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並非是馬英九訪問美日的最佳時機

馬英九當選「總統」後的第一項重要公務活動,就是會見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楊甦棣,並表達在就職前前往美國訪問的意願。楊甦棣表示此事宜交由華府方面決定。但是,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麥科馬克卻表示,「尚未收到馬英九訪美的相關訊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昨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回答有關馬英九欲訪美的問題時重申,「一個中國」原則是中國與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建立和發展關係的政治基礎,將繼續按照這一原則與各國和國際組織發展關係。

從這一系列信息中,我們似乎可以大致上梳理出如下的幾條思線:其一、作為曾在美國深造、而且也被李登輝視為「親美」的馬英九,要在正式就職之前訪美的意愿甚高。另外,據說馬英九也透過相關渠道,釋出打算在正式就職前訪問日本的信息。其二、美國對此事的態度是「前方」(楊甦棣)積極,「後方」審慎。其三、中國對馬英九在正式就職前訪美一事的利弊,仍在評估之中,故未有明確表態,只以「制式」語言來回答媒體的詢問。

馬英九急於訪美,其動機看來頗為複雜,原因不止一個。但歸納起來,可能是主要出諸於如下幾個因素:一、要「衣錦還故地」。美國是馬英九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居留地,他的青春歲月是在美國渡過。實際上,美國不但是他人生的重要轉折點--戀愛、結婚、生女之地,而且還是他初涉「愛國事業」的發韌地,包括綠營曾指的「當職業學生」,及他在美國哈佛大學的博士論文,是從「保釣」衍生的東海海床劃界問題。因此,他在當選「總統」後、正式就職前訪問美國,多少就如他當選後翌日拜祭老父稟告「當選」的「家祭毋忘告乃翁」那樣,含有強烈的「衣錦還故地」之意。

二、馬英九要凸顯自己厚重的國際觀。在過去,未曾出國留學過的陳水扁,一直被人們批評為「缺乏國際觀」。而碩士、博士學位都是在美國拿到的馬英九,則被人們視為擁有國際觀。然而,馬英九以往的職務是地方或對內公務,難以發揮國際觀。現在當選了「總統」,當然是有機會把自己的國際觀揮灑自如了。因此,其正式就職前的美國之行,就是一場「預演」,這也有與陳水扁「私下較勁」之意。--不但是要比國際觀,而且還要比「訪美待遇」。陳水扁第二次當選時,美方遲遲不願表態祝賀;馬英九當選,從布殊總統到國務院,都在當天表態祝賀。陳水扁當選後、就職前沒機會訪美,就職後幾次過境訪美都得不到有尊嚴地對待的待遇。公開宣佈自己不是「麻煩製造者」的馬英九訪美時,希望能獲得相應的待遇,把陳水扁「比下去」。

三、修補已被陳水扁搞壞了的台美關係。至於他也打算要訪問日本,則是修補過去積極參加「保釣」運動,而遭對方誤會的「對日態度」。

四、報答美國「暗助」之恩。馬英九之所以能以高票數當選,其中一個原因,是美國樂見其成而予以「暗助」,包括在「綠卡」問題上並無滿足謝長廷的要求,及在選前關鍵時刻警告陳水扁不得搞「奧步」,及必須和平移交政權。因此,馬英九當選後,希望能以訪美的形式以至在訪美時當面向美國相關人士表達感謝。 

當然,馬英九也知道,正因為是囿於他所堅持的「一個中國」原則,台灣當局的「外交」空間有限。因此,目前他只能作在就職前訪美的打算,但也不排除要以此作就職後繼續訪美的「敲門磚」。

目前,美國是否願意接受馬英九在就職前訪美,似是猶豫不決。一方面,為了表達對「麻煩製造者」陳水扁破壞美台關係的厭惡態度,當然是樂於讓對美態度友好的馬英九訪美,以修補已被陳水扁搞壞了的美台關係。另一方面,卻又不能不顧及中國的反應。前一段時間,中國平息西藏的騷亂,一向愛打「人權牌」的美國,卻未有公開發聲。如果因接受馬英九訪美而使自己與中國修好的努力破局,似是無此必要。

而在北京方面,則似是頗為矛盾。一方面,盡管馬英九目前尚只是平民身份,但畢竟已是「侯任總統」,並正享受「總統級」的維安待遇,故應把馬英九的訪美,視為必須小心應對的涉及「一中」原則的事務。另一方面,美國又希望能透過讓馬英九訪美,來獎賞、鼓勵馬英九「不做麻煩製造者」的作為。

然而,正因為馬英九已是「準總統」的身份,他的訪美活動已涉及到「一中」原則。而且,在他也有意訪日的問題上,可能還將會衝擊胡錦濤主席的訪日行程及氣氛。因此,作為已表態「不做麻煩製造者」的馬英九,在作出訪美、訪日的計劃前,還須三思而行。

誠然,「胡連會新聞公報」中有「討論台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的承諾,但這是有一個「促進恢復兩岸協商後」的前提的。因此,還是希望馬英九先生稍安勿躁,待自己就職後,積極推動恢復兩岸協商,並在「討論台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取得進展後,再作美國之行。這樣,訪美的過程中就將是便利、舒適、安全及有尊嚴,不會有任何不愉快事情發生。這樣,就必把或是偷偷摸摸,或是別扭憋氣地「過境美國」的陳水扁,比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