們就業或轉業。

總之,開發及發展人力資源,以保証新形勢下的經濟發展,與進一步降低失業率,協助失業工人就業,應是雙管齊下,不可偏頗任何一個方面。這正是考驗特區政府全面統籌兼顧的領導藝術的其中一項內容。兩條腿走路才能既快又穩,單腳跛行就不但將會緩慢,而且隨時會跌倒。這是任何人都懂得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