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政府危機處理得當卻暴露其實並未準備好

面對藍綠「立委」和社會輿論強烈反彈的「法務部長」王清峰,前日傍晚還在聲稱「即使承受壓力也要堅持去做對的事」,但到了深夜卻突然提出辭職,而「行政院長」吳敦義並未像強力挽留「衛生署長」楊志良那樣表示一下態度,也連夜批准,只是在王清峰的辭呈上批示「辛苦了」三字作為嘉勉。雖然今天府院都否認是高層施加壓力迫使王清峰辭職之說,但前晚的「形勢急轉」,尤其是在馬英九、吳敦義與二十多名黨籍「立委」餐聚時,「立委」們異口同聲一致地強烈指責王清峰之後才發生,其辭職是由最高層主導的跡象,已十分明顯。不過,無論是最高層「道德勸說」或口頭命令王清峰辭職,還是王清峰眼看得不到最高層的憐愛和支持,而為了捍衛自己的「人權」理念而主動辭職,馬政府今次處理「王清峰事件」的危機,還是及時及妥適的。反倒是聲稱「等待釋憲」的王清峰,在拖了兩天之後才辭職,讓人看破了手腳,「清高」是假,戀棧是真。甚至還有人質疑,王清峰為何在前任「行政院長」劉兆玄「辭職」時,不跟隨著一齊總辭,尤其是其喜歡隨意發言的不符合行政倫理的作風,已遭到府院高層勸誡以至是「監察院」糾正之後。

王清峰的辭職,為國民黨和馬政府及時清除了一個定時炸彈,起到了止損管控作用。實際上,這幾天民進黨就有意利用王清峰事件,瘋狂地攻擊馬政府,以圖收攏更多的中間選民對國民黨及馬政府不滿。與此同時,又是要利用王清峰事件來轉移人們對民進黨內部「五都」選舉糾紛,尤其是蘇貞昌與游錫(方方土)聯手圍堵謝長廷,陳師孟在「台獨大佬」辜寬敏支持下跳出來攪局,陳菊、楊秋興「姐弟鬩牆」等負面新聞的視線。無論怎樣說,王清峰事件對民進黨都是一大利多,其利好效應可能更強於去年底幾場小型選舉前的「美國牛肉風波」。

誠然,王清峰的廢除死刑主張,在理論上確是可以商討的,畢竟現在以歐洲為軸心,國際上確是興起一股廢除死刑的趨流。在馬政府以提請「立法院」批准兩個「國際人權公約」,將之呈送聯合國秘書處備案的方式,來作為擴大國際活動空間之際,王清峰的從「人權」角度切入主張廢除死刑的論述,當然更是值得討論。讓各種不同主張進行討論並尊重對方的立場,這才是真正的民主風氣。

但似乎王清峰忘記了,台灣是東方社會,「殺人償命」的傳統觀念仍然佔有主導地位。而在現實上,台灣地區現存的四十四個死刑終審定讞等待執行的個案,基本上都是兇殺案,這并未超逾兩個「國際人權公約」的規定。但王清峰在社會上仍未形成共識之前,就聲稱在自己「法務部長」的任內不會執行死刑,似是對「國際人權公約」的偏頗理解。實際上,這種把殺人者的「人權」看得比被害者的生命權還要高的主張,是台灣民眾難以接受的。

當初馬英九提名王清峰任「法務部長」時,就已有不少人并不看好。這並非因為王清峰形象和本質欠佳,相反她形象清新,本質清純。但「水至清則無魚」,她的清新形象元素之一,是她的人權理念,而過於理想化的人權理念,有時會近乎「無政府主義」,與行政管理是有抵觸的。實際上,王清峰的某些主張,並不符合法治的要求。比如,按照台灣地區法律,當兇殺案走完司法程序終審定讞死刑後,「法務部長」就應按照法律規定,簽署執行死刑命令。除非是案情複雜,,為避免錯殺好人,而必須通過司法程序重審。但是,王清峰上任以來,一直以「我不殺人」為藉口,拒絕簽發執行死刑命令,這就違背法律規定,以個人清譽來對抗法律制度了。而且,也必然惹起案中受害者家屬的強烈反彈。昨日,吳敦義強調「依法執行不是殺人」,就很好地糾正了王清峰的悖論。

無論如何,王清峰個人是擁有主張廢除死刑的自由的,如果她是以「人權律師」或學者專家以至傳教者的名義提出此主張,即使是多激烈,人們都會尊重她的意見自由並予以尊重。但問題是,她現在的身份而是主管法律行政事務的「法務部長」,而「法務部長」的職掌中,就是一項是簽發執行死刑命令。就此,她是站錯了位置,以個人訴求來干擾執政團隊,以至是失職。

其實,即使是在「法務部長」任內,也有提出廢除死刑建議的自由。但關鍵是應當透過法定的程序,提出完整的方案,交由執政團隊進行充分的討論以尋求共識。但她卻反其道而行之,在并沒有提交建議的情況下就貿然公開向社會表達。這樣做,要不就是因其「法務部長」的身份使人誤以為「廢除死刑」就是「馬政府」的既定政策,要不就令人認為馬政府內部發生意見重大分歧,令到 持有不同意見的「閣員」不得不公開向政府「嗆聲」。這種個人英雄主義式的做法,將會毀掉馬政府團隊。因此,馬、吳快刀斬亂地進行危機處理,才能止損管控。

但是,同是為馬政府惹來麻煩,為何吳敦義卻壓下楊志良的辭呈,並聲稱「絕對不準」呢?看來,楊志良與王清峰之間是有區別的。其一、楊志良所提出的調整健保費率的方案,是屬於「改革」性質,並無個人英雄主義成份,更沒有抹黑「馬政府」的後果,只是提出的時機不對而已。這與王清峰所提的「廢除死刑」,不能同日而語。

其二、楊志良的調整健保費率方案,基本上是一個「劫富濟貧」的方案,並無損傷低收入階層的利益,相反還有利社會公平,因而不會激起草根階層反對。而王清峰的「廢除死刑」論,卻將會對社會治安帶來負面效應。無論是普羅大眾還是億萬富翁,都要為自己的人身安全提心吊膽。兇殺案的受害者家屬也深感社會不公平,殺人者的生命比受害者還要「寶貴」,而對政府不滿。

其三、在國民黨的角度上,楊志良是自己人,而王清峰是以黨外人士身份「入閣」的,至多是「盟友」而已。

由此,使人想起了馬英九競選「總統」時的「我們準備好了」口號,其實是直到當選并就職了兩年後仍未準備好,起碼是在在用人方面。有些可以使用的人,如宋楚瑜等,卻投閑冷置。如果馬英九未能正視此問題,那就真的是如民進黨所咀咒的那樣,是「執政崩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