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機遇 以科技發展帶動澳門多元發展

子悠

特區政府新聞局消息指“內地與澳門科技合作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於2011年9月16日在陝西省西安市舉行。來自內地的國家科技部、國務院港澳辦、中國科學院、中聯辦、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科協、陝西省科技廳、廣東省科技廳及珠海市科技局等部門,以及來自澳門的科技委員會、科學技術發展基金、運輸工務司司長辦公室、環保局、電信管理局、衛生局、教青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澳門大學和澳門科技大學等機構近60人參加了會議。會議聽取了兩地科技合作委員會聯絡辦公室,中醫藥、節能與環保、電子與資訊、科普等四個工作組,以及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匯報。在肯定過去一年科技合作與交流取得了重大進展的同時,會議亦確定未來一年內地與澳門將圍繞健全澳門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管理機制,支援實驗室發展;繼續合作培養葡語科技管理人員;繼續推動四個工作組開展工作;合作舉辦“中藥質量鑒定技術研修班”等專業領域培訓班。聯繫到國家科技部今年7月發佈的《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對港澳地區的表述:“加大內地與港澳臺地區科技交流與合作的力度,形成更加緊密的科技合作關係。支援港澳地區科技人員、機構參與和承擔國家科技計畫項目。支援內地和港澳地區的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合作設立聯合實驗室、研發中心,推動研發平臺和大型實驗儀器設備的互相開放共用……”,相信在未來一年,以至整個“十二五”期間,本澳與內地在科學技術領域的合作上將邁上新臺階,而其中的相關成果相信也會異常豐富。對本澳而言,如何在此過程中找准方向,做好成果向實際生產力的轉化,促進本澳經濟多元化發展應該是最值得關注的方面。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句偉人的名言已經被事實無數次的證明,科技的發達與否以及重視程度直接決定著某一國家和地區的長遠健康發展,本澳亦不例外。可以說科技發展是推動澳門經濟發展、提高生產力、提升澳門居民生活素質的重要一環。具體說來,科技的發展帶來新技術、新產品,從而促使新行業的出現或者通過技術改造為傳統產業帶來新的發展動力,這正正符合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發展需求。比如現在本澳與內地重點推進的LED照明技術領域以及中醫藥領域等,未來都有望成為澳門新的經濟增長點。即使是澳門最為傳統的博彩和旅遊行業,也可以因應科技的發展增添新的元素,實現產業鏈的拓展。而且,與科技關係密切的行業,尤其是高技術要求的產業與傳統產業相比具有更高的集約化程度,其發展對知識和智慧的要求遠遠大於對場地空間等自然資源的需求,對自然資源幾乎全無的澳門來說,也是不得不的最好選擇。再就市場角度而言,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生活的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要改善生活品質所依靠的也必須是科技以及科技發展所出現的產品等。

一般認為,發展科技是一項高投入,而且還是見效週期較長的工作。另外,人才是實現科技發展的必要條件。這兩方面的需求當中,前者對本澳而言似乎困難較小,因為近年來經濟的告訴發展,博彩收入節節看漲,特區政府的庫房已經相當充足,完全有能力負擔起較為大型和長期的科技研究。但是在實際上,澳門科委會科技策略與發展工作組今個月初公佈的“澳門科技發展現況調查研究”資料初步顯示澳門去年的公共及私人領域總研發金額僅占整體GDP的0.04%。較新加坡2.2%、臺灣2.3%為低,與2009年香港的0.8%也相差甚遠。雖然這一方面是因為“澳門人口少,科技發展尚在起步”,但另一方面,亦有意見認為這與博彩為主要產業社會注重快速“產出”的思維有關。所以未來加大對科技發展的投入絕不能只是簡單的口頭說說,而是要真正落到實處,並且要不斷透過宣傳教育等途徑,讓社會更加認識到科技發展對本澳的重要性。

在人才方面,不得不說這也是本澳的“短板”,雖然本澳亦有不斷加強對人才的培養,但是要真正培養出一大批獨當一面的高科技人才還是需要不斷的時間的。所以在不斷鼓勵本澳居民參與到科技研發中來的同時引進科技人才是必須的一個階段,而要吸引高科技人才來澳則必須不斷改善本澳的科研環境。在人才培養方面另一個最值得關注的方面就是對外的交流與合作,創造條件讓本澳科技工作者能夠更多、更廣的接觸和參與到區域及國家的科技計畫專案中去,儘快的成長起來。無疑這一點,本澳一直在努力,也取得不錯的成績,而“十二五”科技規劃又提供了更好的機遇,本澳必須思考如何更好的把握。

當然,雖然科技發展對本澳未來意義重大。但是也並不意味著任何類型的高科技都要大力支持,而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對本澳具有實際和長遠意義,配合澳門更好發展,以及本澳具有一定條件可以做大做強的方面予以重點支持才是最為適當的科技發展策略。而在科技成果向實際生產力的轉化方面,除了依靠市場選擇外,政府如何更好的介入和發揮帶頭扶持作用也是值得不斷研究的課題。