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研中心研討會像慶功宴更象動員令

被人喻為「國台辦建制外智囊團」的國台辦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簡稱「海研中心」)成立八年來,除了去年七月原定於成都舉行的那一次,因受中國國民黨突然決定推動「返聯公投」影響而停辦之外,每年都舉辦一次「兩岸關係研討會」,邀請被聘為「海研中心特約研究員」的海峽兩岸四地的專家學者,及其他人士出席。透過發表主題演講和小組討論等形式,廣開言論,深入思考,互相啟發,集思廣益,為中央政府制定對台政策和策略出謀獻策。

以往的歷次兩岸關係研討會,國台辦多數只派出分管政策研究的副主任如唐樹備、王在希、孫亞夫等出席。但昨日在杭州開幕的本年度兩岸關係研討會,卻給人「大陣仗」的感覺。其一是新任國台辦主任王毅親自到會,而且自始至終參加會議的各項議程活動,還抽空與台港澳的相關人士進行小範圍座談。昨晚,他還邀請了包括台灣名咀葉耀鵬、胡忠信在內的八位港澳台人士乘坐遊艇夜遊西湖,在觀賞西湖夜色美景同時,促膝相談,認真傾聽港澳台人士的意見和建議。其二是國台辦局級官員幾乎「空群出動」,除了聯絡局和綜合局之外,其他八個局都有局長和副局長級的官員出席,香港、澳門中聯辦的台灣事務部部長和海協澳門辦事處主任也赴杭出席,而且分別到各個小組參加討論,認真聽取與會者的發言甚至是爭論。其三是出席人數最多,共有一百一十七人,其中來自台灣的九十六人,香港六人,澳門三人(澳門大學人文與科會科學學院院長郝雨凡,《新華澳報》社長兼總編輯林昶,澳門理工學院社會經濟研究所教授朱顯龍),海外三人,「規模」比以往歷屆都大。更與往年不同的是,應邀與會的台灣人士,除了是「被邀慣客」、熟口熟面的學者專家之外,還有著名政治評論家葉耀鵬、胡忠信、張友驊等人,及海基會前秘書長邱進益、焦仁和,「立委」丁守中、林郁方,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前任「法務部長」廖世豪,新黨主席郁慕明,以及知名台商張漢文、焦德鈞、徐旭東、宋明旭,還有近二十名台灣各大學的學生會負責人。因為人數眾多,原先計劃租用的酒店房間不夠用,而改在較大型的酒店世貿中心君瀾大酒店舉行。

對此「大陣仗」,有人私下議論是王毅本人善於聽取不同意見及擅於調查研究的作風使然,是希望能聽到更多的真知酌見;也有人認為這是一場慶祝「雨過天晴」的「慶功宴」,總結經驗教訓,以利再戰,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但不管怎樣,王毅不擺架子,沒有官腔,語言幽默,認真聽取不同意見的姿態和作風(另見本報今日一版《華澳人語》專欄),確是收到廣開言路,「兼聽則明」,互相啟發,集思廣益的效果。在大會發言和小組討論中,與會者紛紛提出了許多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包括台灣的政治地位,台灣的國際活動空間,台灣的安全感及威脅,兩岸間的政治現實差距,以及建立中華自由貿易區,「外交休兵」,不要因小事處理失誤而搞砸多年辛苦努力的成果……等。對於發言者的發言,即使有的聽來有點「刺耳」,王毅、孫亞夫和國台辦一眾官員也耐心地聆聽,不急於澄清解釋,更不會插話反駁。許多與會者都感受到王毅及國台辦官員這種虛懷若谷的態度作風,紛紛表示,今後北京的對台工作,將能減少走彎路,更為暢順。

這種作風,既有可能是源自王毅本身固有的作風,但更有可能是執行胡錦濤的指示。實際上,今年六月十三日,胡錦濤在接見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時就指出,應當多從對方的處境和感受想問題,了解對方的需要。而同樣意涵的說法內容,也在這次研討會上被反覆強調。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盡管台海上空已經「雨過天晴」,也盡管隨著「周末包機」及「陸客赴台旅遊」的實施而使兩岸關係的發展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但前面還有許多艱難險阻,還需要各方人士繼續努力。對此,王毅及國台辦的官員們是心中有數,並有意把「慶功酒」喝成「動員令」的。實際上,王毅在兩岸關係研討會上致開幕詞時就指出: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需要兩岸雙方發揮政治智慧、積極面向未來。兩岸關係在面臨難得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存在著歷史遺留問題和今後難免遇到的新問題。如何做到積極抓住和切實用好機遇,冷靜務實地對待和化解分歧,保持和推動兩岸關係發展,是兩岸雙方共同面臨的課題。古人說,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今天,對於兩岸雙方來說,謀全局,就是要以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為重,以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局為重。只要真正秉持和認真貫徹「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的理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道路就一定會越走越寬廣。

「戰鬥正未有窮時」!有這種戒驕戒躁、正視困難、再立新功的精神和作風,就沒有理由不能深入貫徹執行胡錦濤在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的四點意見,把對台工作進一步做好,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杭州專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