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特區政府不能再失語 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特區政府不能再失語

再過三天,就是「五一」國際勞動節。「五一」國際勞動節是全世界勞動者的盛大節日。也是包括澳門全體以薪水為生活主要來源的人士在內的全中國勞動者的盛大節日。作為「澳人治澳」中的一員,澳門特區的勞動群眾以主人翁的姿態,在堅守崗位,為社會創造物質財富,夯實特區繁榮穩定的物質基礎的同時,也派出自己的代表參加特區政治上層的「治澳」工作,在行政、立法等領域充分發揮工人利益代表的作用。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澳門特區的勞動群眾,都是澳門特區經濟領域和政治領域的建設者,為「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偉大事業作出了別人難以替代的貢獻。

在我們澳門,過去每逢「五一」主要是由工聯總會舉行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的酒會及其他的一些遊藝活動。由於工聯總會並非公權力機構,因而其活動大多是「務虛」的,都是一些循例的紀念活動,舉辦得多了就會使人產生「麻木」感。而被社會學者評析為「游離工會」的建制外工會團體,卻從這空鏬中捕捉到了「務實」的機會,趁著這幾年新生代的公民意識加強,居民的訴求趨於多元化,尤其是緊抓住特區政府施政中的某些過失,而連續組織了幾場其訴求確是能抓住民心,但卻顛覆了澳門協商、和諧、穩定傳統的「五一大遊行」,甚至導致有警察向天鳴槍警告,使到小小的澳門變成了全世界注視的焦點,可惜不是弘揚「一國兩制」優越性的賣點。今年的「五一」除了幾個「老資格」的「游離工會」繼續舉辦遊行之外,也有一些「菜鳥型」、標榜「年青人」的「遊離工會」另行組織遊行。其所謂「抗衡河蟹文化」的口號,似是立誓要與大多數澳門人所追求的和諧穩定「過不去」。

在大多數人都在為保持澳門的長期穩定繁榮而高歌「和諧大合唱」之際,之所以會有一些噪音,當然原因是複雜的,內、外及主、客觀因素都交織到了一起。但不容忽視的是,特區政府似也有「失語」之處,因忽略了「五一」國際勞動節的起源——一八八六年五月一日,美國芝加哥的三十萬工人舉行大罷工,要求改善勞動條件,實行八小時工作制。工人們面對當局的鎮壓,進行了英勇不屈的鬥爭。美國工人的鬥爭得到全世界工人階級的支援,終於迫使資本家接受了工人實行「每天工作八小時」的要求。一八八九年七月,在巴黎召開的「第二國際」成立大會上,決定以象徵工人階級團結、鬥爭、勝利的五月一日為「國際勞動節」。一八九零年五月一日,歐、美各國多數城市的工人舉行了巨大的示威運動。中國工人階級也於一九二零年舉行了第一次大規模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在北京、上海、廣州、九江、唐山等地都舉行了群眾性的集會和示威遊行。因此,在并非是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和地區,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也就往往帶有為勞動階層爭取應得利益而進行合法抗爭的性質,而不單單是輕歌曼舞。澳門回歸後,勞動者在理論上成為「澳人治澳」中的一員,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的性質和內容都應該有所調適,但由於特區政府某些政策和工作上的失誤,致使部分勞動者分享不到「澳人治澳」的榮耀和經濟發展的成果,難免會有所失落、失望。  倘若有外來因素誘惑,也就使這些人的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的活動,「恢復」了原來的抗爭性質,而不是輕歌曼舞了。

誠然,特區政府在「五一」國際勞動節當日花費巨款舉辦的大型演唱會等節目,是能夠吸引部份青少年去「捧場」,分散了對「五一」遊行的注意力。但這本身卻就是兩個極端的問題:去捧演唱會場的,即使沒有演唱會,也不會參加遊行;而一心要參加遊行的,即使是國際巨星來演出,他們也必然會出現在遊行隊伍之中。還就是「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的道理。因此,盡管「五一」遊行的因素十分複雜,無論特區政府如何努力,都將會有人出來游行,但還應從「治標」的目的,及從「務實」的角度出發,盡量消除一些可令「五一」遊行「發酵壯大」的因素——民怨。這幾天,針對「五一」游行組織者所提的口號,特區政府有關部門做了一些工作,如統計局發表了失業率維持在百分之三點七的水平,勞工局持續到地盤「打黑」,運輸工務司發表「居住大計」等,而在工作中曾有所失誤的官員也肯於出來道歉,連特首崔世安本人也不忌諱降尊紓貴地公開表示「唔好意思」,但畢竟宣導力度不足,再加上有些官員「好心辦壞事」,在推出新的惠民政策時有所失誤,故「火頭」仍然未能夠有效抑止。

住房、失業、黑工、物價、分配不公導致兩極分化嚴重等問題,已是積聚了較重的民怨,確已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障礙,而且也有可能會在某些偶發事件的「火星」點燃之下,演變成大型甚至是惡性的群體事件,「星火燎原」。這點,對作出「傳承創新,共創和諧」承諾的新一屆特區政府來說,既是壓力,更是動力。因此,在經歷了今年的「五一遊行」之後,在未來的一年裡,是要在解決上述幾方面問題狠下功夫的了。--因為今年「五一」遊行的「賬」,仍可「算」在過去兩屆特區政府的頭上。此後的一年內,就是新一屆特區政府的責任,新一屆特區政府如何吸取教訓經驗,做好工作,將過去所欠下的「債務」都能清理完畢,以盡量消除民怨,使到明年「五一」遊行的誘發因素大為降低,更重要的是使到大部分勞動者都能共享經濟發展的成果,安居樂業,真正實現安定繁榮,就足以證明新一屆特區政府「共建和諧」的諾言得到兌現。盡管無論怎樣,都會有人并不滿足,還會有人舉旗號召游行,但只要能使游行常客的興趣消退,就已證明是「有做嘢」了。

因此可以說,特區政府的「失語」,並不是在於「五一」國際勞動節是否有舉辦甚麼活動去佔領輿論陣地的問題,而是在於未能切實做好「以人為本」,消除民怨,而使「五一」遊行仍然擁有社會氛圍環境的問題。這一點,是需要注意的。當政者必須進一步提高領導藝術,增強「以人為本」觀念,時刻關心澳門居民尤其是弱勢群體的生活,「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切實幫助人民群眾解決生產和生活的實際問題,實實在在地為全體澳人做實事、辦好事。大到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和社會穩定,小到關心每家每戶的柴米油鹽、衣食住行,都要時刻掛在心頭,認真加以解決。這樣,就可紓解民困,緩和民怨,使到「五一遊行」的發起者和組織者缺乏正當性和號召力。

  (更正:昨日接讀者來電告之,特區政府已於二零零五年七月與「澳廣視」簽署續期合約。特向廣大讀者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