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貞昌既想利用新潮流系又要撇清關係

去年底「立委」選後,民進黨團隊進行「大執位」,蘇貞昌並未能如願地按原設想接任「行政院長」,而是接過陳水扁的民進黨主席棒子。似是對他要圓二零零八年的「總統」大夢,拉開了距離。蘇貞昌深知,這是他受到了與「新潮流系」關係太深所累。──在去年「總統」選舉期間,受命操盤選戰的「新潮流系」,在奉行公事的同時也挾帶了大量的私貨。為了抵制呂秀蓮,「新潮流系」先是提出由蔡英文當陳水扁的副手,後又建議由蘇貞昌與陳水扁搭配。在陳水扁靠「兩顆子彈」險勝後,又傳出「新潮流系」將全力支持蘇貞昌與蔡英文組成「蘇蔡配」代表民進黨參加二零零八年「總統」選舉的傳聞。而在「立委」選後,「新潮流系」將民進黨敗選的責任推在陳水扁的身上,引起陳水扁老大不快,決定疏遠並「敲打」一下「新潮流系」,致使對備戰二零零八「總統」選舉的蘇貞昌也失去藉出任「行政院長」積累政治資本的機會。當然,陳水扁最後挑選謝長廷出任「行政院長」,可能也與他要推動「政黨和解」及重走「新中間路線」有關。

蘇貞昌在全黨圍剿「新潮流系」的壓力之下,不得不急於撇清自己與「新潮流系」的關係。因此,當陳水扁決定安排他接任民進黨主席後,他就公開聲稱「我不是新潮流」。此語不但有「此地無銀三百兩」之嫌,使蘇貞昌的「新潮流味」更濃〔其實蘇貞昌是屬於由謝長廷創辦的「福利國連線」〕,而且也激怒了「新潮流系」,認為這是「過橋抽板」。前不久筆者在台北市與一些「新潮流系」流員接觸時,便聽到他們大表對蘇貞昌的不滿。或許,「新潮流系」的權力核心──政治協商會議,將會重新評估是否值得繼續「挺蘇」了。

其實,在民進黨「第二代」中,謝長廷的個人特質是最好的,甚至優於陳水扁。只不過是謝長廷欠了些運氣,再加上在一九九四年的台北市長候選人初選中過於自負,而被迫退出初選,才讓陳水扁有機會一路青云直上而已。而自謝長廷出任「行政院長」後的表現看,謝長廷在協調黨內各山頭、朝野及處理危機方面的本事,就將陳水扁給比了下去。如果謝長廷日後的施政表現更佳,使其在搶爭民進黨內「總統」候選人方面不斷「得分」,說不好「新潮流」將會轉為支持謝長廷,重溫一九九四年與謝長廷的「蜜月」。──當年在民進黨內台北市長候選人初選中,「新潮流系」是積極支持謝長廷的。為此,還導致主張支持陳水扁的李逸洋宣佈「退流」。

如果日後情勢的發展果是如此,蘇貞昌多年來暗中拉攏及利用「新潮流系」的深耕細作,就將白幹一場。實際上,蘇貞昌早就有意靠近「新潮流系」。一九九七年他贏得台北縣長選舉後,當即拉了兩位「新潮流系」大將做其左臂右膀──時任民進黨中常委的林錫耀任副縣長〔現任台北縣代理縣長〕,時任民進黨中央政策會副執行長的劉導任台北縣政府主任秘書〔現任「總統」文稿小組負責人〕。據說,透過林、劉二人的牽線,蘇貞昌才正式與「新潮流系」掛上了勾。

現在盡管蘇貞昌以「我不是新潮流」來撇清關係,但在中央黨部的人事安排中,還是很注意拉攏「新潮流系」,並利用「新潮流系」的縝密思考及精準計劃,為自己服務。或許,他是要暗中留住懂得打選戰的「新潮流系」成員,屆時好為自己服務。

於是,我們就可看到,他找來了與謝長廷有宿仇的李逸洋當秘書長。盡管政壇上盛傳,李逸洋在確知陳水扁將任命謝長廷任「行政院長」,才決定辭去「人事行政局長」職務的,但蘇貞昌當即決定禮聘當年就是因為反對「新潮流系」力挺謝長廷才憤而退「流」的李逸洋任秘書長,當是自有一番盤算。

在副秘書長的人事安排方面,屬於「新潮流系」的鍾佳濱離職後,當即又找了另一位「新潮流系」大將顏萬進填補其空缺。在一級部門主管方面,除了政策會首席副執行長梁文傑因要撰寫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國際關係博士論文而辭職外,文化宣傳部主任鄭文燦、組織部主任高幸雪等「新潮流系」成員,仍獲得留任。與「新潮流系」關係密切的蕭美琴,「回鍋」重任國際事務部主任。這就可保証在未來的黨內及「總統」選舉中,有一群「會打選戰的人」為他服務。

不過,有一件令人感到不解的事,就是他在物色中國事務部主任人選時,並未按該部的老傳統從「新潮流系」中選將,而是從「黨外」找人,找到了原來他也並不熟悉的董立文。董立文原是無政黨色彩的學人,長期兼任中華歐亞基金會的副執行長。而這個機構的藍系色彩甚濃,他也是在二月十五日被宣佈將出任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後,才於十九日辦理入黨手續的。──如果不是有非黨員不得出任黨職的民進黨「家規」的話,可能他還將不會加入民進黨,以保住其堅持了多年的「學人中立」、「無政黨」的「招牌」。

誠然,現在離二零零七年夏民進黨進行「總統」候選人初選,尚有兩年多,時間尚早,現在未知鹿死誰手。尤其是在謝長廷佔據了有利位置,可藉「行政院長」的豐富行政資源積累政績,而蘇貞昌則隨時可因年底縣市長選舉或明年底台北、高雄市長選舉失利而丟職的不利情況下,他仍是精心去經營中央黨部,及經營好與「新潮流系」的關係。不過,由於他一句「我不是新潮流」而得罪了「新潮流系」的三百多名「流員」,他是否能如願,仍須看「新潮流系」如何評估他的發展潛力,及是否會就「我不是新潮流」誠懇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