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人口政策應以引進高質素人才為主軸 輸入人口政策應以引進高質素人才為主軸

據《南方都市報》報導,珠海市已暫停一切形式的戶口遷入。包括購房入戶,夫妻、子女投靠入戶,大中專畢業生入戶,暫住人口入戶等所有戶籍遷入珠海市都暫時停止。珠海市一位局級官員透露,購房入戶對促進房地產勃興、推動珠海經濟發展確實擁有很大貢獻。但是,隨著珠海市十年免費教育、全民醫療、老年人免費乘車等民生措施實施,大規模增加人口勢必帶來巨大的公共財政壓力,應是珠海市當局決定停止購房入戶政策的重要原因。但有市民猜測,珠海市戶籍政策的調整,應與日前市委主政官員表示,珠海人口需要「提高人口素質,培養高層次人才」的表態有關。對此,該局級官員表示,「這應該是個信號」,珠海市未來的戶籍政策會「有開有收,珠海需要高學歷人才,中級以上的技術工人,這些都是緊缺的,肯定會吸收這些有專長的人來」。

珠海市暫停所有戶籍遷入申請,與澳門特區中止置業移民,既有共通之處,也有質的區別。共通之處,當然是兩地的「遷入」政策都對當地的社會以至施政運作帶來負面影響。但具體情況卻有著很大的差異。珠海市是因為在實施一系列高福利政策後,外來人口增加將加重政府的財政負擔。而在「財政負擔」方面,澳門特區卻不成為其問題,因為近年博彩稅的猛增,已導致政府庫房「水浸」。相反,置業移民政策的「門檻」偏低,卻使本澳市民的購樓及租房負擔加重,而導致人心不穩,成為嚴重影響社會穩定,及損害政府管治威信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但對未來的「輸入」人口政策思考方向,兩地卻是有所交集:珠海市官員說是需要引進高學歷人才、中級以上的技術工人;而澳門特區今後除「家庭團聚」之外的人口遷入政策,也應當是以高素質人才為主。

實際上,目前澳門特區的主要合法合理人口輸入途徑--「家庭團聚」所輸入的人口中,盡管不乏高質素者,包括具有高學歷或持有一定技能者,但更多的比例,卻是文化水平及謀生技能都較為偏低者,其中不少還是來自小城鎮以至農村。這些新輸入人口,往往成了澳門特區「M型社會」兩極分化的另一端。。從幾次大型遊行的參與者,及近來多宗勞資糾紛中的僱員一方,大多是鄉音濃重,便可窺見合法途徑輸入的人口,佔相當大的比例是文化素質和求職技能並不理想。

即使是由已經中止了的置業移民方式輸入的人口,其素質也未必很理想。盡管他們身上有幾個錢,使其可憑籍「置業」而遷入本澳,但由於「門檻」偏低,就使澳門成了內地有意藉「投資移民」境外者中的較低素質者,包括財政能力和專業技能較低者的「無奈選項」。--「人往高處走」,較高能力者的移民首選,是「門檻」較高的香港及其他國家、地區;這些資質較低者跨越不來,就只好「移船就墈」,「水往低處流」地流來澳門。

這類資質不高人士遷入澳門,對澳門社會的發展前景,幫助不大。本來,澳門作為一個實施資本主義制度的法治地區,澳門也將面臨特首普選及立法會直選議員名額進一步擴增的前景,澳門不但需要大批高素質人才,而且整體居民的公民意識和素質也應全面提升。但從目前情況看,盡管確有一些社會政治生活的優秀人士,但人口的整體素質與前述發展前景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即使是屬於「高端人才」的高中級官員和立法會議員,與鄰近的香港地區相比,甚至是與內地的沿海發達地區相比,也是矮人一撅。

要解決這個問題,除了是加強對本地人才的培養,尤其是響應胡錦濤主席對澳門特區的「四點希望」中,有關「要著眼長遠,加緊培養澳門發展所需的各類人才」的號召之外,也宜透過人口遷入,吸收高質素人才,來個「雙管齊下」。

因此,日後即使是恢復「置業移民」,也應提高「門檻」,包括購樓品種必須是豪宅的「樓款門檻」,以免衝擊本地中低收入居民購樓自住能力,及學歷和專業技術的「門檻」。而不是藉著一百幾十萬元的「投資」,取得身份證後到賭場工作,或享受特區的各項社會福利,很快就將「投資額」「賺」了回來。

另外,一些社會人士提出的讓在澳門大專院校讀書的內地學生,在畢業後可以留在澳門工作,並在滿足一定條件後,可以取得澳門身份證的建議,也值得考量。因為這樣做,在短期內可解決目前人力資源緊缺的問題,在中長期則可部份滿足到全面提升人口素質的需要。對於消除目前的「M型社會」現象,有一定俾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