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萬兆鐵三角組合折射早出政績焦急心態

馬英九的「財經內閣」「閣揆」的口袋人選,已逐漸明朗,現任東吳大學校長的劉兆玄,將成為馬英九政權的第一任「行政院長」。有台灣媒體將馬英九、蕭萬長、劉兆玄的名字串通起來,將這個「財經鐵三角」形容為「九萬兆」,既是對馬英九政權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恢復和振興經濟寄托了厚望,也是折射了這個「財經鐵三角」是「天設地造」的最佳組合。

其實,在馬英九勝選之後,劉兆玄就一直是人們所猜測的「閣揆」人選之一。而且,從馬英九的「德才兼備,德重於才」、「不在乎省籍」、「有決斷力」的描述中,幾乎是為劉兆玄「量身定做」。實際上,據台灣媒體報導,馬英九曾三顧「劉盧」,先後以「我自己都以七百多萬票當選了,台灣哪還有省籍問題」等理由,幫助劉兆玄破除了省籍魔咒,並以當初勸服蕭萬長出任自己競選搭檔的理由--「以天下蒼生為己念」,來促使劉兆玄點頭答應出來與馬蕭組成「九萬兆鐵三角」去「拼經濟」。

這個「九萬兆鐵三角」雖然背景各有不同,但卻存在許多內在聯繫。首先,是馬英九與劉兆玄有許多相同之處,如兩人都是湖南人,兩人都在「連戰內閣」中當過部長級官員,兩人都曾因反對「黑金」而辭職。其次,兩人都主張開放兩岸三通,當年劉兆玄出任「交通部長」時,策劃了以「一機到底,飛航兩岸」為特徵的兩岸間接直航的「澳台航線」的談判,並製訂了一整套促進及適應兩岸直航的技術性文件。

劉兆玄與馬英九的私交甚篤,馬英九選國民黨主席、選「總統」等重大競選活動,劉兆玄都在幕後默默無聞地為馬英九出點子、拿主意。比如,在縣市長選舉中,馬英九公開宣稱國民黨如未能「拿下十四席」,就辭去黨主席的「背水一戰」豪言,就是出自劉兆玄的點子。又如,馬英九在競選「總統」中,最後找到蕭萬長作其「副總統」競選搭檔,也是出自劉兆玄的主意。--由蕭萬長作「副總統」候選人,既可使中年以上的台灣民眾,回憶起蕭萬長先後任「國貿局長」、「經濟部長」、「經建會」主委和「行政院長」時,台灣地區經濟繁榮,「錢淹腳目」的美好時光;與此同時,由於蕭萬長與李登輝關係密切,當年李登輝創建台聯黨時,本意就是要找蕭萬長出任首任黨主席,這就可以反制也是相當密切的李登輝--謝長廷關係,穩住李登輝。

劉兆玄與蕭萬長的關係,也像「FRIEND過打BAND」類型。當年蕭萬長任「行政院長」時,就力排眾議,找了因抵制「圍標」財團惹來李登輝不滿,憤而辭去「交通部長」的劉兆玄任「行政院副院長」。也正因為劉兆玄對蕭萬長的財經能力有信心,才建議馬英九邀請蕭萬長作其「副總統」競選搭檔。

馬英九找了年齡偏大(六十五歲)及技術官僚型的劉兆玄任「 行政院長」,而不是像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樣,物色中生代人材以求令人「耳目一新」,及以作「傳承」培養「接班人」,看來馬英九希望能「馬.上」出政績的心理,頗為強烈。實際上,劉兆玄因任過「行政院副院長」,對於駕馭「行政院」是熟手熟路,可跳過「新手上路」的磨合期,在短期內就可出政績。尤其是劉兆玄在「交通部長」、「國科會」主委任上,積極推動澳台航線及兩岸直航、兩岸科技交流;而在「行政長副院長」任內,又積極協助蕭萬長推動「亞太航運中心」。這些經歷和經驗,都符合馬英九在「五•二零」就職後,在最短的時間內與大陸商談「周末包機」以至直航,及開放大陸居民到台灣旅遊等業務的需要,也能滿足到馬英九在最短時間內恢復和振興經濟,以不負廣大選民期待,避免發生「希望越高,失望越重」效應的心理。

馬英九找劉兆玄出任第一任「行政院長」,還有一個有利之處,就是減少統獨爭議。實際上,劉兆玄雖然能力很強,也在暗中為馬英九出了不少好點子,但從未表現出強烈的意識形態,是較少政治爭議的人物,連民進黨人對他也不懷惡感。尤其是在他出任清華大學校長期間,發生了轟動一時的「獨台案」、「調查局」要到學校搜查及抓人,均被劉兆玄校長以保護學生及維護人權、言論自由為由,擋了回去,使到這宗在解禁後最後的一宗政治案不了了之,也使到民進黨人對他刮目相看,從而使到直腸直肚的劉兆玄在到「立法院」備詢時,沒有受到民進黨「立委」太多的刁難。這對於第二次「政黨輪替」後,安定政治局面,減少朝野摩擦,也大有裨益。

看來,馬英九對「閣揆」人選是採分「兩步走」的思路:先是找年齡偏大的「舊官僚」穩住局面,拼出政績。待基礎鞏固後,才重組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型「內閣」,此時剛正卸任桃園縣縣長的朱立倫,就正好接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