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楚瑜因素成國親新三黨合併的最大障礙

今日是中國國民黨一百一十周年黨慶。國民黨將在今日舉行一連串黨慶活動,但原定的國民黨、親民黨、新黨三黨主席發表明年合併宣言的活動流程,卻因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對發表聲明的方式、時機有不同看法,故已確定予以取消,連帶黨慶活動也不再安排親、新兩黨參與,亦即是以國民黨為主。這項「三黨主席發表合併宣言」活動流程的「流產」,對泛藍尤其是國民黨的前景將會造成甚麼樣的影響,有待觀察。

一八九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中國資產階級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在美國檀香山創立了主旨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的興中會,亦即中國國民黨的前身。在孫中山的領導下,隨著革命形勢發展的需要,這一組織先後數次易名,包括一九零五年八月二十日易名為中國同盟會,一九一二年八月易名為中國國民黨,一九一四年七月八日易名為中華革命黨,一九一九年十月正式定名為中國國民黨。在中國國民黨及其前身的前三十年歷史中,它作為當時中國政治舞台上的主要政治力量之一,在孫中山的領導下,先後組織了十多次武裝革命,最後終於推翻了滿清統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後,為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國民黨又發動「二次革命」、護國戰爭、護法戰爭和鞏固廣東根據地的鬥爭。一九二四年一月,國民黨在廣州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佈接受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的幫助,共同進行以「打倒列強、打倒軍閥」為目標的國民大革命運動。至此,國民黨成為中國政治舞台上的第一大政黨。

在此期間,孫中山最先 提出「振興中華」的口號。他為了中華振興和祖國統一,始終關注著台灣同胞的救亡鬥爭。他幾次東渡日本均取道台北,而且委派戰友陳少白到台灣組織興中會分會,指派同盟會會員羅福星赴台建立同盟會台灣支部。羅福星於一九一四年壯烈犧牲,年僅二十九歲,遺有絕命詩一首:「海外煙氛突一島,吾民今日賦同仇。犧牲血肉尋常事,莫怕半生愛自由。……彈丸如雨炮如雷,喇叭聲聲戰鼓催。大好頭顱誰取去,何須馬革裹屍回」。

一九四八年九月至一九四九年一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三大戰役」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國民黨則挾著「中華民國」的招牌,敗退台灣偏安,結束了其在大陸時期的五十年,在台灣又開始了其另一個五十年。在二零零零年的「總統」選舉中,國民黨再次輸掉了政權,淪為在野黨。

中國國民黨向來是「黨內有派」的典型,黨內派系鬥爭層出不窮,在其一百一十年的歷史中曾發生過幾次大分裂。但仍以上世紀最後十年的兩次分裂──先是一九九三年黨內「新國民黨連線」離黨出走,成立新黨;後是一九九九年宋楚瑜決定脫黨參選「總統」而被開除黨籍,翌年三月選後成立親民黨,而影響最為深遠,並直接導致國民黨失去政權。

新黨與親民黨的脫黨、另組新政黨雖然都與李登輝有關,但卻又有著各自不同的特點。因而在痛定思痛之後對待「三黨合併」的問題上,這兩個從國民黨內分裂出去的政黨,又有著不同的考量,並將成為同源三黨最終能否合併的關鍵原因。

實際上,「國民黨連線」之所以脫黨出走另組新政黨,主要是不滿李登輝的「獨台」政治路線,及當時黨內另一重要次團「集思會」而致,與國民黨的現任領導人連戰、王金平、馬英九並無甚麼政治分歧、個人恩怨。如今,李登輝已被開除出黨,「集思會」的「龍頭」黃主文也已離開國民黨,另行成立台聯黨。也就是說,新黨要與國民黨合併,甚至是「低威」地重返國民黨的政治障礙,已經掃除。因此,新黨的與國民黨合併,是遲早的事。也正因為如此,在今次「立委」選舉中,才有新黨八名候選人就有其中的七人披掛國民黨的旗號出戰之事。為了符合《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的規定,這七人也都辦理了加入國民黨的入黨手續。

但親民黨的情況則與新黨並不一樣。宋楚瑜的脫離國民黨,固然主要是出於「李登輝因素」,但也摻雜了其他的一些個人恩怨以至個人品質的問題。何況,在面對宋楚瑜的「李登輝因素」中,是權力鬥爭大於政治分岐。比如,在個人恩怨方面,宋楚瑜本來就與國民黨現任主席連戰並不咬弦。當時,連戰任「行政院長」,宋楚瑜任台灣省長。挾著四百六十萬張選票而當選的宋楚瑜,看不起「含著金鈅匙出生」的連戰,故而經常上演「炮打中央」的戲碼,不分場合、不分時間地攻擊連戰。也正因為如此,才使李登輝對他產生顧忌之心。既擔心他會威脅自己安排的接班人連戰,又擔心他會製造「葉利欽效應」,威脅自己的成就和地位〔李登輝在「總統」選舉中,在台灣省內所獲選票為三百九十多萬票,僅比宋楚瑜選省長時多三十萬張選票〕。於是,就一手製造了「凍省」事件,鏟平宋楚瑜的政治舞台。又如,在個人品質方面,從「炮打中央」中,就已暴露了宋楚瑜的個人政治野心不小,當然還有脾氣急躁等問題。

何況,親民黨的黨員構成,與新黨黨員主要是外省籍的原國民黨員的情況不同。他們中,固然有不少是原國民黨員,但更多的原來卻並非是國民黨員,甚至是與國民黨相左者。比如,出錢最多的親民黨副主席張昭雄,就長期以來極為不滿國民黨。因此,當傳出「三黨合併」之後,他就聲言倘此他將會退黨。

因此,「三黨合併」或親、新二黨「重返國民黨」,最大的政治障礙是來自親民黨尤其是宋楚瑜、張昭雄等人。而在事實上,這幾個月來持反覆無常態度的也正是宋楚瑜,而原訂於今日發表「三黨合併宣言」的活動之所以「流產」,也出自宋楚瑜的杯葛。至少,是他認為不應在國民黨黨慶之日進行這一宣佈,令人產生是「重返國民黨」而不是「三黨合併成一個新的政黨」的感覺。

如果說,宋楚瑜當年因為受到李登輝的打壓而脫離國民黨,是得到不少人的同情的話,那麼,現今在「李登輝因素」消失後,他仍為「三黨合併」製造障礙,則難以得到人們的諒解。最終,他將有可能會成為「反動」、「逆歷史潮流而行」的代表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