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充分利用對澳門機場的政策性扶持? 如何充分利用對澳門機場的政策性扶持?

相互競爭的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珠海五大機場,前日首次就如何落實《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在廣州舉辦高層研討會,明確了各自的發展定位:維護香港機場的國際航運中心地位,繼續打造我國成熟的國際空港,鞏固其國際樞紐機場地位;努力將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打造成為我國門戶複合型樞紐,鞏固其中心輻射地位並提高國際競爭力;提升服務水準,加快軟硬體建設,將深圳國際機場發展成為大型骨幹機場;把澳門國際機場建構成為多功能中小型國際機場的範例;繼續發展珠海機場,打造華南地區航空產業基地,為繁榮大珠三角地區經濟社會服務。

這就是說,珠三角地區的五個機場,香港、廣州、深圳、澳門機場繼續定位為國際機場,而珠海機場的「升格國際機場」計劃則落了空。不過,「高層研討會」則根據珠海機場的現狀和發展規劃,給予了一個「華南地區航空產業基地」的「補償」。實際上,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已確定和珠海合作共建通用飛機製造基地。位於珠海機場的通用飛機製造基地將耗資一百多億,廣東和珠海將先期出資三十億元。建成後,預計軍用通用飛機、公務通用飛機和特種通用飛機,甚至包括水上飛機都將會在珠海生產。最快下個星期,正在北京參加「兩會」的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就會與中航工業集團在北京簽署關於這個項目的具體合作協議。說不好,珠海航空工業園在航空器製造業方面所獲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名牌效應,比珠海機場本身還要大得多,即使是受「政策性保護」而繼續定位為國際機場的澳門機場,所獲得的經濟效益也將望塵莫及。

其實,珠海機場在積極建構航空產業基地的同時,並沒有忘記繼續要爭取將自己升格為「國際機場」。實際上,近日就提出了開設國際包機航線的要求。但可能是中央為了信守對澳門國際機場實施「政策性保護」的承諾,也可能是中央鑑於珠江西岸地區的國際客源並不多,倘讓珠海機場開設國際包機航線以至是升格為國際機場,所造成的虧損比現時的境況將會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為避免因「政績工程」而致當地政府陷於被動,因而在這次也有珠海機場代表出席的「高層研討會」,仍是將珠海機場定位為非國際機場。為「安撫」之,又許以了其「為繁榮大珠三角地區經濟社會服務」的願景。不過,以珠海機場偏於大珠三角地區的西南一偶,距離各主要城市都較遠,在距離上根本無法與廣州、深圳等國際機場競爭,相信這個原意不容易實現。再加上廣珠輕軌通車後,沿線旅客更是「水往北方流」,哪會流到交通相對不便的珠海西區。當然,如果所謂「為繁榮大珠三角地區經濟社會服務」的內涵,還包括屬於通用航空範疇的人工降雨、噴灑防疫藥劑、直升機搜救等航空業務的基地的話,那又當別論。

澳門國際機場繼續受到「政策性保護」。這當然首先是出於要鞏固和發展「一國兩制」成果的考慮,也與澳門作為國際城市的地位相對應。這些,都是珠海機場所在的珠海市,所不具備的。盡管在澳門機場被定位為國際機場、珠海機場被定位為非國際機場時,其中的一個因素——內地尚未能與台灣通航,中國也尚未與南韓、南非、以色列建交,澳門則不受這些因素的影響而可與之通航,目前均已全部消除,但鑑於珠海機場偏於大珠三角地區的西南邊陲,與區內任何一個大中城市的距離,都遠於已存的廣州、深圳以至是澳門國際機場,要招攬國際航線客源並不容易。如果為了「政績」、為了「面子」而強爭「升格」,所造成的虧損負擔,可能比現時更甚,首先是國際航線侯機樓區的管理及電力費用就不堪負荷。因此,珠海機場維持現時的非國際機場定位,是實事求是的明智之舉。相信,作為珠海機場的經營合作伙伴,有著豐富的國際機場管理經驗的香港國際機場公司,對這個明智決策的作出,提供了決定性的專業意見。

國家對澳門機場的「政策性保護」,可說是無微不至。除了是仍然維持珠海機場的非國際機場定位,以消除其對澳門機場的「威脅」之外,還將澳門機場進一步定位為「多功能中小型國際機場」,並要求將之打造成「範例」。這個「多功能」,可圈可點。日後除了常例的客貨運之外,還將被賦予其他的各類航空業務。因此,這己不單止是「政策性保護」,而是「政策性扶持」了。澳門特區政府和澳門國際機場高層如何充分利用這個「政策性扶持」,應有一個明確清晰的構想和規劃。尤其是澳門機場在遇到兩岸實現「直航」之後的客貨運量驟降「寒流」,這是一個難得的「堤內損失堤外補」機會,千萬不要輕易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