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台關係將有重大突破唯仍處於不對稱狀態 澳台關係將有重大突破唯仍處於不對稱狀態

澳門中華文化交流協會藉著五周年會慶之便,與台灣中華港澳之友協會舉辦了「澳台關係論壇──高等教育發展趨勢與澳台關係」。中華港澳之友協會由兼任會長的中國國民黨副主席、「立法院」副院長曾永權率團來澳出席,主旨雖是與澳門中華文化交流協會聯合舉辦「澳台關係論壇」,但更重要的內容是兩會簽署「友好合作框架協議」,並會見了新任特首崔世安。而崔世安藉著會見,宣佈了澳門特區政府推動澳台關係發展將會有大動作:計劃於下半年組團赴台參訪交流,並在台北舉辦大型「澳門周」推廣活動,同時將積極和支持,也非常歡迎台灣的團體和人士來澳交流,了解「一國兩制」在澳門成功實踐的情況。崔世安亦期望透過設立澳台正式溝通機制,將來可更直接地為在台澳門居民和學生提供服務,相關機制亦會有利於澳台關係,以至兩岸關係的不斷發展。此顯示,隨著崔世安的就職,過去一向發展不錯的澳台關係,在去年被港臺關系超越之後,今年可能會有較大的突破并將實現反超前,而且將會發展出一個不同於港臺關系的新模式。

中華港澳之友協會與「中華民國港澳協會」是「陸委會」港澳處的兩個白手套,並在李登輝時代就已成立,其活動由港澳處督導及委托執行任務指導,經費來源也主要由港澳處調撥,并編列進「陸委會」的年度預算。在過去予人的印象,中華港澳之友協會十分熱衷台灣與港澳間的文化學術交流活動,曾與澳門的學術團體舉辦了多屆「澳台關係研討會」。而「中華民國港澳協會」則注重於學術及政策研究。實際上,以往「陸委會」港澳處的工作人員到港澳活動時,也大多是以「中華民國港澳協會」特約研究室的名義。而且其負責人也是「陸委會」的卸任負責人,如張京育、葉金鳳等。而其秘書長金神保在二零零零年「總統」選舉時,到宋楚瑜競選總部擔任幕僚。即使是民進黨上台後,也未屆滿換人,予人「泛藍」的感覺。

而中華港澳之友協會則在陳水扁上台後,其領導層曾有過變動。創會會長張希哲因已連任二屆,按章和規定必須「交棒」,改由曾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的翁松燃出任會長。因為翁松燃是「總統府」顧問、台灣大學通識講座教授、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系兼任教授,而新任秘書長張五岳又則是「陸委會」諮詢委員、民進黨中國事務部顧問、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所長,曾予人「綠化」之感。但張五岳的情況其實較為單純,因為在民進黨「中國政策大辯論」時,也有一些「深藍」學者被邀出任民進黨中國事務部顧問。張五岳即使是在民進黨執政期間,也並非趨炎附勢之輩,對兩岸關係有較為中肯持平的評論。事實上,張五岳邀請其在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的學生張仕賢出任副秘書長,是從便於管理的角度出發,因張五岳在淡江大學的教務甚重,帶了頗多的研究生,無暇多顧中華港澳之友協會的業務,由與自己合作得來的人來實際主持工作,無可厚非。

馬英九上台後,尤其是在去年港台關係出現大突破後,馬政府利用中華港澳之友協會領導層任期屆滿之機,進行大改組,改由中國國民黨副主席、「立法院」副院長曾永權出任會長,實際主持會務的張仕賢升任秘書長,教務繁忙的張五岳升任常務副會長,政黨光譜「泛藍」的台北市商業會副理事長王應傑、國民黨「立委」朱鳳芝、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周繼祥任副會長。翁松燃則改任榮譽會長。這就顯示,馬政府十分重視台港澳關係。這不單止是因為在歷任會長中,曾永權的「噸位」最重,遠遠超過創會會長張希哲的卸任「立委」及退休大學校長,及繼任會長翁松燃的「總統府」顧問。實際上,曾永權的現任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和「立法院」副院長,已是兼任民間社團負責人的最高位置者,相對於督導其業務的「陸委會」港澳處,已是「超班馬」;即使是與海基會相比,也是由卸任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及卸任「立法院」副院長的江丙坤來出任董事長,就顯得更「重噸位」。而且在兩岸關係發展史上,曾永權曾作為中國國民黨政策會的主委,多次前往北京,就台商春節包機等事宜與大陸方面進行接觸協商。在世紀突破的「胡連會」中,曾永權也是國民黨先先遣工作組的召集人,參與撰寫「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及安排連戰「破冰之旅」的行程。馬政府給中華港澳之友協會會長如此高的位階,達到了「國家級」的層次──盡管以「一個中國」的政治標準,不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但以「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來衡量,「立法院」副院長卻是「國家級」的,曾永權的位階比作為地方政府首長的曾蔭權、崔世安還要高。如果澳門特區要「對等」的話,恐怕下半年的澳門特區組團到台灣,要出動到作為國家領導人的何厚鏵,才符合比例原則。當然,由何厚鏵、崔世安「雙首長」率團,就更切合實際。這就是比香港與臺北所分別成立以經貿為主的雙邊合作溝通機制,還要「更上層樓」。因為「澳門周」的內容肯定不止經貿合作,還將會有其他內容,比如「世遺」、旅遊、文化、教育……等等。甚至還可以委婉的方式介紹澳門回歸十年來的各項成就,間接宣揚「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好處。

因此,如以「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的道理衡量,澳門今後就必須突破臺港關系的「經貿」格局,全面推進。而且也可脫掉「白手套」,直接由特區政府與台灣馬政府的各對口單位接觸。更進一步,為了「對等」起見,特區政府可派出如同「台北澳門經濟文化中心」性質和功能的單位,在台北設駐,為在台灣的二萬多澳人服務。

不過,目前澳臺關系仍有不對等之處。那就是澳門特區向台灣居民入境,提供了免簽便利,即使是具有政務官、「立委」身份,也不例外。但台灣對待澳門居民,除持葡國護照者外,仍須預先辦證。雖顯現在修改了辦法,可以放寬為網上辦簽,并將從九月一日起實施,但據說只是對在澳門出生者適用,且對具有內地公職者不適用。而澳門居民有過半是非澳門出生者,故仍處於「不對稱」狀態。曾在剛上任時說過為推動台灣旅遊業發展,將放寬港澳民免簽入境的馬英九,恐怕將會食言。這與其由派出「重噸位」的曾永權出任中華港澳之友協會會長的決策相比,確實有些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