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合作協議對澳門既是壓力更是動力 粵港合作協議對澳門既是壓力更是動力

香港特首曾蔭權與廣東省長黃華華昨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署了《粵港合作框架協議》,為粵港合作定位,目標是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發揮香港服務業和廣東製造業優勢,促進區域人、貨、資訊、資金等要素往來,構建區域環境和生態保護體系等。估計,這個「協議」的精神和主要內容,將有可能會被列入將於明年三月由全國人大會議審議通過的國家「十二五」規劃之中。這對正在研議《粵澳合作框架協議》文本的澳門特區,既是壓力,更是動力,激勵澳門特區官民認真參考粵港「協議」文本的範例,根據澳門特區的自身特點,研擬出一份既能反映澳門特色,又能為澳門找到最有利位置,更能達至粵澳「雙贏」的「協議」文本,使粵澳關係能在「CEPA」、《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指引下,與《粵港合作框架協議》甚至是《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一道,成為海峽兩岸四地共同實現振興中華大業的宏偉藍圖。

因此,正在研擬中的《粵澳合作框架協議》文本,必須與已簽署的《粵港合作框架協議》有機地揉合起來,並互相配合協調。在此前提下,《粵港合作框架協議》中的一些內容,也是適合於《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的。比如,在兩地合作的發展定位方面,其第一點的「推動粵港經濟社會共同發展,促進與閩臺、北部灣地區深度合作,深化與泛珠江三角洲等其他地區合作,率先建設在全國乃至亞洲具有較強引領作用、更具活力、發展潛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新經濟區域」,第三點點「發揮香港服務業和廣東製造業優勢,加快形成國際一流的現代產業體系和科技創新體系,打造世界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第四點的「加快跨境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優化區域營商環境,促進區域人員、貨物、信息、資金等要素往來流通便利,形成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國際航空樞紐、航運中心和物流中心,構建現代流通經濟圈」,第五點的「構建全國領先的區域環境和生態保護體系,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形成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生活及消費方式,建設宜居、便利、管理和服務水準先進的優質生活圈」等,以及九大領域合作中的「跨界基礎設施」、「現代服務業」、「營商環境」、「優質生活圈」、「教育與人才」、「區域合作規劃」、「機制安排」等,也基本上適用於《粵澳合作框架協議》。

但在「共通性」中,也有港澳各自的「特殊性」。比如,在《粵港合作框架協議》中,明確了香港特區的「國際金融中心」定位,從而為爭論了十多年的廣州、深圳、香港誰才應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問題,劃上了句號。當然,明確了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定位,不等於是「獨煲獨食」,而必須支持廣東金融服務業發展,以利於建設以香港金融體系為龍頭,珠三角城市金融資源和服務業為支撐的金融合作區域。與之比照,正在研擬中的《粵澳合作框架協議》,似宜進一步明確和強化澳門的「世界旅遊休閑中心」定位,並以此作幅射,與珠三角西岸的旅遊事業發展互相促進協調。

為了加強澳門「世界旅遊休閑中心」的地位,似是宜在《粵澳合作框架協議》文本中,多些著墨於「休閑」二字。畢竟,澳門面積小,土地開發和使用已經飽和,已無多餘土地為落實「休閑」二字大作文章。這就需要鄰近地區協調配合。而正在開發的珠海橫琴島,就好象一張白紙,「好畫一幅最新最美的圖畫」。因此,澳門要落實「世界旅遊休閑中心」的定位,就需充分利用和開發橫琴,并與澳門分工合作,在澳門以博彩和旅游為主,在橫琴則是以旅游和休閑作重點。而如要做到這一點,廣東就須向中央請求在橫琴使之能與澳門融合。前一段時間有人提出橫琴「放開一線,收緊二線」的建議,由於橫琴四面環水,四周的水域就是天然的「邊防線」,方便實施邊防和海關管理,故這個建議較易轉化為事實。

鄧小平說,「膽子要再大一點,步子要再大一點」。改革開放已經三十一年了,今後的改革開放征程應有新的突破。因此,《粵澳合作框架協議》除了是照搬《粵港合作框架協議》中加快建設跨界高速公路、軌道交通及配套工程、建設珠三角高等級航道網、完善珠三角五大機場聯席會議機制、積極爭取國家支援擴大珠江三角洲空域使用空間、支援各機場在航空方面的地位、構建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直升機短途運輸網路等交通運輸網絡,及完成港珠澳大橋等大型跨境建設工程之外,似也宜在體制上有所突破。其中一個議題,就是盡量用足用好用盡「澳門基本法」賦予澳門特區的「自由港」的地位,按照「WTO」的規則,以「自由貿易區」的體例,將澳門的「自由港」政策與鄰近的深水港如湛江港等合作,借船出海。或許,這是澳門特區落實國家「十一五」規劃賦予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定位的其中一個有效途徑,使到澳門也能成為國際航運中心之一。

本來,在以澳門自由港與鄰近的深水港合作來充分發揮澳門自由港優惠政策的議題上,珠海的高欄港與澳門距離最近,最為理想。但是,這必會引起曾在港珠澳大橋採用何種方案問題上,因擔心「雙丫」方案將會將珠江西岸貨源引流到深圳鹽田港而堅持「單丫」方案(這也正是投資鹽田港的李嘉誠強烈反對「單丫」方案的主要原因)的香港特區政府的強烈反彈。因此,捨近求遠,與湛江的深水港合作,就不存在「香港反彈」的問題,可以達至三嬴,粵港澳和睦發展。

實際上,湛江港是中國著名的深水良港,也具有陸上交通樞紐優勢,成為中國進軍東盟各國市場最重要的「橋頭堡」。尤其是目前國家將兩個重大項目--千萬噸級鋼鐵基地和千萬噸級石化基地,擺放在湛江市的東海島(全國第五大島),而海島的地理條件也正好為設置類似「保稅區」的自由港提供良好條件。由此可以設想,當東海島的深水港區享受澳門「自由港」的特殊政策後,湛江鋼鐵基地和石化基地的部分原料和產品,以「兩頭在外」享受免稅優惠,或是被賦予「自由港」特殊政策的湛江港東海港區發揮香港那樣的轉口港作用,就不但有利於澳門特區落實貫徹國家「十一五規劃」的「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定位,而且亦有助於湛江經濟的騰飛,讓聞一多先生在《七子之歌》中所嘆詠的其中兩「子」--澳門和湛江(廣州灣),在新世紀中再次成為親密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