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醫務社工人手不足問題

日前有報導指衛生局在九十年代於山頂醫院設立社會工作部,為有困難的病患者及其家屬提供相應的服務,但該社會工作部人手相對不足,其中醫務社工的人力資源更為緊張。醫務社工的主要職能包括為有經濟困難的病患者提供經濟援助的評估,轉介至其他社福機構尋求醫療及生活等開銷;協助病人訂定「出院計劃」及幫助其重新融入社會;為病患者和其家屬提供情緒照顧及適應輔導「病人」生活、人際關係等。

現時山頂醫院的前線社工共五人,本澳醫務社工與病床的比例為一比一百五十,人資遠遠低於香港社會福利署所訂定醫務社工人手策劃一比九十的標準,可見本澳的醫務社工人數是供不應求的。此外,擔當山頂醫院的醫務社工僅需要擁有社會工作專業學位的資格,雖然醫院組織為社會的一部份,但社會和醫院為兩個大相逕異的組織,衛生局在招聘醫務社工的同時,應該開辦一些專業課程,如:疼痛管理、善終輔導、生命教育及危重疾病後創傷後遺症的復康等,讓醫務社工在擁有社工專業的基礎上,加深其對醫療、疾病等認識,使他們更能從病患者的角度出發,全面考慮病患者的需要及提供支援。

另外,據報紙所述,每名醫務社工需要負責四至五個科室的工作,工作量極為繁重,所以現時山頂醫院的醫務社工基本職能為負責幫助有經濟困難的人士進行評估,並轉介至社工局尋求經濟援助。事實上,只得五名社工的醫務社工團隊實在難以肩負起整家醫院社會工作的重擔,他們是否有能力為病患者作出適當、及時的情緒管理,危疾管理等心理輔導服務呢?澳門現時只有一所公立醫院,大部份病患者均會先到山頂醫院尋求醫療服務,而且本澳住院床位的數量一直為社會所詬病,加上醫務社工其中一個職能為協助病人訂定「出院計劃」,所以這些醫務社工有可能因繁重的工作量和過度重視「出院計劃」而忽視了病人的心理問題,影響他們日後重新融入社會。其實,除了山頂醫院有提供醫務社工的服務外,衛生局轄下的衛生中心也有醫務社工為該區提供社區服務,其主要服務對象多為長者,但因醫務社工人力資源短缺,其數量不足以應付每一區巿民的需要,所以政府沒有著手推廣這項服務,導致醫務社工對於一般巿民來說是一項相當陌生的醫療附設服務,縱使病患者有需要尋求相關方面的協助也求助無門。

由於社會工作範疇的人力資源為根本性的短缺,澳門特區政府亦一早意識到這方面的問題對澳門社會發展有重大的影響,教育暨青年局更於早年前為報讀社會工作學系的大專院校學生提供特別助學金津貼。澳門政府多年來重視培養社工方面人才,並投入了不少資源,但至今仍未能解決這方面的人資問題,政府應儘快增加醫務社工人數,投入服務,解決政府社工人資的不足,為廣大巿民提供更全面、質素更高的服務。

立法議員 梁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