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必須既要治標更要治本 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必須既要治標更要治本

從特首崔世安前日在慶祝澳門特區成立十一周年酒會上的致詞中所強調的「必須把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置於施政的重中之重」,到他昨日赴京述職前所說的他此行程「主要向國家領導人述職,並藉此拜會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商務部,跟進在確保產品安全的前提下,擴闊和穩定內地供澳貨源的議題」,並表示特區政府高度關注通脹的問題,希望進一步得到中央相關部委的支持,在確保內地產品供應管道的安全下,擴闊和增加內地供澳產品的貨源,並保持穩定的供應,再到他抵京後當即馬不停蹄,拜訪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向其反映人民幣升值造成內地農副產品價格上升,對澳門居民造成困擾的情況,希望質檢總局能擴寬輸澳農副食品的管道以穩定價格等系列言行中,我們可以看到,特區政府的施政工作,在按原計劃執行二零一一年「施政報告」中所設定的方針措施的同時,將會突出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工作,並將之置於「重中之重」的位置。

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特區政府及其相關部門都將圍繞著這根主軸運轉並加速運行。

崔世安的這個政務工作定調,非常正確,也十分適時。實際上,有語雲,「為政之道,以厚民為本;治國之道,必先富民」。古語也曰,「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民生既是人民群眾利益最直接、最根本的裁體,又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連。保障和改善民生反映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構建和諧社會的社會基礎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因此,在建構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必須堅持將廣大「澳人」的根本利益作為施政的基本出發點,「以人為本」,努力解決關係到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以解決廣大「澳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穩定才能發展。只有始終關注民生、不斷改善民生,才能真正贏得廣大「澳人」的真誠擁護,才能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這就正如崔世安在「區慶」酒會上所說的「只有持續關注民生、不斷改善民生,才能凝聚民心、集中民智、發揮民力,共同建設我們自己更美好的家園。」

改善民生,關鍵要解決廣大「澳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群眾利益無小事,民生問題大於天。目前最為困擾廣大「澳人」的問題,就是通貨膨脹幅度較大,受到人民幣升值,內地某些地區自然災害導致當地農副產品失收,還有工資提升導致製品成本增高等的因素的影響,輸澳商品的價格的升幅,遠為超過本澳居民勞動報酬增加的幅度。在歷史積壓下來的「上樓難」及貧富懸殊擴大等問題未有來得及解決之前,又增添新的負面因素。無論是直接面對生活壓力的群眾,還是必須向群眾負責的特區政府,都承受了極大的壓力。

因此,特區政府向中央政府及其相關部會求援的做法是正確的。而中央政府也已瞭解到此情況,溫家寶總理日前視察澳門特區時,就專門瞭解澳門通脹的情況,再結合到他在廣州考察時所取得的第一手材料,返京後立即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單一議題討論解決物價問題。特首崔世安在到立法會作「施政報告」時,也表態將會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解決通脹問題,並在隨後推出了多項措施。今次他是就職後首次赴京述職,又將穩定物價、改善民生問題列為重點內容,這證明他是有把廣大「澳人」的冷暖記掛在心中的。我們希望他的此行不會「空手而歸」,定能帶回中央政府支持澳門特區政府改善民生的喜訊和實際果實。

我們之所以有此信心,是因為來自對中央政府的信任和瞭解。將於今、明兩日分別會見崔世安的胡錦濤主席和溫家寶總理,都是「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的提倡者和推動者。胡主席在澳門回歸十週年慶典上的講話就明確指出,必須使發展成果惠及廣大澳門市民,致力於提高市民生活綜合素質,促進澳門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溫總理月前視察澳門特區時,也勉勵特區政府的官員必須注重民生問題,指出「住房貴、物價高,成為當前影響澳門民生的一個重大問題,對低收入的群體,對困難群眾,他們的生活就更為拮据」,「我們要建立一個公平和諧社會,就要特別注重民生」。因此,對澳門特區解決通脹問題的合理要求,相信中央政府不會「托手掙」。

但是,解決通貨膨脹問題,只是「治標」,並不能「治本」。實際上,物價問題只是一個短期問題,並不一定是恆常存在。而影響民生的長期問題,是貧富懸殊、兩極分化、分配不公的問題。構建和諧社會的其中一個主要特點,就是公平正義。但在澳門,分配不公的現象甚為嚴重。其中一種是經濟結構失衡所造成的,就是自從賭牌開放,博彩業一枝獨秀發展之後,出現了部分居民分享不到經濟發展成果的情況,恩尼系數有惡化的趨勢。雖然統計資料表明,澳門居民平均月勞動收入九千元,但卻有接近一半的受薪者的月薪,卻低於九千元,甚至還有幾萬人是只有四、五千元。但他們卻要應付高租金、高物價,實在是「居不大易」。另一種是財政結構失衡所形成的,就是市民收入比例佔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低於合理水平。由於經濟結構單一,在本地國民生產總值中,博彩企業主和政府稅收佔大頭,能分配到薪酬的只是較小的一頭,並進而影響到全體受薪者的勞動收入,所佔比例遠低於合理水平。

分配不公、貧富懸殊的問題,將會影響社會心理,引發社會不滿情緒的滋生蔓延,容易生成社會不穩定的心理溫床。近年澳門特區遊行抗議頻仍,其催發因素盡管是多樣的,甚至不排除有來自外部因素的作用,但遊行組織者的口號之所以能引起部分市民的共鳴響應,就是因為分配不公、貧富懸殊現象嚴重,甚至政府的某些決策失誤。比如,當年在房地產政策上向投資者傾斜,停止興建公屋,相反還以各種優惠政策幫扶地產投資者,而造成今日的「上樓難」。因此,有不少人除了是對貧富差距本身不滿意外,更多都是源於相當多的人認為形成這個差距的原因是不公平,從而產生了「仇富」心理。這總消極情緒,會損害人們的公平正義感,滋生對社會和政府的不滿,並為政客所利用,從而使到不滿情緒相互強化和疊加,引發社會心理失衡和不穩定,極易對社會穩定造成消極影響,從而危及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甚至還會誘發違法犯罪活動,危害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惡化社會治安形勢,激化階層矛盾。

因此,要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就不單止是關注物價問題,而是必須「治標」更「治本」,逐步消除分配不公、貧富差距問題。「十二五」規劃予澳門經濟發展定位「世界旅遊休閑中心,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指出了方向,必須「抓綱挈領」,首先調適經濟結構,並改革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分配制度。「施政報告」中提出的一些措施,已向這方面思考,但還須加大力度,全面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