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掘培養參政議政人才不能只局限於社團 發掘培養參政議政人才不能只局限於社團

特首何厚鏵昨日在中聯辦北京「兩會」精神傳達會上發言時,發表了一番有關為本澳未來培養更多服務社會和參政議政人才,建設好澳門的愛國力量的談話。他指出,這是早前國家領導人在接見他時所提出的要求,並將此提升到關係到澳門繼續維持良好的發展勢頭,更是「一國兩制」下進一步落實的戰略性需要的高度。

經何特首這麼一「解畫」,我們才知道,「兩會」期間國家領導人在會見他時,除了是叮囑他要領導澳門特區保持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妥善解決發展進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推動澳門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同時,也吩咐他必須進一步做好愛國力量的建設,括大愛國力量。

其實,國家領導人的這一要求,早已見端倪。胡錦濤主席在會見何厚鏵時,新華社播發的新聞稿,就有胡錦濤「我相信何特首和特區政府一定能夠依法施政、開拓進取,團結澳門廣大同胞,努力實現澳門持續穩定的發展,維護社會的和諧和穩定,努力開創澳門更加美好的明天」之語。而事後何厚鏵在會見澳門媒體時,也有類似的表態。

從國家領導人如此高度地重視澳門特區的愛國力量的團結建設中,我們似乎可能領略到,中央政府對澳門特區目前的愛國力量團結及建設的狀況,並不太滿意。這也可算是澳門特區前進過程中,原有的「深層次問題和矛盾」尚未能妥善解決,卻又出現了急待解決的「新情況」、「新問題」。

實際上,胡錦濤主席三年多前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五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區第二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講話,就已強調了「堅持在愛國愛澳的旗幟下實現最廣泛的團結,而且團結的人越多越好」,並將之列為「四點希望」的第四點「要維護安定,建設包容共濟的和諧社會」,要求澳門特區要在愛國愛澳的基礎上,進一步促進社會各階層、各界別、各群體的團結,保持和鞏固社會和諧。另外,胡錦濤在「四點希望」中也強調,「要重視和加強參政議政人才的培養,確保愛國愛澳力量後繼有人,始終保持朝氣和活力。」

「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事業是一項長期(最少是五十年)的偉大工程,需要經過幾代人、十幾代人以至幾十代人的艱苦努力。加強對年輕公務員和社團骨幹的培養,是「澳人治澳」事業後繼有人的重要保證。這也就需要「從娃娃抓起」,大力進行愛國愛澳的教育,使新一代青少年從小就建立起立足澳門,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世界觀,及守法奉公,謙虛謹慎,團結合作的良好作風。與此同時,特區政府以至整個社會,也須改善機制,讓有潛質的優秀人才能夠脫穎而出。尤其是社會上要克服「終身制」、「家長制」等不良意識,營造一種對青少年一代「傳幫帶」的良好氛圍,大公無私地對優秀青年人才「扶上馬,送一程」。

值得注意的是,何厚鏵昨日的談話,對「社團社會」提出了新的看法,指出雖然澳門的愛國力量主要來自社團,但也應創造更多的條件,建立平台及推出有力措施,為本澳未來培養更多服務社會和參政議政的人才,各展所能。

這個觀點,符合特區政府進行的「澳門居民綜合生活素質第二期研究(二零零六)」作出的一項結論:澳門市民對社團參與的比率並不如想像般高,只有不足一成受訪者表示會經常參與社會活動,百分之七十六點七的受訪者表示沒有或極少參加任何社團活動,百分之十五的受訪者表示會「間中參加」社團活動。

實際上,社團的實質影響力,只及於社會上「來來去去這班人」的中上階層、專業人士及知識青年,大多數汲汲營生的普羅大眾,基本上就不知道「社團」為何物。再換一句話說,在澳門的社團文化中,也出現了嚴重的「貧富懸殊」現象:絕大部份的社團政治資源,集中在僅佔總人口百分之幾的社團領袖的身上,而這些社團領袖卻又是數十年不變的面孔,直到臨死仍要緊抓其既得利益,而且還是一個人壟斷幾個同質性甚高的社團的領導職位;而佔總人口中的多數的普通市民,卻未享有社團政治資源。

最近的澳門地區全國人大代表的選舉結果,就真正地折射了高質素參政議政人才不一定是來自社團的實際情況。--成為選舉會議全場「票王」的梁維特、劉藝良,嚴格來說並非是澳門傳統愛國愛澳社團的骨幹。相反,某些來自傳統愛國愛澳社團的候選人,其得票率卻不盡理想。

因此,作為掌握行政資源的澳門特區政府,更應在壯大愛國愛澳力量及培育愛國愛澳新一輩人才中起表率帶頭作用。逐步摒棄「來來去去這班人」的陋習,盡可能地避免參政議政領域上的「貧富懸殊」現象,在委任或邀聘社會人士出任政治公職時,宜注意「五湖四海」,擴大聘邀範圍,在保證傳統愛國社團代表名額的前提下,也須注意不同界別、不同階層的人才,做到「不拘一格用人」和「人盡其才」,具體落實「擴大團結」、「薪火相傳」的方針。只要何厚鏵和特區政府能帶好這個頭,相信就能帶動整個社會都能逐步自覺地以海納百川的氣度壯大團隊,以薪火相傳的情操培育後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