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學者認為民進黨被深綠綁架將難以翻身

(續昨)圍繞著「民進黨執政失敗原因及走向」議題提交的論文,有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孫升亮的《民進黨面臨的新局勢與新選擇》,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兩岸關係研究所副所長胡文生的《論民進黨轉型的當前困境及未來走向》,國台辦海研中心政治室副主任鞠海濤的《民進黨兩岸政策及走向評析》,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兩岸四地研究室主任嚴安林的《試論民進黨政權垮台與「反貪倒扁」運動之關係》,台北夏潮基金會董事兼執行長毛鑄倫的《民進黨陳水扁執政八年重災思痛》,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助理、台灣政治研究所所長李振廣的《陳水扁執政失敗的深層思考》,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兩岸關係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李立的《陳水扁洗錢弊案及其影響》,國台辦前副主任唐樹備的《急「獨」勢力對兩岸關係的衝撞、重挫及其前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郭震遠的《「台獨」訴求不能使民進黨東山再起》,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台灣文化歷史研究所教授婁杰的《陳水扁當局推進「法理台獨」的軌跡、危害及失敗原因》,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涉台事務研究所副所長張王冰的《民進黨執政時期台灣社會經濟結構變化淺析》。

至於圍繞「台灣政治生態及民意走向」議題提交的論文,則有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玉建民的《關於「台灣意識」與「台灣主權意識」問題的討論》,台灣師範大學東亞文化暨發展學系主任蔡昌言的《台灣人民的國家認同、社群認同與政黨認同》,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台灣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郭艷的《創傷記憶的濫用與「台獨」歷史意識的建構--「二• 二八事件」個案研究》,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台灣文化歷史研究所赴副所長宋淑玉的《淺析台灣意識的歷史嬗變》,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孫玉海的《林獻堂的國學底蘊》,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台灣文化歷史研究所博士李躍乾的《日據時期台灣留日學生與政黨輪替》,北京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劉宏、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劉曉的《諸王兀魯思:對兩岸政治進程的一點啟示》,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大陸研究所副教授歐陽新宜的《台灣的國家認同問題》等。

上述論文大多認為,民進黨要捲土重來,就必須要進行徹底的改革。但民進黨目前還沒有凝聚足夠的政策動能以衝破黨內舊勢力的束縛去走中道路線。這種反對力量主要有來自於兩個方面。其一是黨內的「台獨」基本教義派。自二零零六年以來,陳水扁為了對抗島內風起雲湧的反貪腐風暴,開始帶領民進黨大幅度的向右轉,擁抱深綠勢力,民進黨內的中道力量遭到嚴重排擠而被邊緣化,而「基本教義派」則趁勢做大,這就決定了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民進黨不會檢討其「台獨」黨綱和大陸政策,民進黨的「台獨」轉型也變得遙遙無期。其二是民進黨內的派系勢力,特別是扁系力量。目前扁系力量在民進黨內仍然實力強大,一些子弟兵都還身居要津。陳水扁透過扁系人馬操控著民進黨的未來發展。即使蔡英文本身也受過陳水扁的知遇之恩,難以斷然與陳水扁切割。隨著陳水扁家族弊案的愈演愈烈,民進黨也經受著政治凌遲,一步步走向毀滅的深淵。

但也有論文認為,在今年三月「總統」選舉失敗後,深綠路線在民進黨內面臨著被檢討的局面。民進黨內多數有關改革的論述認為,走深綠路線是導致民進黨敗選的主要原因,批判深綠路線使本土路線窄化、教條化,深綠路線推出的「排藍民調」導致多數中間選民和一部份淺綠選民流失。面對未來政治形勢即「立委」選制改變,對激進「台獨」路線進行策略性調整已在民進黨越來越形成共識。唯有調整深綠路線,民進黨才能擴大社會支持基礎,爭取到中間選民認同。因此,深綠路線調整必然導致其在民進黨內的影響力有所弱化。但基於對「台灣主權」的堅持和認同,淺綠、深綠兩種路線仍能共存於民進黨內。但由於他們對「台獨」的定義和未來追求的目標有所差別,二者仍將持續進行「台獨」路線之爭。

唐樹備在論文中指出,台灣「急獨」勢力雖然遭到沉重打擊,但他們並沒有放棄「正名制憲」的主張。在陳水扁掌權的時間裡,民進黨已拋棄了《台灣前途決議文》,成為推動「台獨」路線的大本營。現在,遭到重挫的台灣分裂勢力,正力圖利用在台灣政局和兩岸關係發展中出現的某些這樣那樣不盡如意的地方或有待解決的問題,煽動台灣民眾,來為他們自己的政治目標服務。對此,應當有所準備,決不能掉以輕心。但是,既然過去九年中已經多次挫敗了「台獨」勢力妄圖實現「法理台獨」的圖謀,在今後大陸綜合實力進一步加強,與台灣「台獨」勢力的鬥爭經驗更豐富,中美盡管在台灣問題上存在重大分岐,但在維護台灣地區和平穩定方面存在共同利益的情況下,台灣「台獨」勢力最終將遇到決定性的失敗,兩岸關係將展現更美好的發展前景,這是可以預期的。

(發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