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島內未來四年政治發展走向撲朔迷離 台灣島內未來四年政治發展走向撲朔迷離

台灣地區第六屆「立委」選舉後,台灣島內政情將會發生甚麼變化?未來四年台灣島內政府發展的走向如何?正是這次由上海台灣研究所和上海市台灣研究會舉辦的「未來四年台灣海峽兩岸關係走向學術研討會」所討論的其中一個子題。與會的兩岸四地學者專家紛紛就此發表了自己的研究心得。

台灣「陸委會」前主委蘇起指出,未來四年,陳水扁將會向「兩獨」〔即「台獨」及「獨裁」〕邁進,並期待「台獨」幫「獨裁」,「獨裁」幫「台獨」,而兩者均將以「民主」〔即「公投」、「台灣認同」、「本土化」、「主體意識」、「民意」、「選舉語言」等〕做掩護。目前暫時步履困難,但兩者均有內部推力,故方向不變。陳水扁將會對「民主」實行兩種標準:對在黨政黨、法律未明文許可者,一概不准〔如真調會的成立,及宣告「違憲」〕;對執政黨,則是法律未明文禁止的,一概可能〔如公投〕。陳水扁將鯨吞行政、司法〔檢調乃至大法官會議〕、考試、監察、「中選會」、金融、媒體〔目前已佔有八成〕,教育、軍隊〔目前已佔有八成〕等領域。明年在野的有組織力量〔黨、「立院」、媒體〕將越受限縮。但陳水扁將會在「立法院」受阻,將來需要「立法會」配合的法案〔如「制憲」、「公投法修正」〕將不易過關。惟「立法院」管不到的部份「如文化台獨、民間改名」則將繼續。

上海台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嚴安林認為,民進黨內的接班問題將會存在變數。陳水扁提前辭去黨主席使黨內接班問題提前浮上檯面。陳水扁雖然早就提出「總統」免兼黨主席,但按照他原先規劃應該是在二零零五年中在「行政院」改組時通盤考量權力布局後不兼黨主席,以避免他提前「跛鴨」。這樣,陳水扁就面臨既要改組「內閣」以因應新產生的「立法院」,又需避免黨內有人接班卡位的問題,還要處理好黨政順暢運作的關係問題。「三王一后」〔「行政院長」游錫(方方土)、高雄市長謝長廷、「總統府秘書長」蘇貞昌、「副總統」呂秀蓮〕對接班問題是虎視眈眈。至於如何處理民進黨與台聯的關係也考驗陳水扁的政治智慧。台聯對民進黨是「成事不足」,但「敗事有餘」,如何利用台聯來支持民進黨當局的各項政策而又不為台聯所牽制,這是陳水扁所最希望的局面,但台聯又豈是「省油的燈」!何況此次選舉「大綠吃小綠」讓台聯耿耿於懷,再加上李登輝的影響力,台聯的「頭不好剃」。

福建省社科院亞洲問題研究所所長吳能遠則分析指出,國民黨可能會「轉向」。他認為,現在台灣島內的藍綠之爭,實很難視作為統獨之爭,毋寧說,更接近於是「急獨」與「緩獨」之爭。泛藍堅決反對「一國兩制」,也不太堅持一個中國,實際上泛藍近年來的政策訴求,不明顯看到有向「台獨」偏移的趨勢。泛藍過半是否能抑止此種趨勢,尚有待於觀察,但泛藍在加強本土化的同時,表現出來的是過強的妥協性,這有可能會削弱其未來抑制「台獨」的功能。未來藍綠甚至可能聯手通過若干不利於實現祖國統一的法案,大陸必須未雨綢繆。因此,大陸對於泛藍必須團結,卻可能是不可依靠,更須警惕為泛藍所斯騙。大陸必須考慮跳脫台灣島內的藍綠之爭,而直接爭取台灣民意的角度,尋找對台工作的著力點。

上海台灣研究所研究員倪永杰在分析未來陳水扁推動第二階段「修憲」,將採取如下策略:

其一:推動「體制內修憲」與「體制外制憲」雙軌策略。陳水扁下一步「修憲」重點在於營造有利於「修憲」的氣氛,採取「體制內修憲」與「體制外制憲」的雙軌策略,一方面派遣蘇貞昌在島內展開所謂「憲政改造徵詢之旅」,進一步炒熱「修憲」議題;另一方面與李登輝、台聯黨及「台獨」團體等民間「制憲運動」相配合,製造聲勢,向泛藍施壓,迫使在野黨在陳水扁的「憲改」魔棒下與狼共舞,甚至不斷跟進,推波助瀾,互相(風焱)車,最後形成有利於「制憲」的「新憲條款」。

其二:「以退為進」策略。「修憲案」是朝野相互妥協、讓步的結果。在陳水扁看來,只要「修憲」不破局,即使在部分條款上作些妥協,對他而言都是得分。未來陳水扁將採取「妥協──進步」的以退為進策略,與在野黨謀求妥協,達成部分「修憲」條款,把「憲改」遊戲繼續玩下去,確保「修憲」有所進展。同時,以時間換取空間,在「修憲」過程中不斷累積選舉籌碼,一旦年底泛綠掌握「立法院」多數後,還可以對不滿意的如半套「公投入憲」等條款進行修改,直到通過民進黨想要的「修憲」版本為止。

其三:「避實就虛」策略。陳水扁多次強調,「新憲」的實質比形式重要,不要在名詞上爭論是「制憲」還是「修憲」,「修憲」幅度大也等於是「制憲」。未來陳水扁將採取金蟬脫殼之術,將「制憲」內容通過「修憲」偷渡,避開敏感的「主權」、「領土」、「統獨」等問題,暫時把「修憲」重點放在「中央政治體制」、「人權立國」等方面,追求實質「修憲」成果,然後由「台獨」分子,或者陳水扁事後視時機進行追認,稱之為「制憲」。

倪永杰語重心長地說,「修憲案」對兩岸關係的影響是立即而長期的,「台獨」成為現實的危險,加大了祖國大陸「遏阻台獨」的難度,成為大陸二十年戰略機遇期的心腹大患。

更正:一、昨日本欄第一段最末一句應為「大致上以這幾位學者的意見最有代表性」。二、第五段「吳能遠認為」,應為「台灣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大陸所所長朱新民認為」。〕

〔上海專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