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學者擺出了先政治後經濟位階次序

本來,國共兩黨推動海峽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恢復兩岸談判的時程,都有共識,就是先經濟後政治,先易後難。但在海研中心舉辦的本年度兩岸關係研討會上,海峽兩岸尤其是台灣的學者專家們所提出的應當及早商談的議題,卻大多是政治議題,而且還是難度甚高的議題,變成了「先政治後經濟」、「先難後易」。

其中談論最多的,是台灣的政治地位問題,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台灣的安全顧慮問題。據說,本周二晚研討會開幕酒會後新任國台辦主任王毅邀請邵宗海、蔡瑋、潘錫堂、張麟徵、張漢文、曾祥鐸、吳瓊恩、李本京等八位台灣學者到「西湖國賓館」劉莊品茶座談時,這些基本上是屬於「統派」的台灣學者,竟都異口聲地向王毅提出了台灣的「國際空間」的問題。由此可見,台灣民眾無論藍綠,對於參與國際活動、開拓國際活動空間的心情,是頗為迫切的。

為此,一些與會的台灣學者專家,還列舉了近期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在北京奧運期間,作為台灣體育運動的強項--棒球比賽時,台灣球迷必然會前往北京觀賽,「啦啦隊」也必然會在現場打氣加油。倘若他們攜帶及使用的旗幟、標語,遭到大陸公安的強扯沒收,經台灣的電視台每天二十四小時的不停地翻滾播出,必然會在台灣民眾中造成極大的震撼,從而懷疑「胡連會共同願景」中有關「討論台灣民眾所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的誠意。

又如,今年八月初,馬英九將會到中南美洲訪問並將取道美國,屆時北京是否還將會像以往抗議陳水扁「過境外交」那樣,向美國提出抗議?

再如,今年十月的「APEC」峰會,北京將如何守住「洛杉磯模式」底線,只是讓馬英九派出代表參加,又能滿足到馬英九和台灣民眾的愿望,使台灣可以派出較高層級的代表與會?

也有台灣學者專家出謀獻策,提出各種解套辦法建議。比如,有人認為,讓台灣加入東盟「十加一」或「十加三」自由貿易區,比「後撤導彈」的效果還要好。又如,有人建議,仿效內地與港澳的「CEPA」,大陸與台灣也簽署「CEPA」協議,甚至是兩岸四地成立「中華自由貿易區」。再如,兩岸可以成立「共同智庫」,並推動「中程協議」談判。

曾任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的邱進益,更是向大會宣讀並派發了「台灣海峽兩岸和平合作協議草案」。該「協議草案」的主要內容有:

一、大陸當局承諾於本協議生效後一年內,撤除其針對台灣之各項飛彈佈置,並由公正之第三者如新加坡以檢視。此後亦不再舉行針對性之大規模軍事演習。台灣當局則於大陸飛彈撤除後,次年起即不再舉行年度漢光演習並檢討其相應的軍事設施。

二、雙方同意在本協議有效期間,合力維護其在各自治下或有主權主張之中國領土主權並協力對抗第三國。

三、大陸當局承諾於本「協議」生效後一年內與台灣當局談判並簽訂台商投資大陸之保障協定以及更緊密經濟合作協定。

四、台灣當局承諾,於本「協議」生效後一年內與大陸當局完成「三通」之談判並簽署協議。

五、雙方同意在本「協議」有效期間內,談判建立共同市場。

六、本於主權共享之認知並為協助台灣擴大其國際參與,大陸當局承諾於本「協議」生效後兩年內,積極協助台灣初步以「台澎金馬區域」名稱,成為聯合國觀察員,並協助其加入聯合國轄下之各專門機關及組織。

七、雙方亦同意「外交休兵」,並在國際上共同攜手合作,促進世界和平。

八、雙方同意於本「協議」生效後一年內,分別在台北及北京設立官方機構,其名稱應為「北京常駐台北代表團」及「台北常駐北京代表團」,以後視情勢發展,而再更名。

九、本「協議」有效期間為三十年。

十、本「協議」由雙方合憲之領導人簽署後,應經雙方自各之民意機關予以批准。台灣方面,因情況特殊,並應經公民投票同意之。

由此可見,曾經在十五年前參與「汪辜會談」及其預備性磋商的邱進益,顯然就是「先政治後經濟」、「先難後易」的強烈主張者。這是因為,他把屬於經濟議題、難度也較低的兩岸談判並簽訂「台商投資大陸保障協定」及「CEPA協議」、建立「共同市場」,以及完成「三通」談判並簽署協議,排在屬於政治範疇及難度較高的兩岸簽署「和平合作協議」並撤除飛彈的後面,並是以此作為「前提」,顛倒了「先經濟後政治」、「先易後難」的次序。

國台辦副主任、海研中心主任孫亞夫在大會閉幕式上總結指出,「胡連會共同願景」對討論台灣民眾所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是有一個次序的,就是兩岸共同努力,創造條件,進行磋商,逐步解決,而不是一躑而就,更不是單方擅為。

不過,孫亞夫、黃嘉樹、辛旗、黃仁偉等大陸方面的官員、學者、專家,也都反覆強調了必須設身置地,換位思考,多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不要做傷害對方的事情,多一份誠意,少一份敵意。

或許,經過這次研討會的「大鳴大放」後,北京涉台系統確是有必要將「討論台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擺在議事日程上了。

(杭州專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