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夫婦座機長衣復恩將軍一生傳奇

據報載,台灣「中華航空公司」創辦人、前亞洲化學公司董事長衣復恩將軍,因患白血症於本月九日清晨六時三十分在台北市和信醫院逝世,享壽九十歲。衣復恩將軍的親屬已在台北市大直亞洲化學公司總部九樓設置靈堂供親友吊唁,並訂於五月二日上午十時在懷思堂舉行追思禮拜。屆時,亞洲化學公司在大陸地區的工廠也將為他舉行追思會。

讀到有關衣將軍逝世的消息後,不禁想起了二十年前與衣將軍的一面之緣。當時,筆者兼任香港《百姓》半月刊的駐澳記者〔筆名「林亞林」〕。有一次,筆者到香港參加《百姓》的一項活動,衣將軍也在座,並由《百姓》社長陸鏗先生介紹相識。原來,衣將軍是陸鏗先生的舊識,而且還是「落雨擔遮」的「死黨〔擋〕」。當年衣將軍任蔣介石、蔣宋美齡專用座機「中美號」、「美齡號」座機長,後來蔣介石夫婦最後離開大陸「轉進」台灣,就是乘坐衣將軍駕駛的專機。而陸鏗則任《中央日報》副總編輯兼採訪主任,主跑美國調停特使馬歇爾及「國共和談」新聞。陸鏗只要詢問衣將軍將駕駛專機去何處,就知道蔣介石的最新行,因而他的「層峰」消息既准確又權威。為此,當時外國記者到南京採訪,都會去拜會陸鏗,以探詢蔣介石的動向。

二十年前衣將軍在香港的現身,是他以亞洲化學公司董事長的身份,前往祖國大陸投資設廠,途經香港,受「老朋友」陸鏗之邀,停留幾天,與各方朋友見面。據說,他還經陸鏗引荐,赴前香港新華社社長許家屯的私人宴請,許家屯還委托他傳話給蔣經國先生,內容未見披露,但估計應是以「和平統一」為主。不過,盡管蔣家與衣家結有乾親,但蔣經國於一九六六年七月誤信讒言,將衣復恩關押了一千零六十六天,此後衣將軍一直對此很不諒解,耿耿於懷,與蔣經國形同陌路,故估計衣將軍返台後不一定會面見蔣經國傳話,而有可能是托人代轉。

此後,筆者就一直留意著有關衣將軍的所有訊息。從海峽兩岸出版的各種回憶錄中,筆者讀到了許多關於衣將軍當年擔任蔣介石座機長的史料。一九九零年四月,台灣聯經出版社出版了《黑貓中隊──U二高空偵察機的故事》一書。該書的主要內容是美國中央情報局與台灣空軍合作,以台灣桃園機場為基地,由蔣軍飛行員駕駛U──二型高空偵察機,飛往大陸核試驗基地進行高空偵察的事跡。在這合作案中,衣將軍是關鍵人物。──他當時擔任空軍總部情報署長,每次U──二型飛返台灣,沖洗出菲林後,台灣當局可取得其中一套,先交給衣將軍,然後由他親自攜帶到大直蔣宅,親手交給蔣經國〔按:據《黑貓中隊》所載,一九八六年駕駛「華航」貨機投奔大陸的王錫爵,也曾是U──二型偵察機的駕駛員,並曾在蘭州執行偵察任務時差點被解放軍二炮部隊擊落〕。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南方日報》頭版用一個整版刊登廣東省政府表彰在省內投資的港澳台同胞及外國人的名單,衣復恩將軍也在名單之內。

近日台灣媒體有關衣復恩的報導,在提到他當年被關押一事時,都說不出原因何在。其實衣復恩將軍被蔣經國下令囚禁,其中一個原因正是與U──二型高空偵察機有關。時任「副總統」的陳誠要看U──二機的空中照片,但U──二型照片極為機密,規定為直線指揮系統,即是蔣介石──蔣經國──衣復恩,其他人不能過問。然而,陳誠曾是衣復恩的老長官,又是「副總統」,情面難卻,他就親自把照片送到陳誠家中。誰知就在這幾天,蔣經國去看陳誠,恰巧發現,因而大發脾氣,認為衣復恩違反「保密」規定,於是下令查辦。

但另有一個說法是,衣復恩是直言惹禍。他曾多次在公私場合檢討國民黨的大陸之敗,並提出了「反攻無用論」和「經濟重於國防論」,甚至還把這些話說給了美國駐台北大使林克斯聽。而林克斯在美國國會作証時,又引用了他的話,終促美國作出了不支蔣家父子「反攻大陸」的決定,這當然是犯了蔣家父子的大忌。

衣復恩是在空軍總部情報署長的任上,被蔣經國下令囚禁的﹔巧合的是,衣復恩的從軍引路人林文奎〔即曾任「陸委會」副主委及「國防部」副部長的林中斌的父親〕,也是在空軍總部情報署長的任上,因受「孫立人案」牽連而去職。一九三三年,本已考取燕京大學的衣復恩,卻棄學從軍,考進杭州高橋的中央航空軍官學校,當蔣介石的學生〔蔣介石當時兼任中央航空軍官學校校長〕,其原因有二:一是一九三一年「九一八」東北淪亡,二是聽了清華出身、後成為空軍軍官的林文奎的一次演講而受其鼓舞。

衣復恩曾駕機參加上海「八.一三」空戰,並在一九三九年十一月昆侖關上空空戰中,率領所在空軍九大隊擊落數倍於我的日機。從一九四三年起,衣復恩任蔣介石座機長,直到一九五二年。為此,蔣經國的女兒蔣孝章認了衣將軍夫人蕭瑛華為乾媽。一九五二至五五年,衣復恩任駐美國「大使館」武官,三年半後回台任空軍總部情報署長。軍銜逐級攀升,由中校、上校、少將,一直升到中將。一九七一年他擔任亞洲化學公司董事長。經過二十年努力,從新台幣數千萬元的營業額增到四十八億元,擴展了十多家企業,並在大陸的廣東佛山、惠州,陝西的郃陽、上海等地投資工廠,事業蒸蒸日上。一九八三年,他成立了立青文教基金會,以推動文化教育,協助台灣及海外華人地區教育事業。十數年來,除捐贈獎學金幫助台灣各級學校優秀學生外,在北京大學、山東大學、其母校山東通縣潞河中學及其他中小學設立了獎學金,以及在山東平度縣高戈庄辦希望小學,並在其家鄉捐款修橋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