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住宅政策 學界看法兩極

【中央社台北19日電】前“經建會”副主任委員張景森今天說,負責任的政府應想想為何先進國家可有高公共住宅比例,台灣卻做不到;不過,有學者說,廣建公共住宅,難符民眾「住者有其屋」理想。

民主進步黨主席蔡英文陣營昨天公布住宅政見,主張大量興建公共出租住宅,長期以增加到全體住宅存量 10%為目標,只租不賣。“內政部”質疑,蔡英文若要兌現政見,須建80萬戶住宅、耗至少新台幣4兆元,錢從哪來?

為蔡英文操刀住宅政見的張景森表示,負責任的政府不是急忙問「錢從哪裡來」,應想想「為什麼別的國家做得到?」其他先進國家,政府直接或間接擁有的公共住宅比例,香港及新加坡都超過6成,歐洲國家都超過3成以上。

他說,政府到林口等地蓋幾棟集中式的合宜住宅,不但交通偏遠,難獲學子、青年青睞,最後只能賤價賣掉,解決不了問題,反觀民進黨若以「多元取得」方式達成公共住宅目標,根本不產生4兆元資金問題。

張景森表示,辦法包括政府已擁有的大量公地參與更新,可取得大量公共住宅,政府只要提供土地,不需資金;捷運或重大建設時一併辦理土地開發,取得土地增值利益的一部分歸公,以這部分利益作價來取得公共住宅用地及經費;都市更新時適度放寬容積,並將容積獎勵部分歸公。

不過,空中大學商學系副教授謝明瑞表示,新加坡、香港是城市國家,條件跟台灣差異很大,不能拿來類比,而民眾觀念「有土斯有財」,興建大量只租不賣的公共住宅,難符「住者有其屋」理想,台灣社會也不需要那麼多只租不賣的住宅。

他說,公地不一定能更新,都更也不保證一定有利大量建公共住宅,土地開發增值利益歸公目前也缺乏法源,而容積率有特定限制,放寬容積固然能蓋更多、更高的房子,但難保品質與安全不出問題。

謝明瑞表示,目前“內政部”在機場捷運A7站產業專用區規劃合宜住宅,已考量機場捷運交通便利性,有生活機能整體規劃,現地與張景森的形容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