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區錦新辯論申請獲得大比數通過說開去 從區錦新辯論申請獲得大比數通過說開去

不知是由於澳門特區第三屆立法會的選舉即將進行,各位準備爭取連任的現任議員都希望能形塑「民主」、「負責任」、「認真」的形象,以爭取選民的支持,還是受到「建設和諧社會」的影響,各位議員都體認到尊重不同意見是民主社會最基本的要求?前日澳門立法會在審議及議決區錦新議員要求召開專題辯論──「澳門特區政府應在二零零五年度立即推行高中免費教育」的全體會議的申請書時,竟然罕見地獲得大比數的贊同而得以通過。曹其真主席隨即宣佈,定於四月七日就區錦新提出的議題進行辯論。

筆者之所以將這次表決的情況形容為「罕見」,是因為過往立法會在審議、表決被認為是「民主派」的吳國昌、區錦新兩議員的各類議案、修改建議或申請時,即使其內容是理性務實的,甚至連對之採「杯葛」態度的議員在私底下也認為是有其道理以至是正確的,但在付諸表決時,往往都大比數地遭到否決。這種「對人不對事」的表決態度,往往成為海外媒體非議的素材,認為出身於傳統愛國社團的「主體議員」欠缺民主風度,甚至還將之抨擊為「強權壓倒真理」。因此,雖然「主體議員」取得了「表決戰」的勝利,但在外界輿論中卻輸掉了「形象戰」,得不償失。甚至還在某一角度而言,有損「一國兩制」的形象。

「主體議員」們在表決吳國昌、區錦新提出的各類議案時,往往不問三七二十一都是投反對票,估計是出於不要讓吳、區二人「得分」的心理在作祟,甚至是「反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的僵化、機械思維在作怪。他們這樣做,自以為正確,自以為立場堅定,但其實是過猶不及,適得其反。輕者,予人沒有容人之量的感覺,有違包容、海涵精神。重者,則是會令外界產生「強權政治」、「以勢壓人」的錯覺,不利於向外界示範「一國兩制」的民主、包容、多元精神。

實際上,「一國兩制」就是包容不同的社會、政治制度;「澳人治澳」就是「澳人」當家作主,高度自治。而和諧社會的其中一個主要特徵,就是民主法治,亦即民主得到充分發揚,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並盡可能地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尊重人的創造力,允許存在不同聲音。美國前總統杰克遜有一句名言是,我雖然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仍要捍衛你的發言權,這就是民主精神的高度反映。毛澤東也有一句名言,謂不要做「為叢驅雀,為淵驅魚」的蠢事,必須把拉一拉就拉過來、推一推就推過去的人,拉過來為己所用。這些道理,相信曾長期受到各種層次教育的「主體議員」,都有所接觸,並有所了解,毋庸筆者在此饒舌。

誠然,吳、區議員出於其政治立場或策略需要,有時提出的議案確是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主體議員」將之否決,這是應該的。但並不等於就應該「一刀切」地對待吳、區所提出的所有議案。對其合理的議案就宜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值得支持的還是應當投下贊同票。這樣做,吳、區固然是「得分」,但「主體議員」所表現出來的泱泱君子風度,卻是使自己「加分」更多。

就以這次審議及議決為例,宜將區錦新提出的辯論申請的內容與動機,分開來處理。對此,崔世昌議員的一番言論,最具代表性及合理性。他指出,若能辯論澳門未來的教育發展,集思廣益討論此問題,並深入研究作為理性辯論是好事,甚至可讓執行權再解釋其施政理念,使廣大居民更清晰有關情況,有利政府推行和實施,是為居民做事的好機會。且在辯論中定可看到哪些人是真正為社會服務,哪些人是借題發揮、別有用心。這樣的態度,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

其實,單就區錦新所提出的「辯論」訴求而言,即使他所提「辯論」的訴求內容是不合理的,「主體議員」也不宜錯過「辯論」本身的鍛煉機會。實際上,社會鬥爭需要辯論,辯論推動社會發展。沒有辯論就沒有真理。馬克思說,「真理是由爭論確立的」。沒有辯論,伽俐略就不能戰勝亞里士多德建立起「自由落體定律」;沒有辯論,祖沖之就不能戰勝戴法興,也就無法推行他的《太陽曆》;沒有辯論,哥白尼就不能用「日心論」推翻統治西方一千多年的「地心論」,使「自然科學開始從神學中解放出來」,使「科學的發展從此大踏步地前進」。因此,「主體議員」們既然認為真理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就不應當輕易放棄辯論這一武器。否則,就將會讓謬種流傳,自己表面上的「立場正確」,實質上卻是逃避鬥爭。何況,通過辯論,可使「主體議員」們得到實戰鍛煉,鍛煉自己勇於辯論的心理素質,培養自己善於辯論的技能,激起自己樂於學習的激情。因此,「主體議員」們今次沒有放棄辯論機會的做法,是正確的,值得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