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局級官員輪換制與加強司級決策智囊力量 建立局級官員輪換制與加強司級決策智囊力量

近來,澳門特區政府陸續調換了一批局級官員。這顯然是第三任特首崔世安在公共行政方面實行其「傳承創新」施政綱領中的「創新」部分的其中一項部署。是在以穩定大局為考量,暫時未能調整司級官員的情況下的補救,借代措施,為未來的司長級官員的調整積累經驗和條件,而且還因為是採取了「由下而上」的做法,也符合循序漸進、務實進取的精神,以至是民主機制中的「由下而上」活動發展模式。

本來,在第三任特首競選期間,行政長官選委會中不少委員和許多社團、行業代表,都贊同崔世安的「傳承創新,共建和諧」參選政綱,並希望崔世安能在調整司級官員方面首先表現出「創新」精神來。當時,崔世安作出了部份承諾。但在後來,為出於穩定大局著想,尤其是胡錦濤在「首都各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再次強調要「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因此,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穩定繁榮,已被擺到國家戰略的位置。這強調了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重要性和任務的長期性,把香港、澳門管理好和建設好,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關係到國家發展的全局,關係到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完成,影響重大。既此,澳門特區政府的開局之初,也就必然是以「維護穩定」為主,亦即延續第二屆特區政府的各項方針政策,甚至包括主要官員的任職。在經過一、兩年的積累經驗,各項工作磨合並走上正軌後,再除圖創新改革,根據實際情況和市民的意願,進行調整,從而走出一條「崔世安模式」的新路來。這樣,就能正確處理傳承與創新、穩定與發展的關係,避免發生劇烈變動,從而干擾中央關於「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穩定繁榮」的基本決策。總之,創新是動力,發展是目標,穩定是前提。以穩定促發展,以發展保穩定,缺一不可。

現在回頭看來,這種循序漸進方面是較為穩妥的。實際上,環顧全球,那種躁求一躑而就,進行急劇改革,甚至是採取「休克療法」的國家和地區,無一碰壁,甚至導致國土分裂,政權崩潰。這些深刻的教訓,是必須認真記取的。

但是,也不能一成不變。因此,採取「先易後難」、「縣級後緩」方式,先從對社會及公共行政系統震動較小的局級官員方面著手,就是較為穩妥的辦法。實際上,就連互聯網上的「憤青」網民,也認為那些局級官員已在原位置上坐了十年,不管是否有功績也都應是到了「挪一挪」的時候了。為此,有網友在互聯網上啟動了「你認為哪一位局級官員應被首先替換?」的遊戲,並羅列了一些認為最應及早替換的局長的名單。這可看出,調整局級官員,既是理順上下級關係,提高行政效率品質的需要,也是符合民心所向之舉。當然,在涉及到具體的人的方面,可能會有不同意見。但只要大方向正確,就應切實去做。在這個多元社會裡,根本不可能每一件事都能做到「完全一致」,沒有任何一個方面的反對聲音,只要能得到多數贊同即可。否則,就無效率可言,更將損害行政主導的權威。當然,即使如此,也應耐心細致地與不同意見進行溝通解釋,讓他們了解政府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以避免誤會擴大,而加深猜疑以至是對立情緒。

其實,現在調整局級官員的步子,尚不算大。比較穩妥而又有進取的做法,就是來個「音樂椅大執位」,局長級官員不但是在本司級施政范疇內橫向輪調,而且也可在本司級施政範疇外進行縱向交流。尤其是對於那些在與人、財、物密切相關因而較為敏感的部門任職較久的官員,必須及時輪換。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蠢」,任何人在工作中都需要有新鮮感,如在同一個崗位上做得太久,就會形成惰性,變得停滯不前,甚至腐朽不堪,拉幫結派、搞小圈子。只有通過崗位輪換,才能一方面可作為對管理官員階梯式晉升制度的補充,使管理官員積累不同類別管理崗位的豐富工作經驗,同時隨著工作內容和範圍的擴大,擁有更大的決定權,承擔更大的責任,得到對職業生涯更有幫助的培訓機會,獲得工作的新鮮感和挑戰性等;另一方面,才可在一定程度上引入新鮮的血液,激發創新的思想,促進人才的合理流動,激活管理官員的潛力,使管理官員親身體驗一下其它部門的工作,從而站在更高、更廣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形成換位思維,增加協作精神,更好地把握公司總體戰略目標,進而成為戰略型人才和複合型人才。 而且,對那些明顯能力不足,但與官場文化比較融合的管理官員,可以給他一次輪崗的機會,看他是否還有潛能可以挖掘。

而在目前澳門特區政府內,可能是可供「輪換」的位子不多,那些被免職或不獲續任的局級官員,大多是被調到各司範疇的辦公室任顧問。對此,坊間有不同看法,即使是在專研公共行政管理的學者之間,也有分歧意見。有人說,隨著社會發展趨勢,這種處理方式不很理想,甚至令政府部門不健康地澎脹,造成架構臃腫,不利行政運作;但也有人認為,違樣做有助於在在司級機構內部設立常設性的研究機構,專門為司級官員提供決策諮詢意見。

其實,將領導主管官員調離為非領導主管官員的做法,世界各地都有,不必大驚小怪。就以同是華人社會的海峽兩岸來說,大陸方面就設置了屬於司局級的「巡視員」和「副巡視員」,及屬於處級的「調研員」及「副調研處」,還有科於的「主任科員」和「副主任科員」。至於台灣地區,也有「參事」、「研究委員」之設。這些人,雖然沒有領導職務,但可因其資歷和閱歷夠,經驗豐富,而能獨當一面地勝任上司交辦的工作。比如,厲威廉被免去澳門台辦經濟文化中心主任職務後,被委任為「陸委會」港澳處參事。後來,他被委以協調「小三通」的聯合辦公大樓的籌建工作,幹得有聲有色。又如,一些原處長在被免職并專任「參事」之後,並非是沒有「東山復出」的機會。如張良任本已出任「參事」,後來卻晉升為「陸委會」副主委。而在去年底起,臺灣方面又傳說剛被免去港澳處長的羅木坤參事,有可能調任澳門台北經濟文化中心主任。

因此對比之下,前局級官員調任司長辦公室顧問,一方面是加強司級機構的智囊研究力量,另一方面也是為未來任命新的局長儲備人才。所謂「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局級官員出任司長辦公室顧問沒有甚麼不利行政運作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