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弘揚堅持求同存異協商和諧優良傳統 繼續弘揚堅持求同存異協商和諧優良傳統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在紀念「澳門基本法」實施十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指出,「澳門回歸以來,社會各界始終從維護澳門繁榮穩定的大局出發,堅持求同存異,積極開展協商,講求社會和諧,不把矛盾和問題簡單政治化,以建設性態度提出改進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形成相互理解、和衷共濟的良好社會氛圍,各方面都把力量真正凝聚到建設澳門、發展澳門、繁榮澳門的共同事業上來」。此顯示,中央是正面肯定、高度評價澳門現時的主流政治和社會生態的,那就是協商政治,和諧社會;理性問政,求同存異;盡職不越位,幫忙不添亂;踏實不表面,補台不拆台。這對在澳門社會已出現一些要引進鄰埠某些過激的做法,意圖在澳門挑起分化對立,將所有社會事務政治化,以促成政黨政治,衝破行政主導體制,力圖將其「三權分立」以至是「政黨輪替式政制」的潛意識化為社會現實,提出了警誡。當然,也對傳統愛國愛澳社團中一些人因正遭受「選票壓力」而有所迷失的現象,進行了教育。

實際上,澳門回歸十年來之所以能取得令人觸目的成就,其中一個重要的經驗,就是如同吳邦國所指出那樣,社會各界始終從維護澳門繁榮穩定的大局出發,堅持求同存異,積極開展協商,講求社會和諧,不把矛盾和問題簡單政治化,以建設性態度提出改進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形成相互理解、和衷共濟的良好社會氛圍,各方面都把力量真正凝聚到建設澳門、發展澳門、繁榮澳門的共同事業上來。正因為是有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才能使特區政府的各項發展措施得以順利推進,也才使得澳門特區全體官民在「不折騰」的順遂環境中,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讓全體澳人在經濟發展中不斷得到新的更大的實惠。試想,如果澳門也像遴近一些地區那樣,政府所提出的各項有利於區計民生的舉揩,都遭到某些政客「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式的政治猜度,以自己的政治權謀心來臆測政府的舉措含有某種「利益」行為,甚至是故意地為反對而反對,刻意將正當議題淹沒在政治口水堆中,以至是「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導致行政效率被扯低,又豈能取得如此引人注目的成果?

確實,澳門的繁榮發展,這是一些反華勢力極不願意看到的;而澳門的繁榮穩定局面,也成為反襯境外某些政客攪攪震,拖慢社會經濟建設步伐的「比照物」,因而必然會千方百計地予以破壞。實際上,這已經出現了一些苗頭。其中最明顯的是,在為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的過程中,就有境外政客要「跨海」干擾,其目的無非是要阻擋澳門為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的活動對香港將會起到的示範作用,以避逃他們勾結外國政治組織進行危害國家安全的活動受到法律懲罰。而澳門的一些平時受到大環境壓抑而難以出頭的政客則作呼應,希望這些「外援」能助其一臂之力。但正如吳邦國所言,澳門社會各界始終從維護澳門繁榮穩定的大局出發,不受其干擾,團結一致,求同存異,順利完成維護國家安全立法的工作。

在特首選舉過程中,也有類似現象。某些人企圖透過特首選舉的機會,挑動分化對立情緒,從而促使澳門形成兩大政治勢力的政治態勢,以利於其日後進而促成類似「政黨輪替」的政治局面。尤其是那個「反對商人治澳」的口號,其潛台詞就是政黨治澳。可以說,這是一個要在澳門特區進行「顏色革命」的試驗。如果試驗成功,就成功地將西方的一套「主權在民」機制引進澳門,衝擊和挑戰「澳門基本法」所規定的行政主導政治體制,在形成「三權分立」的背後,就是脫離祖國母體的「獨立政治實體」。

因此,吳邦國委員長在重要講話提出此問題,是相當及時的。因為吳邦國的講話確認了澳門特區的穩定態勢、協商政治,今後還應繼續宏揚堅持下去。那怕是周邊地區政治革命、暴力選舉,以肢體衝突代替理性辯論的議會文化鬧得再凶,澳門也應「穩坐釣魚船」,不為所動,堅持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三道四,不因別人吱吱喳喳攻擊、嘲諷澳門「保守」,就放棄自己經過事實證明行之有效的優良傳統。

堅持求同存異,積極發展協商,講求社會和諧,是實施「澳門基本法」,落實「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客觀需要。這是因為,澳門所實行的「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是前所未有的,國際上並沒有先例,需要我們自己去不斷摸索、整合。這就需要一個穩定的環境。任何把矛盾和問題簡單政治化的舉動,都將會干擾我們實施「澳門基本法」,落實「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工作。

堅持求同存異,積極發展協商,講求社會和諧,是提高依法管治能力的必然要求。建設澳門依靠社會各階層的共同努力,必須最廣泛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妥善處理各方面的利益關係,把一切積極因素充分調動凝聚起來,對他們的合法權益都要保護,從而最廣泛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形成全體澳人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人人心情舒暢的局面,以增強特區政府的施政基礎。

堅持求同存異,積極開展協商、講求社會和諧,是推動澳門社會創新、發展和穩定有機統一的必行之路。所謂和諧社會是一種以合理的社會結構和強大的調適能力為基礎,能夠良性運行與協調發展的社會,處於一種平衡、協調、有序的狀態之中。這種社會既能保持穩定,又能「穩而不死」,充滿生機與活力;既能不斷發展,又能「活而不亂」,保持平穩和有序。也就是說,這是一個發展的社會,因此又是一個穩定的社會。第三任特首崔世安「傳承發展,共建和諧」競選政綱的主軸,是符合這個要求的。而崔世安在搭建第三屆特區政府的主要官員和行政會成員架構中,也體現了這種精神。總之,創新是動力,發展是方向,穩定是基礎,把創新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逐步實現發展與穩定、創新與傳承的有機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