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兆玄內閣名單以馬上能出政績為主軸

為了避免詹啟賢「走人風波」效應擴大,原定在四月底才宣佈「內閣」人選的內定「行政院長」劉兆玄,昨午提前宣佈了其第一波「內閣」人選共十七人,佔三十四名「閣員」的一半。其第一波宣佈「閣員」人員,大多屬於財產範疇,但在財經範疇中佔重要位置的「財政部長」,卻是「留白」。這似是與杜正勝擔任「教育部長」四年後,使到台灣地區教育領域成為「老大難領域」,必須物色最有能力人士出來收拾這個「爛攤子」,因而未有在第一波「閣員」名單中宣佈「教育部長」人事的背景頗為相似,陳水扁上台八年,專搞意識形態鬥爭,不事生產,搞到「國庫」空虛,欠下巨額赤字債務,必須慎重挑選「財政務部」,以祈能盡快收拾好這副「財政爛攤子」。

劉兆玄第一波「閣員」名單的最大特色,是統籌協調,兼顧平衡。既在省籍、性別、黨籍、年齡中尋求平衡,又要兼顧到馬英九任台北市長時的市府團隊,蕭萬長任「行政院長」時的「蕭內閣」成員,及由劉兆玄任副董事長的國民黨智庫的成員。還有,還要安排在「立委」選舉中失利的參選人。總之,方方面面都要照顧好,但也要與劉兆玄今後的工作有足夠高的配合度。而「閣員」的位子就是那麼多,肯定是仍會「照顧不周」,難免會有有意願者因「落榜」而失望。

即使是劉兆玄的第一波「內閣」名單來自「五湖四海」,但「九萬兆」希望能在「五•二零」就職後的第一天起就要有表現的意圖,卻是十分明顯。實際上,馬英九、蕭萬長之所以在遭受「綠卡」、「一中市場」指控,外加「西藏事件」影響的不利條件下,仍能狂贏二百二十萬票,除了是陳水扁涉貪,民進黨「不會治國」等因素,促使多數選民希望能再次實現「政黨輪替」的原因之外,也是選民們強烈希望馬英九、蕭萬長能盡快恢復兩岸談判,維護台海和平,恢復和振興寶島經濟,使他們能早日過上以往國民黨執政時代「錢淹腳目」的富足日子。因此,馬英九必須在正式就職後的短時間內,拿出政績。否則,選民們的希望越高,失望就將會越重。而且,按西方新聞學「當永遠反對派」理論,以監督政府為職志的媒體,與馬英九的「蜜月期」也將會提前結束。因此,劉兆玄「開閣」的「閣員」人選,就像王金平所說的那樣,以可以能「馬上上手」最重要。亦即是不求令人「耳目一新」,但求避免「新手上路」,以減少「磨合期」。以求就職後,很快就可走上運作正軌,向選民們交出亮麗的「成績單」。

顯然,「九萬兆」也是吸取了陳水扁的教訓。實際上,陳水扁剛上台時,為了追求「清新形象」,找來一大堆從未接觸過公共行政的學者、企業界人士出任「閣員」。結果不但是「磨合期」拖長,「閣員」們遲遲進入不了角色,甚至還演出了「誤闖叢林的小白兔」的鬧劇。再加上陳水扁意識形態治國,只搞政治鬥爭,不思經濟建設,拒絕開放大陸政策,而導致台灣經濟一瀉千里,幾乎從「亞洲四小龍」名單中被除名。基此,「形象」只是「面子」,能拿出實績才是「裡子」。劉兆玄的內閣班子,是先求「裡子」,再求「面子」,以馬上能出政績為主軸。

即使如此,劉兆玄內閣中仍有若干「清新面孔」,而且亦以「非黨籍人士」以至女性來呈現。其中的「法務部長」王清峰,作為曾任「法務部長」的馬英九的「隔代接班人」,幾乎是馬英九正直、清廉、「不沾鍋」特質的「翻版」。而且,她還曾主導過「三•一九槍擊案」真相的調查工作,對陳水扁的「國務機要費案」也自有主見。當然,在馬英九「特別費案」發生後,她也曾獲國民黨廉能委員會邀請,對該案進行調查。或許,她在出任「法務部長」後,台灣地區的司法和檢察體系改革,會出現一個新局面。

另一項令人眼前一亮的人事任命,是「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她不但如王清峰那樣,同時具備女性、「非國民黨籍」的特性,而且她還曾任過呂秀蓮控告《新新聞》「誹謗案」的代理律師。盡管那是「在商言商」的「官司生意」,但當時她曾多次在「總統府」內舉行記者會,容易予人「綠營中人」及 「呂秀蓮親信」的感覺。如今藍軍邀請她出任「勞委會」主委,對於化解多數是親綠的藍領勞工對國民黨新政權的偏見以至敵視,會有加分作用。

劉兆玄「內閣」第一波「閣員」名單還有一個很凸出的特色,就是十七名閣員,竟有十二名博士(劉兆玄本人也是博士)、三名碩士,餘下二人也是學士。平均學歷之高,一時無兩。因此,劉兆玄所標榜的「廉能,專業,新團隊」中的「專業」,不單止是公共行政官僚領域的專業,也是他們的政務工作中所需的學科專業。兩方面的專業能促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或許當能達致「馬上出政績」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