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曹其真一番肺腑話想到的「深層次問題」 從曹其真一番肺腑話想到的「深層次問題」

據本報昨日報導,全國人大常委會澳門基本法委員副主任,澳門立法會前主席曹其真前在在一個講座名為「澳門的管治和立法」的分享會上指出,現在官員參加的酒會、宴會、開幕式太多,官員都沒有時間去學習,沒有時間去處理公務,沒有時間去瞭解民情。曹其真的這番話,發人深省,也說出了包括筆者在內的許多人的心裡話。我們誠摯地希望,廣大的公務人員尤其是那些公權力的掌管者,都能從中悟出道理,發奮學習,學習專業知識,學習管治藝術。而特區政府的當家人在今後在公務員中提拔高中級官員時,不但要注意哪些因經常參加各類公開活動,「出鏡率」較高而享有一定「知名度」的人,更應注意那些長期埋頭苦幹,「俯首甘為儒子牛」,默默耕耘的人。而有關機構在物色提拔人員出任內地的各類政治公職時,也應如此。

誠然,澳門是一個社團社會,一個五十多萬人口的城市,合法註冊的大小社團竟有四千多個,平均一百二十五人就擁有一個社團。這在全世界中也是超高的,應被納入《健力士紀錄》。由於社團活動多,而這些社團在舉辦各種活動時又喜歡邀請政府官員和公眾人物來「助威」,這就使得政府官員和公眾人物在擔心會引發「順得哥情失嫂意」效應,於是只得頻頻出席各種社團活動,就把處理公務和學習的時間都給擠掉了。

這是十分危險的,對官員和公眾人物的「精益求精」進步並無多大益處。必須注意到,由於歷史的原因,澳門公務員本地化起步甚遲,因而令到澳門從「葡人治澳」到「澳人治澳」的過渡期甚短,許多公務員都是在澳門回歸的那一天倉促上陣的,先天就顯得極為不足。這與香港特區政府的官員,早在回歸前就已有足夠時間在公共行政領域內浸淫、歷練,極為不同。其實,還有另一個不同之處,就是香港的華人公務員所接受的高等教育,大多是在名校甚至是歐美的名校所得,最「差」的也是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而澳門公務員的接受高等教育的學校的學術素質,則明顯地與之有一定的距離。這就是前任特首何厚鏵「細路哥做大人嘢」的歷史背景。

當然,先天不足,可在後天予以補強。在澳門回歸以來的十一年中,有不少公務員是努力進修學習,以求得到補強的。他們不但是繼續攻讀,取得碩士以至是博士學位,撰寫了具有一定品質的學術論文,而且也在實踐工作中,學以致用,刻苦鑽研,使其業務知識有很大提升。但也毋庸諱言的是,也有相當一部份公務員,由於忙於應酬,而未能進一步進修,也未能提升自己的業務水準,把寶貴的時間都浪費了。這就如曹其真所說的那樣,「所做的未能滿足市民的要求」,「細路哥」永遠長不大。

由此,我們想起了中央政府主管港澳工作的習近平副主席,以校長的身份在中央黨校開學禮演講的一段話:領導幹部要堅持幹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有針對性地學習掌握做好領導工作、履行崗位職責必備的各種知識,努力使自己真正成為行家裏手、內行領導。習近平還指出,讀書學習應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只有自覺做到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把學習作為工作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才能不斷堅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養、錘煉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才能真正把握人生道理、領悟人生真諦、體會人生價值、實踐人生追求。我們國家的事業才能不斷興旺發達。這才是學習的全部真諦。

一個領導幹部如果不能真正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不能真正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不能真正樹立公僕意識、服務意識、憂患意識,不講不會去學習,就是學習恐怕也是些低級趣味的東西。

盡管澳門特區實行「一國兩制」,但習近平的這些講話內容,卻也是適用澳門特區的,並應將之延伸到傳統愛國社團去。因為不少社團領袖也是由於歷史的原因,尤其是出身貧苦,其基礎教育沒有機會進入高等院校,多是屬於「學徒派」,與香港的「戰友」們有不少是當年香港大學的「關中認社(關心中國,認識社會)派」出身相比,在先天上就差了一截。幸好,在回歸前,傳統愛國社團紛紛與內地高等院校合作,針對澳門的社運辦了各種進修班,使其領袖和骨幹補強了理論基礎。但在回歸後,由於掌了「澳人治澳」的大權,就似乎是「船到碼頭車到站」,忽略了繼續進修學習,而是陷於沒完沒了的應酬之中。因而除了個別人外,理論水準能進一步提高的並不多。尤其是面對越來越多知識水準較高的「八零後」新一代議政者的競爭,似有「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之勢。

這就需要正確處理學習與應酬的問題。社會活動是應該參加的,以此來表達廣大「澳人」的愛國愛澳熱情。尤其是在面對「反對派」的壓力,必須繼續參加活動,以維持和提升人氣。但是,更應潛潛心學習理論和業務。是否可作一個合理安排,在特區政府方面,指定某些官員是專任「公共關係」的應酬官,其餘的官員就應專心業務。傳統愛國社團也是如此,某些虛位者偏重於「公共關係」,而其餘著尤其是實務著則就深入基層,埋頭苦幹。

由「深入基層」、「埋頭苦幹」,我們想到了另一個問題,就是胡錦濤主席年前在寧夏考察工作時所說的「三句話」「對那些長期在條件艱苦、工作困難的地方工作的幹部要格外關注;對那些不圖虛名、踏實幹事的幹部要多加留意;對那些埋頭苦幹、注重為長遠發展打基礎的幹部不能虧待」。半年後,這「三句話」寫進了中共「十七大」報告。

胡錦濤所說的「三種人」,在我們澳門也有不少。他們對工作任勞任怨、踏踏實實、埋頭苦幹;對自己嚴格要求、遵紀守法、正直善良;對個人問題淡然榮辱、不計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抵住嘲諷、耐得寂寞。他們為了事業,為了大局,為了維護澳門特區的長期繁榮穩定,為了祖國的和平統一大業,一心一意地工作,把自己當做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從不在乎崗位工種的高低貴賤,不圖虛名,也不計較工作條件的好壞、環境的優劣、待遇的高低。心無旁鶩、默默無聞,一心只想幹實事、幹好事、幹成事。由於他們的這種實幹精神和正直的品格,決定了他們不願意、也不善於做那種察言觀色、溜鬚拍馬、上竄下跳、虛張聲勢、搞花架子和「搏出鏡」之類的事,因而往往很難引起應有的重視。往往容易被忽視,被埋沒。所以,胡錦濤主席強調提出要「格外關注」、「多加留意」、「不能虧待」,即使是在澳門特區,也具有很強的針對性,高瞻遠矚,深謀遠慮。

今後有關機構在物色人選參加內地各種政治公職時,更應注意這「三種人」,不能因此而埋沒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