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妨以「小業主團」自建方式解決購樓難問題 何妨以「小業主團」自建方式解決購樓難問題

因地基鬆軟及日久失修,整幢大廈出現一點五度傾斜,變成危樓的新橋大纜巷福寧大廈,已有九成小業主同意「原地安置,一樓換一樓,舊樓換新房」的重建方案,且已與發展商協商簽訂了相關協議。如重建方案獲全體小業主同意即可隨時上馬,兩年多便可完成,其間小業主每月可獲發展商提供不少於二千元的住房津貼。小業主日前在新橋坊會負責人陪同下訪工務局,表達了重建意願,提交了初步的重建方案,期望相關部門能加快審批重建圖則,亦希望當局能在包括物業登記、稅務優惠或豁免等政策上提供支援。大部分小業主認為,由於本澳樓價大幅飆升,倘若放棄業權選擇現金補償,很難有能力再在原區購買二手樓宇,故選擇了上上述的重建方式。其餘七座大廈的居民亦有相當部分人認同上述重建方式,並表態如有同樣條件都願意參與重建。斡旋此事的新橋坊會負責人黃耀球認為,上述重建方案是官、民、商三贏合作的成果,既協助居民改善居住條件,保持原有的社區脈絡和鄰裏關係;解決了政府的舊區重整問題,又讓有關發展商實踐薄利回饋社會的意願;小業主的團結齊心,亦將使其重建家園的舉措成為澳門舊區重建的成功典範,推動周邊舊區的舊樓重建,推進加快舊區重建步伐。

此則消息使人想起了北京的「藍城計畫」、上海的「矽谷計畫」、南京的「團購計畫」……,亦即中產專業群體興起的集資買地造房,以解決「買樓難」問題的計劃。實際上,北京等地不斷飛漲的房價讓很多一時還買不上房子的人深惡痛絕,於是就有人動起了腦筋要自己動手去蓋房。北京聯想集團的總工程師于淩罡就拉起了「個人集資建房」的大旗,并將自己的合作建房倡議書在網上公佈,很快得到了眾多網友的回應和支持。通過媒體的廣泛傳播,于淩罡也成了「個人蓋樓的領頭羊」。後來,隨著北工大附中「參與者聯盟大會」的召開,集資建房的旗幟下聚集了越來越多的人,目前已經有二百多人參加了大會並交納了成員費,同時還有五百多個購房者與他達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於是,于淩罡和他不斷壯大的團隊「討教」了所有與房地產開發相關的部門,包括規劃局、國土局、房管局、銀行、開發商等。在聯盟大會召開後,于淩罡籌畫由報名者共同籌集資金,註冊成立中國第一個非營利性的房地產開發公司,然後競拍到土地。于淩罡還設想了這棟樓的一些細節:這棟樓大概是五百來戶,共十二到十五層,每戶三十六平方米,層高高于四點八米,可以隔成兩層,成為複式住宅。每戶可以買套。

這個被于淩罡定義為「藍城計畫」的方案的設想是,預計招募資金五百份,每份合作資金十五萬元,即自籌資金七千五百萬元,預計可向銀行貸款一點一二五億元,即專案最多可承擔資金一點八七五億元。由於是非營利集資建房,專案可以省掉購買普通商品房時需要承擔的四筆費用——開發商利潤、廣告銷售費用、機構維持費用和專案貸款利息,因此房價肯定比商品房要低。以他們看中的霄雲路附近的地塊為例,粗算下來,該項目每平方米帶上精裝修的價格在六千元左右,價格應為周邊商品房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八十。

這是一個很創新的辦法。眾所周知,房地產在內地是一個暴利行業,房價中開發商的利潤佔了大頭。因此,在甚麼「X大富豪」的名單上,房地產開發商就佔了很大的比例。即使是「榜上有名」的某些其他領域的商家,其「第一桶金」也是在地產開發領域中發掘回來的,以至是科技或其他領域與房地產開發領域「兩條腳走路」。因此,北京市一些專業中產人士的這種做法,就是去掉「暴利」的部份,所建樓房的成本,就是真正的成本,扣除必要的開支,或是合理的房價。

在我們澳門,地產商也可算是一個暴利的行業,因而政壇上才有「低價麵粉造出高價麵包」之說。實際上,特區政府以免開投方式批出的土地,溢價金並不高,在歐文龍時代甚至可以說是「官商勾結,明益朋友」,或是「雙方都有著數」。但樓價卻是超出了其實際價值。小業主除了是是為銀行打工之外,實質上也是為建築商的暴利打工。

在澳門房地產市場上,現在出現了「M」型狀態。其中一端是豪宅市場,面積較大,品質較高,住得舒適。顯然價格高昂,但富豪級的人物也能住得起。否則,除了海外買家或炒家之外,又如何消化得了?另一端,就是低收入階層,政府現正在執行一萬九公經屋計劃。待計劃如期完成後,這一端民眾的居住問題也將得到解決。

那就難為了處於「M」字中間的公務員、專業人士等中產階層了。過去的天之驕子,現在卻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一群,既無能力購買豪宅,又不具備條件當然也不屑於購買公經屋。而那份看似豐厚的薪水,卻是永遠追不上樓價,追不上被地產商用低價麵粉製造的高價麵包。

倘是採用北京中產階層的方式,即處於「M」型社會中間低凹部份的公務員、專業人士等中產階層,自發地結合成不同的群體,自組「大業主團」,向政府申請批地,並自行聯絡設計師劃則,自行入稟,自行聯絡建築商承建,建成後分享成果,。當然,特區政府也須仿效北京市政府予以支持,並在批地、批則等政府行政手續方面大開綠燈,相信就可解決這部份人的購樓難及居住問題。

其實,特區政府已作出了類似的嘗試,如「社會企業」,就是帶有公共事業的性質,不涉利或盡量少涉利。如果這條路行得通,不但是可解決公務員、專業人士購樓難問題,也可讓正為買不上樓的「八十後」有個前景,有個希望,有個奔頭,從而減少社會噪動,增加和諧穩定因素。

因此,政府為解決居住難推出的拍賣土地建細單位及活化工廈的方案,既然受到社會上的質疑,擔心價格問題,那麼,何妨參考北京的「藍城計畫」、上海的「矽谷計畫」、南京的「團購計畫」等方案,輔導中產專業群體自行組成「小業主團」,自做大業主,集資買地造房,那就將不但可解決「買樓難」問題,而且也可堵死「奸商」以高樓價筑成的「暴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