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世安先天條件較佳後天努力也不錯 崔世安先天條件較佳後天努力也不錯

何鴻燊日前公開表示,未來特首人選應當是世代在澳門的人士。倘此條件也成為廣大澳人的共識,因而成為第三任特首的重要標準的話,那麼,在現時被坊間認為參選第三任特首呼聲最高的譚伯源、崔世安、何超明等三人中,前二人正是符合這一條件。

實際上,崔世安不但是在澳門出生,而且其家族也是屬於「澳門世家」。--「世家」也者,不單單是何鴻燊所指的「世代在澳門」,而且還是其「家世」較為顯赫,因為崔世安出身於上世紀澳門三大愛國家族之一。

另外,坊間傳說,中央對於未來澳門特首的人選,傾向於「公務員治澳」、「專業人士治澳」,而不大贊成「商人治澳」。倘這個傳說屬實,在這兩項標準中,崔世安就符合了一條半。——其中的「一條」,是針對「專業人士治澳」而言,他在目前澳門社會中,屬於人數不多的留美博士(美國奧克拉荷馬州大學公共衛生博士學位),也是第一屆和第二屆特區政府主要官員中唯一的留美博士。而「半條」,則是面對「公務員治澳」所說,在澳門特區成立時,他雖然是以民間人士出任特區政府主要官員,但到明年底第二屆特區政府任期結束時,他畢竟已出任了十年的政務官。何況,在澳門回歸前,崔世安已經擔任過立法會議員,及澳葡政府屬下的青年委員會委員、環境委員會委員,也可說是擁有較為豐實的公共行政知識了。

也有人認為,出任特首的令一項重要條件,是必須與中央政府關係良好,得到中央的信任和祝福。應當說,目前呼聲較高的三人,都程度不同地擁有這項條件--譚伯源是全國政協委員;何超明不但在回澳門定居前就已在內地擔任公職,而且現在與中央政法系統的關係亦頗佳。而崔世安與中央的關係,則遠溯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一九九一年,他在澳門首先發起「希望工程」,擔任「希望工程」籌委會主席,同年向中國青少年基金會送交澳門各界捐款八百多萬元,是「希望工程」收到的第一筆最大的海外捐款。由於中國青少年基金會和「希望工程」是共青團中央的附設機構及其主要職責,故崔世安也可算是澳門的「團派」人士。為此,他曾當選為全國青聯常委。而在當今內地政治生活中「團派吃香」的氛圍中(要知道,胡錦濤就曾任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和全國青聯主席),這個背景對他頗為有利。

澳門回歸後,崔世安藉著他所出任的職務的便利,與中央相關系統的關係,更形密切。且不說按「澳門基本法」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的常態性的教育、科學、技術、文化、新聞、出版、體育、康樂、專業、醫療衛生、勞工、婦女、青年、歸僑、社會福利、社會工作等領域事務的中央與特區的交流,大多是屬於崔世安的職責,而且做得有聲有色了,就是突發性和專項性的抗擊「SARS」、「申遺」和「申奧」、籌辦北京奧運……等活動,崔世安的有所作為,應當都在中央領導人的心中,留下了較好的印象。尤其是在今年,「抗震救災」是中央政府的重大政務工作之一。中央政府要求各省、區、市對口支援受災縣市重建家園。可能是崔世安所擔任的社會文化司司長,正好是救災工作的「對口職務」,也可能是各相關方面都有意向崔世安「壓擔子」,讓他創造政績,以為自己「加分」,故他被委以「澳門特區政府支援四川重建小組」組長的重任。倘若他能不負眾望,將支持災區重建的工作同樣做得有聲有色,必在中央的心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這就更為符合所謂「得到中央的祝福」的重要條件了。

誠然,在一些人的眼中,崔世安說話的語氣,力度不夠,擔心他的魄力不足,執行力也不佳。但從他在二零零三年領導澳門衛生界成功戰勝「SARS」這一重大疫情,澳門特區雖然出現了一例輸入性疫例,但卻在並未採取「封城」等極端措施下,仍成為海峽兩岸唯一沒有死亡個案和擴散病情的地區,也就不但為中央和全澳居民所肯定,而且也為國際社會尤其是「世界衛生組織」所觸目了。由此顯示,「有姿勢」不如「有實際」更為顯得有執行力。

由於澳門在回歸前就是「半個解放區」,而在回歸後又是傳統愛國社團的天下,故未來特首人選與傳統愛國社團的關係是否友好、密切,也將被視為重要的條件之一。在這方面,崔世安可能是在目前呼聲最高的三人中,條件最好的一個。實際上,早在一九九二年,他就由主要由澳門工聯總會等傳統愛國社團主導的「同心協進會」提名,參加第五屆立法會直選,並成功當選為議員。而他曾任同善堂值理、鏡湖醫院慈善會常務董事、澳門青年商會總會會長及鏡平學校校長等社團、社會職務,也與傳統及新興的愛國社團建立了良好的互動關係。而在特首選委會的三百名委員中,具有前述界別社團背景的委員佔了過半,這對崔世安的參選,是頗為有利的。

當然,在崔世安身上,也有若干弱點。有些是因欠缺經驗而致工作失誤的,如「東亞運超支」、「醫改報告」等;有些則是「張責李受」的,如「遮塔」等。但以「金無赤金,人無完人」的觀點看,崔世安應是功大於過。而且在中、後期,他已善於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盡量避免再犯過失。只要在未來的幾個月中,不再發生甚麼大的差錯,當選第三任特首的機會應是甚高。    

(三,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