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自詡「反暴小英」暗示策略轉變

因一手製造台北街頭暴亂而被人稱為「暴力小英」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鬱悶了幾天之後,昨日竟然自詡為「反暴小英」。若以字面上看,蔡英文此語當然是會予人顛倒黑白、混淆是非之感,而不禁會將之斥為「荒謬」。但深究下去,這「反暴」二字,可是暴露了民進黨有可能會在陳水扁貪腐案已是證據確鑿,民進黨不但是難以繼續「挺扁」下去,而且還將受到「挺貪護賄」強烈批判的情況下,進行策略轉變的一個重要跡象。那就是,民進黨將會從難以分解的「挺扁」、「反扁」問題中跳脫出來,將主攻方向轉移到「人權」、「主權」的戰略陣地,以此來作為反攻馬政權的「犀利武器」,化被動為主動,以圖實現民進黨的大翻身。

在這裡,蔡英文憑藉著其法學博士的小聰明,玩弄了偷換概念的小動作,就是將本來人們指責她的在行為行動上的「暴力」,偷渡為政治法律上的「暴力」--即「由國民黨開的」檢察署、法院,對民進黨的「精英大將」陳水扁、邱義仁、余政憲、馬永成、蘇治芬、陳明文等人,施行「司法暴力」,踐踏他們的「人權」。這樣,就不但可把「施暴」的帽子轉扣在馬政權的頭上,而且也可使自己從陳水扁弊案及「是否挺扁」的尷尬中擺脫出來,從而連消帶打、輕裝上陣,為民進黨打開一條血路。

這從蔡英文本人、民進黨總部、「台獨」大佬,以至「扁辦」近日的某些微妙動作,就可看出端倪;而且也可印證民進黨的這個策略轉變,可能是整個綠營的各個不同山頭之間「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共識默契。實際上,近日不但是蔡英文本人聲稱在陳水扁一審判決之後才決定是否「挺扁」的同時,卻又全力支持同是作絕食抗爭的蘇治芬、陳明文,並也把對馬政權的主攻目標,轉為以「人權迫害」、「司法不公」為訴求,而且是「扁辦」也悄悄地將本月二十二日晚在圓山公園舉辦的「挺扁晚會」,改為「聲援主權、人權、公義大會」。因此可以說,蘇治芬、陳明文、陳水扁「動作整齊」式的絕食行動,竟意外地為民進黨轉變鬥爭策略,提供了契機。

這個策略轉變,是頗為聰明的。一方面,「圍城」暴亂引來的負面評價,使民進黨陷進泥潭,迫使曾豪言「以後街頭常見」的蔡英文,也不得不思考「街頭路線」並非是民進黨的良策,必須改走「議會路線」;但在民進黨在「立法院」中仍佔弱勢的情況下,只有打出「人權」旗號,才能使自己搶佔道德制高點,爭取到中間選民的支持。另一方面,隨著特偵組的深入偵查,陳水扁涉貪的證據已經很明顯,就連「扁系」子弟兵高志鵬也在以「陳水扁的五項罪名還不到判死刑的地步」來抨擊藍軍「沒有人性」時,也透露出民進黨對陳水扁「難以脫罪」的無奈。因此,繼續「挺扁」已失去正當性,只能使自己陷於被動;而改以司法機關在偵訊陳水扁案過程中的程序瑕疪,諸如違反「司法保密」、「無罪推定」,而形成「未審先判」……等問題,將之上網上線為「踐踏人權」、「司法迫害」、「新二二八」,就既可將無理硬拗為有理,也可使自己從「挺扁」、「反扁」的纏結中擺脫出來。總之,蔡英文和整個綠營都是揚長避短——揚自己擁有豐富的「人權鬥爭」經驗和傳統之長,避「扁案」無論是道德還是法律均吃虧之短。

蔡英文這一招,不能說是無效的。除了是可達上述化被動為主動的效果之外,還可循「非暴力」的途徑,煽起綠民的反抗馬政權的情緒,並聚集在民進黨大旗的周圍。實際上,年長的綠民對當年國民黨政權的專權統治及白色恐怖,仍有深刻印象。而民進黨以至其前身「黨外」的一個「武器」,就是「人權」,確是能打動人心。因而當年民進黨的「悲情牌」選戰策略,在南、中台灣往往奏效。因此,民進黨再次打出「人權」旗號,就是動員綠民的好招數。而且也可藉此避開陳水扁弊案的本身,從而此巧妙地與陳水扁個人作出「切割」,以免受到連累。

其實,蔡英文打出「人權」牌的「高招」之「高」,還「高」在可以扭轉美國對台灣政局的印象。實際上,當年美國就是不滿國民黨的專權,再加上要推銷「兩黨民主政治」的「普世價值」,而暗中支持打著「爭人權,爭民主」旗號的民進黨的。這也正是陳水扁上台後,要搞「人權建國」及組織「人權委員會」,還要策動「立法院」批准兩個「國際人權公約」並將之遞交聯合國秘書處「存檔」的其中一個原因,目的就是爭取美國繼續支持。但陳水扁上台後卻觸犯了美國的另一更大的忌諱,意圖以「正名制憲」來單方改變台灣現狀,而最終失去了美國的支持。陳水扁遭到司法調查後,聲稱貪賄得來之巨款是「台獨建國基金」,更使美國人大倒胃口。現在蔡英文重打「人權牌」,或可會使美國人對「沒有陳水扁的民進黨」,重生憐愛之心。

因此,從挽救民進黨的角度出發,蔡英文將自己打扮成「反抗人權暴力」的小「英」雌,確是「高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