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通過政改方案對澳門有重大啟迪意義 香港通過政改方案對澳門有重大啟迪意義

香港立法會經過連續三日的辯論和審議、表決,終於在一波三折中峰迴路轉,先後通過了香港特區政府提交的二零一二年政改兩項議案。此舉顯示著承載著香港社會主流民意的航船已經揚帆啟航,香港民主由此揭開新的篇章。通過政改方案對全港市民、香港特區政府和各黨團是「多贏」結局,不但可減少內耗,消弭社會對立,更可令政改走出原地踏步、停滯五年的僵局,從而使香港可以釋放更多能量集中處理經濟及民生問題。而中央支持特區政府採納區議會改良方案,也體現了中央希望香港政制發展向前走的決心。由於澳門特區也同樣存在著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只是規範到二零零五年的政制進度問題,也同樣有人提出「雙普選」的政治口號,因而香港的經驗和教訓,就值得澳門參考借鑑。

誠然,港澳兩地情況並不一樣,澳門不能照搬照抄香港的經驗,但某些原則性的問題確是可供澳門參考借鑒的。比如,《香港基本法》的「附件一」和「隨件二」,和《澳門基本法》的「附件一」和「隨件二」,都只是回歸後的第三屆的整改進度的,其後的進展則交由香港或澳門特區自行處理,但因政改牽涉到政治體制這個重要問題,尤其是由當地選舉或協商產生的特首必須由中央政府任命,這又注定了政改方案仍須得到中央政府的認可。為此,香港特區政府曾在二零零五年向立法會提交政改方針,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解決普選的問題,但民主派卻仍不滿意,要求「一步到位」實現普選,因而立法會在審議該方案時,他們就利用自己在立法會中人數較多和政改方案必須獲大多數支持才能通過的有利條件,將之否決。這就意味著二零零五及二零零六年及以後的政制,難以進行改革,只能是原地踏步。

為此,全國人大常委會於二零零七年通過決定,要求香港特區按照「循序漸進」的方針,在二零一零年進行第一步的政制改革。但這個「決定」,仍受到民主派的反對。而這次香港特區政府提出的「一人兩票」方案,雖然與「決定」並未完全一致,但仍屬於「決定」的範疇之內,因而獲得中央政府的支持。而經過溝通後,民主黨除極個別人之外,也基本接納。至此,力量的對比就發生了根本性的轉折,立法會要獲三分之二多數票通過,已無懸念,但激進民主派仍要在審議過程中採取「拉布」戰術,以求拖延時間,甚至公開提出暫停表決及擱置表決的動議,但卻是「青山擋不住,畢竟東流去」,這兩個方案仍是獲得了通過。至此,避免了重蹈二零零五年政改方案遭封殺的覆轍。

在這裡,有幾個要點是值得澳門方面注意的。其一是民主黨和香港特區政府、建制派今次都懂得政治妥協,各退一步。尤其是民主黨,大有與其否決方案而致使政制改革再耽誤幾年時間,不如先行通過「一人兩票」方案,畢竟是直接和間接增加了十個議席,增強了民主成分。儘管在選舉中民主黨並非這十席皆可拿下,但畢竟已是增加了直選或半直選的席位,也是進步。這種妥協態度,體現了「以和為貴、同舟共濟」的精神,開創了香港社會理性溝通、對話協商的和諧氛圍,出現了以溫和代替強硬、以理性代替偏激、以協商代替對抗,求大同、存大異的政治新態。這不僅符合現代社會「重理性、求務實」的價值觀,更是香港政治文明進步的表現。因此,這種務實政治態度,是值得澳門民主派認真學習的,凡事不要把話說得太滿、講話做事要有餘地,不能條件未成熟就一味硬幹,否則只能欲速不達。

實際上,政治妥協有利於理性和諧新氣象的出現;有利於社會化解戾氣,增添和氣;有利於各方以大局為重,凝聚共識,在基本法和全國人大決定的框架下,推動香港政制前行;更有利於推進香港政經和社會民生的發展,畢竟︹經濟民生」是港人的最大福祉。這次事件後,民主黨作為最大的民主力量,與北京所達成的歷史性妥協,已為香港的和諧帶來最大公約數,令香港建立一個更大的和諧平臺。

在這裡,也給澳門特區建制派和特區政府一個啟迪,政制改革勢在必行,倘欠債越多,爆發力和破壞力就將會越大。既然二零零九年沒有按照過去幾屆的規律和進度進行改革,今後始終也必須要改。倘是今後每一屆都未進行改革,就積累較多的欠帳,到了臨界點就會發生井噴式的爆炸,反而是影響社會安定。因此,現在就有必要思考,參考香港特區政府的政改手法,研擬既不抵觸《澳門基本法》規定,又能循序漸進,逐步增加民主成分的政改方案,並及早進行諮詢。否則,到了二零一四年立法會選舉及二零一五年特首選舉前才作準備,就已遲了。

其二是在是經過妥協後,不但可使政制向前行,而且也收到間接裂解民主派陣營的作用。香港這次就發生了激進民主派極端不滿民主黨的狀況,就是如此。

澳門目前並未出現一個「泛民」群體,但卻有著一個「泛反對派」的群體,他們藉著第三任特首選舉、第四屆立法會選舉和「五一」遊行等幾項重大政治活動,迅速地聚攏起來。表面上看力量正在擴大,對胡錦濤主席所贊賞的「社會和諧」、「講團結,重協商」形成嚴重的威脅和挑戰。

但具體情況又各有不同,有的反對派較為溫和,也有的反對派較為激烈。即使是對同一件事,即使方向一致,但具體做法上仍有不同意見。香港特區政府就是充分利用了這一特點,與較為溫和即中間偏右的民主黨「講數」,取得後者支持下,即形成強大的主流民意,從而把激進派推擠到孤立境地,在泛民陣營中挑開一個裂口,有人說這是「分化」。為了避免在這個民主新主流中陷於邊緣化,連一向極為激進,為泛民提供輿論陣地的《萍果日報》,也擔心如與新主流民意相悖,將會影響其銷路而陷於邊緣化,從而迅速調整立場,轉為積極支持「一人兩票」方案。對此經驗,澳門是否也值得思考?

其三是打破堅冰,從中聯辦到特區政府都與反對派對話溝通,終於增取到民主黨轉變態度,支持「一人兩票」方案。澳門特區政府並非與民主派完全隔絕,但直接對話機會仍然不多。如果也能多些對話,即使未能化解隔閡,也能準確、清晰地掌握民主派的想法,可以根據其特點,作出適應方案。即使未能使其轉向主流民意,也可降低其敵意,促使其作出政治妥協,讓退一步。

這次事件,確實是可以吸取的經驗太多了,澳門各派力量都有吸收消化的需要。我們衷心希望澳門各界人士與特區政府一道,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切實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漸進推進民主,包容共濟促進和諧,為保持澳門的長期繁榮穩定而共同努力。

(發自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