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商機主動爭取台銀在澳門開設分行 捕捉商機主動爭取台銀在澳門開設分行

海峽兩會今日恢復中斷了十三年的談判。由於雙方都有高度意願,故相信今次會談的主要議題--周末包機和大陸居民赴台旅遊,必能秉承「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的精神,取得共識,並在明日正式簽署。隨後,兩岸直接通航等一系列議題的談判和達成協議,也將指日可待。兩岸關係的和煦春天,已經到來。

面對兩岸關係的大好形勢,澳門業者一則以喜,二則以懮。喜的是,作為中華兒女,他們樂見台海和平,兩岸繁榮,寶島穩定,堵死「台獨」分裂之路,邁向祖國完全統一。懮的是,在實現兩岸直航之後,對澳台航線依賴甚重的澳門國際機場的客流量,可能會流失七成。再加上開放大陸居民赴台旅遊,而台灣當局又打算開放博彩政策,批准在澎湖等地開賭,可能也會對澳門博彩業產生一定的影響。盡管說,局部利益要服從全局利益,但畢竟這個「局部利益」,站在澳門人的角度,就是切身利益。

其實,只要積極面對,充分發揮澳門人的主觀能動性,澳門仍能從對自己不利的環境中,找出有利的因素。比如,關於兩岸直航後可能會扯薄澳台航線客源的問題,本欄此前就已分析指出,可用「堤內損失堤外補」的辦法,抓住大陸居民赴台旅遊必須換取「入台證」的環節,爭取在澳門地區換領「入台證」制度化。這就可使前往台灣旅遊的大陸居民,必須先行到港、澳消費,待換領到「入台證」後才前赴台灣。從而可彌補流失台灣客源的損失。

為了促成大陸居民在港澳地區換取「入台證」的制度化,各相關方面都應「主動出擊」,力陳利害。在澳門特區政府方面,應向中央政府秉告:為了防杜任何帶有「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意涵的行為在祖國大陸發生,應當禁止兩岸的旅行社向赴台旅遊大陸居民提供在大陸境內代發「入台證」的業務。這是因為,「入台證」的封面印有「中華民國」的字樣和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的圖案。這樣,就促使赴台旅遊大陸居民必須在香港、澳門換領「入台證」。在澳門台北經濟文化中心而言,也應向台灣當局力陳,不宜向大陸旅客提供在台灣的機場「落地簽」的服務,以免堵塞機場入境禁區,使到他們必須在香港或澳門換領「入台證」。這樣,就可既使澳門台北經濟文化中心保持著較多的業務量,提升自己的地位,又可幫助澳門特曲穩住澳台航線客源,向特區政府和居民表達善意,一舉兩得。

實際上,兩岸關係的發展,將會為澳門帶來一定商機,而非「截留」澳門的財源。關鍵是在於澳門特區政府和澳門業界能否銳敏地發現和捕捉商機,而不是坐等機會,更不應怨艾嗟嘆。其中一個可能對澳門有利的商機,就是在今年四月間,中國銀監會宣佈,開放台資銀行以「CEPA」模式登陸。也就是台資銀行只要先在港澳設立銀行,或收購港澳銀行,就可以到大陸設立分行,或參股大陸銀行。澳門特區政府及其金融行政主管機關,就應捕捉住這一商機,主動地拉攏、爭取有意到大陸投資發展的台資銀行,來澳門設立銀行,從而壯大澳門的金融業,甚至形成小型的「亞洲金融中心」。

台灣銀行業者早就覬覦龐大的大陸市場,希望能西進大陸發展。尤其是陳水扁搞「二次金改」,導至台灣銀行產業轉盈為虧,淪為艱困產業。據台灣金融研訓院去年底對台灣金融機構負責人所作的民意調查,有五成二的金融機構負責人有意願到大陸發展,其中以金控公司興趣最高,高達八成六表態準備登陸。為此,早在十年前,就開始陸續有台灣銀行業者到大陸開設辦事處,到去年底已達七家之多。他們期待著北京開放金融政策,讓他們在大陸的辦事處升格為分行。但中國銀監會今年四月間的決定,使他們「辦事處直接升格分行」之夢破碎。必須回過頭來,先在港澳設立分行,再迂迴「登陸」,由在港澳的分行透過「CEPA」模式,進入大陸成立分行,或參股大陸的銀行。這樣,將會節省許多成本和時間,加快台資銀行「登陸」的腳步。

根據「CEPA」規定,台灣銀行在港澳設立的分行,銀行總資產必須超過六十億美元,才能參股大陸銀行,或在大陸設立分行,而分行必須成立滿兩年才可經營人民幣業務。這就是說,澳門特區倘有意願利用台灣銀行業者要到大陸開設分行的迫切心理,吸引他們先來澳門開設分行,根據北京的政策,所招徠的銀行就必然是總資產達五十億美元的大銀行。這對壯大澳門銀行業,當然是會大有裨益。對這個可觀的商機,澳門特區政府及其金融行政管理部門,你們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