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愛國愛澳基礎上進一步促進廣泛大團結 在愛國愛澳基礎上進一步促進廣泛大團結

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五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二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講話中提出的「四點希望」,其第四點是「要維護安定,努力建設包容共濟的和諧社會」。他指出,要在愛國愛澳的基礎上,進一步促進社會各階層、各界別、各群體的團結,保持和鞏固社會和諧。不論是來自甚麼階層、甚麼界別的人,也不論其信仰甚麼主義、甚麼宗教,都可以也都應該在愛國愛澳、保持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大目標下團結起來。即使是對於某些問題一時存在不同意見,也可以展開理性討論,相互包容,求同存異。只要真正是以澳門的整體和長遠利益為重,以國家利益為重,澳門社會各界就一定能夠實現廣泛團結,齊心協力,同舟共濟,攜手創造澳門更加美好的未來。另外,胡主席在總結香港、澳門回歸以來的寶貴經驗時提出的「三項堅持」中,也有一項「堅持在愛國愛港、愛國愛澳的旗幟下實現最廣泛的團結,而且團結的人越多越好」。

實際上,澳門特區成立五年來,之所以能交出一張「社會安定祥和,經濟持續增長,民眾安居樂業」的亮麗成績單,經驗固然有很多項,但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澳門社會基本上較為團結,沒有緊張尖銳的政治矛盾,不搞爭論,使澳門特區各類事業得以在一個相對安定祥和的環境中發展。今年三月間,特首何厚鏵提出了「堅持原則,擴大團結,居安思危,薪火相傳」十六字訣後,社會團結有進一步發展。而恰好是在同一時間內,澳門博彩業開放政策初見成效,經濟增長率有大幅提高。盡管這一大好形勢是由諸多內外主客觀原因所促成,但也與澳門社會較為團結所分不開。

澳門社會基本團結,並不等於就可以「船到碼頭車到站」,就此自滿自足。其實,與「澳人治澳」的真諦和中央政府的高標準要求相比,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正因為如此,胡主席才提出了要在愛國愛澳的基礎上,進一步促進社會各階層、各界別、各群體的團結,保持和鞏固社會和諧」的要求,並具體地指示,澳門特區必須做到「不論是來自甚麼階層、甚麼界別的人,也不論其信仰甚麼主義、甚麼宗教,都可以也都應該在愛國愛澳、保持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大目標下團結起來。即使對於某些問題一時存在不同意見,也可以展開理性討論,相互包容,求同存異」。也就是說,既然胡主席提出了這樣的要求,那就折射了澳門特區在這方面仍然做得不夠好,必須予以改善。

實際上,在「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針下,建設美好家園,這是全體「澳人」的共同愿望。民眾的事情,要靠最廣大的民眾來辦。民眾的利益,要靠最廣大民眾自己來實現。凡是有利於穩定繁榮事業的力量,都應廣泛團結;凡是有利於建設澳門的因素,都要調動起來。實施「澳人治澳」,是團結的人越多越好;進行經濟建設,同樣也是團結的人越多越好。人多力量大,心齊泰山移。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最大程度地擴大團結,我們的事業才能夠有最充分最可靠的保証。

因此,在「愛國愛澳」的定義中,其中的「愛祖國」,是指愛中華人民共和國,愛祖國的統一,擁護「一國兩制」,擁護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擁護中國用「一國兩制」的方針解決台灣問題,實現中國的完全統一,支持祖國建設,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尊嚴,不做損害國家利益的事。而「愛澳門」,主要是指擁護在澳門實行「一國兩制」,擁護中央人民政府對澳門的各項政策,擁護澳門特區政府和特首依法施政、依法行政,自覺維護澳門的穩定繁榮,為澳門的進一步發展做貢獻。只要符合上述的基本要求,就不管他是左派右派、圈內圈外,老居民新移民、老資格新參與,都是屬於參與治澳「澳人」的範團。打個比喻說,「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偉大事業,就像一部汽車,既需要有引擎,也需要有螺絲釘。如果沒有引擎,汽車就不能前進;如果缺乏了螺絲釘,就可能會車翻人亡。同樣,一齣《紅燈記》,既需要有人扮演李玉和,也需要有人扮演王連舉、賊鳩山,甚至還需要有人從事掌板奏樂以至拉幕的角色。如果缺乏了其中任何一人,這台戲都難以演下去。依此道理,整個澳門社會及各界同胞都要團結起來,不分新老「貴賤」;求同存異,落實民主多元價值。

正因為如此,鄧小平指出,「愛國者的標準是,尊重自己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不損香港的繁榮和穩定。只要具備這些條件,不管他們相信資本主義,還是相信封建主義,甚至相信奴隸主義,都是愛國者。我們不要求他們都贊成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只要求他們愛祖國,愛香港。」另外,他在一九八四年十月三日會見港澳同胞國慶觀禮團時表示,「我們不是有個口號叫『中華民族大團結萬歲』嗎?只要站在民族的立場上,維護民族的大局,不管抱甚麼政治觀點,包括罵共產黨的人,都要大團結」。因此,我們應當在民族獨立和振興的旗幟下,通過「一國兩制」,全體中華民族團結起來,為民族的共同利益而努力奮鬥。民族利益高於一切。在民族利益的基礎上,各方消除不利因素,取長補短,求同存異,攜起手來,團結合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鄧小平的這些論述,不但是涉及到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亦即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全面準確地實施「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針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向政府民主化、社會多元化的台灣地區示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問題。也就是說,澳門回歸如要對台灣提供示範作用,就須在政治生態方面比台灣更民主、更多元化,才能打動台灣的民心。否則,「左」毒泛濫,一派獨大,新興力量受壓,政治資源分配不公,恍如台灣地區解除黨禁之前一樣保守,又何能向台灣人民「垂範」?!

胡主席既然說到「即使對於某些問題一時存在不同意見,也可以展開理性討論,相互包容,求同存異」,這就使我們想到,如何正確對待「持不同意見者」的問題。其中最具指標意義的對象,就是所謂「民主派」。他們在二零零一年的澳門特區第二屆立法會選舉中,獲得百分之二十一的選票,代表了全澳五分之一的民意,具有一定的民意基礎。他們雖然持不同意見,但卻並非是像香港的政治人物都樣「攪攪震」,凡中必反,凡特首者必反。即使如此,中央和香港特區政府都正在努力與他們溝通,甚至邀請其中的一些人赴京出席國慶觀禮。對比之下,澳門特區政府也有必要建立與「民主派」的溝通機制。大家都必須以「發展壯大愛國愛澳隊伍」的精神來鞭策自己,真心誠意地做好愛國大團結,減少矛盾,消除對立,使整個澳門社會呈現出朝氣蓬勃、團結和諧、心情舒暢的新局面。使「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偉大事業,放射出更為璀燦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