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航線」定位比「直飛航線」更清晰準確

內定為台灣海基會董事長的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前日在分別接受台灣「TVBS」和日本媒體訪問時表示,為推動「總統」當選人馬英九對啟動兩岸周末包機政策,未來兩岸的航線名稱就定為「直飛航線」。但在昨日,江丙坤卻又斷然否認他在接受日本媒體採訪訪問中提到「直飛航線」即為兩岸間航線的名稱,並聲稱他看過日文新聞稿和中文翻譯稿都沒有上述名稱,可能是有人誤解了他的說法。他表示,就他所知,過去協商因不便將之稱為「國際航線」,也不是「國內航線」,「兩岸航線」是先前協商後的名稱。不過,江丙坤並無對他在接受「TVBS」訪問時也曾說過「直飛航線」,作出否認。可能是「TVBS」的訪問是以中文對答,而且是他面對電視攝錄機直說,台灣地區不少電視觀眾都已看到和聽到了,要像否認日本媒體那樣予以否認,並不容易。

為何江丙坤在說出「直飛航線」後翌日就予以否認?其中的轉折原因,我們無從知悉。但只要想到,就在三天之前,馬英九在接受新加坡中英文三家媒體聯訪時強調,未來兩岸直航不是「國外航線」,而是特別的「兩岸航線」,就可發現,江丙坤的「直飛航線」之說,與馬英九所定位的「兩岸航線」,存在著較大的距離。現在不知道,是馬英九直接敲點江丙坤,還是有親藍學者以至國民黨的幕僚人物提醒江丙坤,而至江丙坤隔了一夜就連忙改口,以求與馬英九的說法「保持口徑」?

盡管表面上看,「直飛航線」與「兩岸航線」並沒有甚麼大的區別。實際上,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代理書記長謝國樑就表示,若就「直飛航線」這個名稱而言,未觸及類似「國內航線」或「國際航線」等意識形態,應是相當中性且可接受的名稱。而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副幹事長管碧玲也表示,兩航的航線名稱,若雙方都能迴避主權問題,採技術性模糊的方式,無論是「直飛航線」還是「特殊航線」,應該是可行的策略,但重點是雙方一定要對等。但嚴格考究,仍是有著不容忽略的差異的。這是因為,「兩岸航線」完全排除了「國際航線」的意涵,是不提「國家主權」的國內航線;而「直飛航線」既可以是「國內航線」,也可作「國際航線」解讀,以至可能會形成「一個直飛,各自表述」的效應。

作為國際法學博士的馬英九,當然是比農業經濟學博士的江丙坤,更為明瞭「兩岸航線」與「直飛航線」在政治、法律範疇內,存在著微妙的內涵差異。既然為了避免出現不必要的誤會和折騰,以盡快促成兩岸直航;也既然是馬英九已將兩岸直航定位為「兩岸航線」;也就沒有必要另外再提出甚麼「直飛航線」的定位稱謂。

在這方面,馬英九是聰明的,也是務實的。這是因為,「兩岸航線」的定位,最早是由錢其琛於二零零二年十月十五日提出來的,並成為北京推動兩岸三通直航的航線性質定位及稱謂。由於「兩岸航線」的提法,避開了「國內航線」與「國際航線」的爭論;也由於當年陳水扁亦曾認同了「兩岸航線」的提法(二零零二年十月十九日陳水扁與台灣媒體茶敘時,就聲稱歡迎錢其琛「兩岸航線」的新提法,並表示只要大陸方面不附加前提,而且有協商誠意,兩岸應該可以很快達成直航的目的);「兩岸航線」的定位,應是可取得兩岸之間,及國民黨與民進黨之間兩條交叉線的最大公約數,在兩岸協商過程中不會發生分歧和爭論,最容易達成協議。這既符合馬英九「馬上出政績」的期盼,也符合兩岸人民尤其是台灣航空航運業界的利益。

但可能美國人會不高興。這是因為,盡管「兩岸航線」不提「一中」,但畢竟它是在「一個國家內部」範疇下的航線。以海運為例,「兩岸航線」猶如內河內海航線。而按照國際公法的理論,國內河流及內海完全置於國家主權管轄之下,除另有條約規定的之外,任何外國船舶都沒有在他國內河航行的權利。也就是說,一個國家的內海內河航運,是具有強烈的「排它性」的,亦即是海運由本國的航商經營,不准外國輪船參與。正因為如此,國台辦負責人就曾多次強調,兩岸「三通」不能讓外國航商參與。而交通部頒佈的《台灣海峽兩岸航運管理辦法》等法規也明確規定,「非經交通部批准,外國航運公司不得經營台灣海峽兩岸間雙方直向直達的或者中轉的貨物運輸和旅客運輸」。航空方面的「兩岸航線」,也適用這套概念。但是,美國政府希望也能在兩岸直航中分一杯羹,亦即是美國的航商也能參加兩岸直航的航運經營:在航空方面,美國人也希望能讓美國飛機在執行中美航線中,在台灣地區的機場享受「第五航權」攬貨攬客;海運商則除了是希望能仿照空運的「第五航權」模式攬貨之外,更希望能夠直接經營海峽兩岸之間的海上貨運。如今,馬英九亦主張兩岸直航的定位,排除「國際航線」,而使用「兩岸航線」,美國人的「分一杯羹」發財夢必然破碎。因此,一味催促兩岸恢復協商的美國,是否會支持「兩岸航線」的定位??就值得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