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好以人為本提高民眾生活品質之鑰 掌握好以人為本提高民眾生活品質之鑰

昨日輪到社會文化司司長張裕向立法會引介二零一零年度其所主持的政務範疇的施政方針。在澳門回歸後發生的首次特首交替中,特區政府的五位司長中,只有社會文化司司長因前司長崔世安當選新一屆特區政府行政長官而「換人」,新任司長張裕面對的是全新的施政範疇。與其他四位得以連任的司長相比,利弊各顯。不利的是他作為新人,有一個熟悉和掌握業務的過程,一接手職務不久就要面對議員的質詢,未必能很好地掌握情況。有利的是可以擺脫「習慣成自然」的思維定勢,能夠在崔世安十年精耕細作打好的基礎上,更容易「創新」,創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新效績。

在特區政府五個司中,除經濟財政司外,社會文化司也是一個與「以人為本」施政宗旨密切相關的政務範疇。從醫療衛生到教育體育,從社會福利到文化旅遊,無不與居民的生活品質息息相關。如果說,經濟財政政務范疇的施政是保障「以人為本」的「量」的話,那麼,社會文化政務范疇的施政就是提高「以人為本」的「質」。在過去十年間,由於財力充裕的特區政府捨得花錢,也由於公共衛生博士出身的崔世安司長熟悉業務並勤於耕作,社會文化政務范疇的施政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從戰勝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癥,到體育活動的提高與普及結合,從社會福利工作的深入細致,到十五年免費教育政策的實施,都使市民生活得到基本的保障,品質也能得到基本滿足,為疏導民怨、建構和諧社會,打下了厚實的基礎。

但過去十年社會文化政務範疇也不是沒有缺失。其中最成為社會焦點的,是東亞運動會的巨額開支(應當指出的是,社會文化政務範疇的主要責任,是在於對籌辦東亞運動會的整個計劃過於龐大,這是屬於經驗不足甚至是貪大求洋的認識問題,與運輸工務施政範疇在執行興建比賽場館過程中出現的貪賄行為,是兩個不同性質的事,遺憾的是有人總是有意無意地將這兩個不同性質的矛盾混淆了起來),「申遺」成功後就如何保護「澳門歷史城區」周邊環境與運輸工務政務範疇的溝通不足,以至發生了「遮塔之憾」,山頂醫院急診和門診流程仍是沿用葡式機制,未能適應占人口九成以上的華裔居民的診癥習慣,以及大學教育品質有待進一步提高……等。

張裕在接手社會文化司長時,手中掌握了許多「籌碼」,亦即現成較佳的條件。這包括中央政府批准澳門大學在橫琴島建立校區,使到澳大可以開拓更廣泛的可持續發展空間;政府財政充裕,可使醫療教育、社會工作及文化體育體等領都可加大投入。但是,仍將面對幾項艱巨的任務,不能有任何的鬆懈。

其中最突出的是必須積極配合國家「十一五」規劃給予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定位,盡快和發展建立文化產業。由於澳門地域小,缺乏資源,執行「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定位只能根據澳門自己的實際情況,因而特區政府決定以國際旅遊休閑中心、會展業和文化產業幾個方向做發展路向,其中文化產業就是屬於社會文化司的政務範疇。張裕司長本應趁引介施政方針的機會,詳盡介紹其在這方面的思路和宏圖大計。誠然,張裕上任後,立即主導重整文化局組織架構,增設了文化創意產業促進廳,並計劃設立文化產業委員會,以輔助和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但遺憾的是,張裕司長昨日在施政方針引介中,並未能展開來介紹。或許,要留待新任文化司長吳衛鳴在接受議員質詢時,再詳盡解說的了。

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不但是可作為「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中的其中一元,以矯正博彩業一支獨秀的各業經濟發展不平衡現象,及沖淡澳門是「賭城」的印象,而且也可更好的配合澳門中西文化融合的特色,提高「澳門歷史城區」的品味。另外,也可促使遊客延長逗留時間,提高酒店業的過夜率。在這方面,可以考量模仿「印象劉三姐」等大型戶外景觀演出的模式。實際上,張藝謀團隊在先後策劃了「印象劉三姐」、「印象麗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島」、「印象大紅袍」之後,這次又趁在台中市演出鳥巢版《杜蘭朵》之機,應當地文化商人之邀,策劃《印象日月潭》。連台灣商人都有此靈感,不和為何近水樓台的澳門,並未能「先得月」?

實際上,澳門雖然揹負了「中西文化交匯點」的盛名,但當前的文化形勢卻很落後,雖然每年都有舉辦格蘭披治大賽車、煙花節、國際音樂節、藝術節、藝穗節等活動,但受時間性很強的限制,未能成為常態性的項目。也雖然「澳門歷史城區」申遺成功,但只有「不會說話」、「沒有生氣」的二十五座教堂、廟宇等建築物擺在那裡,不若鄰近地區的深圳市的「世界之窗」、「中華民俗村」,及珠海市的「圓明新園」,雖是仿建了文物古跡,但因配以反映該等「古跡」歷史及人文、民俗的歌舞演出,晚上還上演了大型歌舞劇《創世紀》、《綠孔雀》、《龍鳳舞中華》、《大清王朝》及實景晚會《大清海戰》等,使到這些人造的「古跡」,有了「靈魂」,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而且,也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對比之下,許多來澳的內地「個人遊」遊客都表失望。有不少內地朋友就向筆者訴苦,來澳門旅遊,除了入賭場玩幾手,及遊覽大三巴、媽閣廟等之外,已沒有什麼內容是可以使他們流連忘返的了,當然也就談不上在澳門過夜。不要說,他們在深圳、珠海,可以觀看到上述的高水準演出,就是到其他的旅遊景點,那些配合景點的文藝演出,也豐富了他們的旅遊享受,如桂林的《印象劉三姐》、麗江的《印象麗江》,珠海「海泉灣」的《海邊的夢》等,都是一頓豐富的文化大餐。不知為何,澳門的文化行政主管當局,就不懂得利用此類文藝演出的手段,把文化遺產建築物催「活」起來?如果澳門也能籌辦類似的大型景觀文藝演出,相信就能成為文化創業產業的一項重要內容,而且還可以解決澳門演藝學院畢業生的「出路」問題。

由於澳門內需市場不大,外來遊客就成為主要的消費者,「待客之道」就十分重要。雖然過去已在這方面作了很多努力,但仍有不盡人意之處。例如,至今仍有「零團費」及旅客被導游索要參觀景點「入場費」的投訴,這對澳門旅遊形象造成很大的損害。「非法旅館」仍屢禁不絕,成為某些犯罪分子的窩點。在這方面,張裕司長要再加把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