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澳門特區在台設處「澳高調台低調」? 為何澳門特區在台設處「澳高調台低調」?

 台灣中央社昨日以《澳門高調報導譚俊榮,台低調》為題,報導澳門和台灣有關方面對澳門特區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譚俊榮率團訪台一事的反應。該則發自台灣的電訊稱,「澳門特區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譚俊榮率團來台一事,特區政府新聞局連續二天高調披露,但陸委會、海基會卻異常低調,深怕走露消息影響兩岸關係。」中央社的報導還說,雖然「陸委會」核心官員一再強調,譚俊榮此行主要推廣九月三日的「台北‧澳門週」活動,譚俊榮來台也確實不斷介紹澳門的旅遊資源,「但還是利用各種機會表達來台設立類似港台協進會的意願」。此顯示,連中央社也認為譚俊榮此次訪台之行,其核心內容就是向台灣方面「表達來台設立類似港台協進會的意願」,而這已被澳門特區政府視為其施政的重要項目,以至是具有突破性意義的政務,亦即是崔世安政府成立初期的主要績效之一,當然是應當「高調披露」。

其實,又何止是澳門「高調」?作為大陸「中央喉舌」的新華社和半官方通訊社的中新社,昨日都及時地報導了相關消息。其中新華社的標題是《澳門在台設立辦事處獲支持》,而中新社的標題則是《台灣對澳門設辦事處表示支援並樂見其成》。無論是標題還是文稿內容,都是罕見的「以台為主」,強調了台灣方面對澳門特區將要在台灣設立辦事處持歡迎態度,特別引述「陸委會」副主委高長的話說,澳台關係有不錯的基礎,還有很多澳門學生在台灣求學,往來頻繁,台澳兩地民眾有較多的相互了解。「希望台澳兩地儘快就澳門在台辦事處的形式和具體功能作詳細商議」。這簡直是要為台灣方面「送作堆」,對比中央社所說的「台低調」,真是有點「皇帝不急太監急」的味道。

眾所周知,有關澳門特區在台灣設立辦事處的議題,是極為敏感的政治和政策問題,在事情尚未明朗化之前,是不會貿然報導的。實際上,在涉台事務上,能夠上得了新華社的電訊稿的,一般都是已為北京所肯定了的。就以今次為例,起碼是事前從包括澳門中聯辦台灣事務部等渠道在內,得悉國台辦對澳門特區在台灣設立辦事處的基本態度,新華社才予以報導的。因此,關於澳門特區在台灣設立辦事處,應是按照「錢七條」的規定,得到了中央人民政府的批准或授權澳門特區政府自行處理。而在澳門特區政府方面,則是澳台關係的一個重大突破,當然是值得「高調」報導。連北京和澳門特區政府都不怕「走漏消息影響兩岸關系」了,「陸委會」又何懼之哉?!

奇怪的是,澳門特區在台灣設立辦事機構,除了是澳門居民的強烈願望之外,也是「陸委會」的一貫主張,而且訴求還很強烈,從民進黨執政時期到國民黨重新上台,從官方的公開放話到相關人士私下探索、催促,都是如此,而且還把澳門特區能在台灣設立辦事機構,視為其工作的重大突破和績效。但如今真的是盼到了澳門特區政府主動地提出這個議題,而且也已進入了議事日程,還有時間表,連地址都有了初步構想,而獲特首崔世安授權負責與台灣駐澳機構聯絡及主管涉台事務的特首辦主任譚俊榮,也籍著率團訪問台灣之便,正式向「陸委會」主管港澳事務的副主委高長,和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表達特區政府在台灣設立辦事處的意願和構想的時候,「陸委會」卻是像中央社所說的那樣,「低調」失聲了。

不要說是「陸委會」的相關負責人沒有發表任何消息,連在前年遭到馬英九「吐救」之後,報導兩岸和台港澳關係事務十分積極的「陸委會」網頁,也不透露一字。而且,昨天是星期四,正是「陸委會」每週例行記者會的日子,也漏了這項消息,累得台灣的媒體只好向澳門同行「駁料」。這真的是應了那個「葉公好龍」的老典故。

為何會出現「澳門高調台低調」如此強烈的反差?中央社引述「陸委會核心官員」的說法強調,譚俊榮是以政治大學校友會的身份與「政府」相關官員餐聚的,「席間確實有表達在台設處的意願」。按此表述,「陸委會」副主委高長與譚俊榮的會面及餐聚,只不過是「校友私人會面」(按:高長與譚俊榮是台灣政治大學的校友)而已。但可能澳門方面卻並不這樣看,因為特區政府新聞局代行政長官辦公室轉發的「新聞稿」,是以官式活動的規格來報導「高譚會」的。而從「陸委會」也派出港澳處正副處長朱曦、黃秀嫚陪同會見,尤其是澳門事務處處長(公開稱謂為台北經濟文化中心主任)羅木坤也專程返台陪同會見,顯見「陸委會」也是以官方規格來接待,而不是甚麼「校友私人會面」。而且,有關消息也報導說,「高長對譚俊榮作為澳門特區政府與台灣溝通的代表抵台訪問表示歡迎」,這就是一個官方正式接觸。否則,單是一個「校友私人聚會」,特區政府以至是新華社就不會那麼「高調」了。既然如此,又何懼「影響兩岸關係」?!

而且,從譚俊榮返澳時所說的澳門特區駐台辦事處,將會是在現有的澳門旅遊局駐台北辦事處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充功能和服務內容,這就顯示,澳門特區的台北辦事處是個官方機構,遠遠超過當初台灣方面所冀求的「半官方機構」的層次,或是澳門各界人士所想象的民間層次。這比香港特區政府只是以半官方的「港台經濟文化合作促進會」和「香港--台灣商貿合作委員會」來溝通的方式,更進一步。因此,「陸委會」應該高興才是,像中央社所報導的那樣,「卻保持沈默、不願大肆宣傳,與澳門特區政府作法,大相逕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